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分析

2021-03-18 12:01方爱军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尿液实验组

方爱军

(深圳美康盛德医学检验实验室,广东 深圳 438000)

0 引言

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实施中比较重要的检验内容之一,在当前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发现[1]。尿液检验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工作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做好检验工作实施方案设计,才能为临床检验工作开展提供指导[2]。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检验工作实施方案,对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有一定帮助[3]。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的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应该加强检验工作实施方案,从检验工作实施的细节处置方案设计着手,做好各项检验筛查对策[4]。本研究选取收治的100 例尿液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尿液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验管理方式不同,将其中50 例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50 例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9~85 岁,平均(56.68±3.52)岁。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10~83 岁,平均(57.85±1.51)岁。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到本研究,且签署研究同意书,同时患者明确本研究意义。剔除标准:非自愿参与,临床资料不全者不予以纳入。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即做好尿液检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完善日常检验对策,细化各项检验指标。实验组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具体如下:

(1)构建质量前检验控制目标及方案,制定尿液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完善各项检验工作实施对策,确保在检验工作实施中,能够提高检验质量。

(2)加强尿液检验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力度,对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精细分析,并且应该做好检验问题分析对策,提高尿液检验处置水平。

(3)做好标本检验分析处置力度,对标本检验分析过程中应该完善的处置对策作出指导,提高尿液检验质量控制水平。

(4)梳理检验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制定检验目标,完善检验工作实施对策;②优化检验流程,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实施方案,提高检验指导针对性,进而保障在检验工作开展中,能够为临床检验工作实施奠定基础;③尿液检验前,应该将检验准备工作完善,做好检验处置流程,并且应该在检验流程处置过程中,应该以宣教方式提示检验者,如通过视频宣教以及健康小册子指导等形式为主,将尿液检验的注意事项明确,从而在后续检验过程中可以提高临床检验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检验准确性、时效性、误差性、重复性、误差发生率、质量控制结果及标本不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 统计学软件,结果计算后的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检验结果时选择卡方和t值,两组数据经对比后如呈现(P<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的准确性、时效性、误差性及重复性对比

两组检验的准确性、时效性、误差性及重复性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整体好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的准确性、时效性、误差性及重复性对比

2.2 两组检验前、中、后误差发生率对比

两组检验前、中、后误差发生率对比也有差异(P<0.05),实验组误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检验前、中、后误差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比

两组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为(96.32±2.24)分,对照组为(82.32±1.25)分。见表3。

表3 两组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比(,分)

表3 两组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比(,分)

2.4 两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对比

两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为4.00%,对照组为16.00%。见表4。

表4 两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对比[n(%)]

3 讨论

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比较常见的检验工作实施内容之一,在现有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具有重要地位[5]。通过相关检验工作实施分析发现,尿液检验能够为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帮助,对患者自身病症筛查有一定帮助[6]。但是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由于尿液检验的实施方式存有差异,所以使得尿液检验质量出现了一定偏差,所以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该在检验工作开展中做好质量控制,并对实施的处置措施作出科学的分析。以检验前质量控制为基础,能够满足临床尿液检验需求,这对临床检验工作实施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

对于当前临床诊断医学发展而言,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要求在不断提高,只有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才能为尿液检查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帮助[7]。然而在尿液检查管理过程中,由于采取和实施质量控制的时间不同,因而使得最终的尿液检查结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尿液检查分析过程中,影响尿液检查的相关因素较多,各项因素在影响过程中会造成最终检验结果的不同差异出现[8]。尤其是在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阶段的检验分析管理过程中,更是会出现明显的检验影响因素,为此在加强临床尿液检验分析评估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检验分析应对措施和方案。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后发现,临床诊断医学在针对尿液检验管理中使用质量控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控制效果,最终的尿液检验质量有明显变化[9]。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检验的质量控制上有明显改变,相比于常规的尿液检查分析,实施质量控制后的检验效果更为精准,对应的检验优势更为显著,所以这种情况下,为了可以更好地突出尿液检验质量,应该做好检验前后的相关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尿液检查影响,为临床尿液生化检查的总体质量控制提供帮助[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能够满足患者检验需求。首先,在检验准确性、时效性、误差性及重复性对比分析过程中得出,两组检验的准确性、时效性、误差性及重复性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整体好于对照组。其次,在误差发生率对比中得出,两组检验前、中、后误差发生率对比也有差异(P<0.05),实验组误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再次,经检验质量控制对比结果分析得出,两组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为(96.32±2.24)分,对照组为(82.32±1.25)分。最后,在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对比分析中得出,两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为4.00%,对照组为16.00%。

综上所述,在当前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由于尿液检验工作实施方案存有差异,所以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到尿液检验质量。因而在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应该做好检验质量控制方案,进而保障在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能够更为有效地展示出临床尿液检验质量,所以能够在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将该项管理方式推广。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尿液实验组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跟踪导练(三)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