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深溪锰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2021-03-18 08:55胡乐宇
中国锰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锰矿石含锰岩系

胡乐宇

(贵州省地矿局一Ο二地质大队,贵州 遵义 563000)

0 前 言

遵义一带为我国著名超大型锰矿床[1-4],资源储量约为1.9亿t。主要分布在遵义铜锣井、深溪、团溪、共青湖和木杠台地区,产于二叠系中统茅口组海相黑色岩系第3段(P2m3),矿体长约1.6~20 km,宽约20 km,以似层状产出且矿化连续、品位稳定,成矿期后构造不发育的特征。在-820~280 m标高范围内共获得(332)+(333)资源量2 654万t,其中(332)资源量825万t,占总资源的31%,(333)资源量1 829万t,矿床平均品位为21.00%;其中富锰矿1 178万t,平均品位为26.83%。自上世纪40年代发现遵义锰矿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勘查开发工作,以往的地质、科研和勘查工作为本次详查工作提供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1,5,6]。本次研究工作在调研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采集样品并测试分析,通过研究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与夹石等方面研究,探讨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以期服务于该地区锰矿整装勘探与开发。

1 区域地质背景

勘查区位于铜锣井大型锰矿区、小金沟中型锰矿区深部延伸部位,北侧紧临小金沟中型锰矿区,南侧紧临永安锰矿普查区,位于遵义市约170(°)方向的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域扬子成矿省上扬子中东部(台褶带)磷铝土矿硫铁矿成矿带(见图1)。勘查区主要为浅切割低山侵剥蚀、深蚀高原山地地貌,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区域内主要褶皱为铜锣井背斜南东翼、虾子复向斜,东部为一系列隔档式褶皱。西部发育两条区域性的断层,西南部发育一组小断层;东部和东南部为两条区域性断层和一系列次生小断层;其余局部发育少量小断层。区域内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寒武系地层,无岩浆岩分布。

图1 贵州遵义深溪锰矿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和矿床分布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构造

勘查区主要位于虾子复向斜北翼,东南部位于虾子复向斜南翼,西北部位于铜锣井背斜南东翼。区内褶皱构造和断层不发育,仅发育虾子复向斜和2条断层(F1逆断层、F2正断层)。区内西部长寿山至坪桥、皇坟一带(F1断层)以西,地层较陡且大部分已倒转,倾向120(°)~135(°),倒转后地层倾向285(°)~320(°),倾角50(°)~86(°);长寿山至坪桥、皇坟以东至香坪一带,为虾子复向斜的两翼,地层产状较平缓,倾角8(°)~30(°)。

2.2 矿区地层

区内地层第四系(Q)、中三叠统狮子山组(T2sh)和松子坎组(T2s)、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1m)及夜郎组九节滩段(T1y3)、玉龙山段和沙堡湾段(T1y1+2)、上二叠统长兴组(P3c)、上二叠统龙潭组(P3l)、中二叠统茅口组(P2m)。其中含矿岩系位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3段(P2m3),矿体位于含矿岩系中下部。

2.3 含矿岩系

本区的含矿岩系位于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其上为龙潭组C1煤层和粘土岩,接触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2段硅质灰岩之上。深溪锰矿床含锰岩系为茅口组第3段,均为钻孔揭露,由一套灰白色粘土岩、含锰粘土岩、锰矿层和凝灰岩组成。锰矿层为深灰色、黑灰色块状菱锰矿,矿层中偶见含锰粘土岩夹石,见少量细粒黄铁矿星点状分布和团块状黄铁矿,厚0.28~4.19 m(见图2)。

图2 含矿岩系(ZK4007钻孔)照片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勘查区内锰矿层产于含锰岩系底部,以整合接触于中二叠统茅口组(P2m2)硅质灰岩之上,为铜锣井锰矿、小金沟锰矿的延伸部分。本区共施工钻孔42个,其中普查施工钻孔14个,11孔见矿;详查施工钻孔28个,26孔见矿,2孔不见矿(ZK807、ZK805)。揭露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夹石少见;沿走向控制矿体约7.8 km,倾向控制约2.6 km,见矿面积为8.70 km2,赋存标高为-860~280 m。矿体总体呈一向斜产出,北翼倾向160(°)~230(°),倾角为21(°)~32(°),一般为25(°);南翼倾向115(°)~225(°),倾角为5(°)~12(°),一般为8(°)。矿体厚度为0.50~4.19 m,平均厚度为1.46 m,变化系数为68.99%;矿体单工程品位为10.00%~28.27%,平均品位为17.53%,变化系数为26.76%。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成分

据岩矿鉴定报告和物相分析化验结果可知:矿石矿物以菱锰矿为主,含少量钙菱锰矿、锰方解石、水褐锰矿、锰白云石、水褐锰矿、铁菱锰矿、锰菱铁矿和软锰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次为硫化物和方解石以及少量炭屑、石英等。

3.2.2 矿石结构、构造

本区原生结构主要为球粒结构,其次是皮壳状结构、放射鲕结构和纤维状结构。后生结构:该区碳酸盐锰矿常存在成岩后期重结晶和交代作用,锰矿物多不同程度的重结晶,粒度增大,主要为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残余粒屑结构。原生构造主要有无定向构造、层理构造、与藻粘结有关的构造、搅动构造及虫孔构造。在矿层的中下部,局部尚见小的冲刷面。后生构造主要为网脉状构造,矿石受外力作用形成,切断和破坏若干不规则碎块,具角砾外形,常切断和破坏原生结构和构造,碳酸盐锰矿物除呈脉状充填外,同时还有交代溶蚀现象(见图3)。

图3 锰矿石典型结构构造(Rds菱锰矿、Cal方解石、Py黄铁矿)

3.2.3 矿石组分

区内锰矿石主要组分为锰、铁、磷、硫、二氧化硅、氧化钙和三氧化二铝等,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锰,单件样品品位10.00%~39.81%;单工程品位为10.00%~28.27%,平均17.53%,变化系数26.76%,富锰区域位于虾子复向斜南翼,平面上的变化表现为从南西至北东由富渐贫。铁是矿石中主要矿物组分,在矿石内分布较均匀,单工程品位为4.36%~18.71%,平均9.72%,变化系数为36.36%。ω(Mn)/ω(Fe)比值为0.61~5.71,平均2.18,变化系数为58.85%,区内锰矿石属于中—高铁矿石。硫为主要有害组分,主要以黄铁矿和白铁矿的形式存在,单工程内硫含量为0.62%~18.00%,平均为5.84%,变化系数为57.05%。磷是矿石中主要有害组分,单工程锰矿层内含量一般为0.001%~0.40%,平均为0.060%,变化系数为111.09%。

3.2.4 矿石密度

区共采集锰矿石小体重样45件,锰矿石体重为2.80~3.45 g/cm3,其中贫锰矿石平均小体重为3.08 g/cm3,富锰矿石平均小体重为3.19 g/cm3。

3.2.5 矿石类型

本区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碳酸锰矿石。本区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中硫、高铁、造渣组分也较高的低磷、低硅的酸性贫锰矿石;西南部位于锰矿沉积中心相,属于富锰矿石。

3.3 矿层围岩及夹石

锰矿层直接顶板为含锰(铝)、硫铁质粘土岩,厚约2~3 m,层位稳定;矿物组分主要由粘土矿物、黄铁矿、碳酸盐矿物和褐铁矿等矿物组成,主要为鲕粒结构和块状构造。间接顶板为C1煤层(线)或相对应的炭质泥岩以及之上的厚约0.1~2 m泥质灰岩或泥岩,该层之上为深灰至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厚5~18 m。矿层底板为茅口组第2段P2m2含(炭)硅质灰岩,此层一般厚46.76~63.81 m,平均厚57.44 m。岩石主要由硅质、方解石、炭质、泥晶方解石胶结生物碎屑和少量黄铁矿组成。

勘查区局部(12个钻孔)有夹石,夹石主要为绿泥石含锰粘土岩和绿泥石粘土岩,其次为含锰泥岩、泥岩和硅质灰岩(ZK201);夹石厚度为0.05~0.86 m,平均厚度为0.30 m,大部分钻孔夹石厚度小于或等于夹石最低剔除厚度(0.30 m),夹石未对矿体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仅ZK201钻孔有一定影响)。

4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遵义锰矿矿床成因为内生外成的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其形成和分布受黔北裂谷盆地遵义次级裂谷盆地控制。遵义锰矿属于内生外成的气液沉积成矿构造系统,形成于贵州省二叠纪茅口晚期遵义裂谷盆地中,其形成过程为深部气锰质沿同沉积断层上升到地堑盆地中,发生气液喷溢沉积成锰而形成菱锰矿体。在转龙庙、深溪和铜锣井等矿床中均发现了典型的气液喷溢沉积中心,喷流口长轴方向近80(°)展布;喷溢口中心表现为具有软沉积变形纹理、角砾状、斑杂状构造的富锰矿石,含矿岩系厚度中心与矿体厚度中心重合。

4.2 找矿标志

通过本次详查工作,共获得(332)+(333)资源量2 654万t,其中(332)资源量825万t,占总资源的31%,(333)资源量1 829万t,矿床平均品位为21.00%;其中富锰矿1 178万t,平均品位为26.83%。总结了其找矿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地层标志。包括了二叠系茅口组二段硅质灰岩建造、茅口组三段含锰岩系建造、硅化岩建造和生物灰岩建造。硅质灰岩的分布范围是锰矿体存在的必要地层标志,硅化岩建造和生物灰岩建造控制了聚锰的地堑盆地范围,在该地堑盆地范围内存在含锰岩系就有锰矿存在的可能;②构造标志。本区的构造找矿标志为同沉积断层,其形成和控制了Ⅳ级地堑盆地(聚锰盆地)和地垒;③矿石标志。沉积中心相的富锰矿石具有纹层状构造、斑杂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和搅动构造,以及出现的灰绿色凝灰岩层。

5 结 论

1)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延伸7.8 km,倾向延伸2.6 km。区内矿石单工程品位为10.00%~28.27%,矿体平均品位为17.54%;矿层厚度为0.50~4.19 m,平均厚度为1.46 m。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水褐锰矿,脉石矿物为粘土矿物、黄铁矿等;矿石结构主要为球粒结构、晶粒结构和碎屑结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假角砾(网脉)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碳酸锰矿石,区内东部和北部矿石工业类型为贫锰矿石,南部为富锰矿石。

2)遵义锰矿为内生外成的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其形成和分布受黔北裂谷盆地遵义次级裂谷盆地控制。存在地层、构造和矿石3类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锰矿石含锰岩系
“十三五”期间我国铁矿石新增资源量8.55亿t
“可溶肥料(植力源)”在棉花上的防病增产效果
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层特征、成因和研究意义
广西天等—德保地区三叠系含锰岩系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含锰渣与含锌回转窑渣制备微量元素肥工艺研究
黑色岩系中多金属成矿模式分析
——以滇东北德泽地区筇竹寺组为例
锰矿石中二氧化锰的快速测定
浙江省“ 硒库”
—— 寒武系黑色岩系面面观
关于冶金工业领域中锰矿石的应用探讨
安徽省金家村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