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从长安出发,走向全世界的第一人

2021-03-18 03:26方锐
智慧少年 2021年1期
关键词:张骞大汉西域

方锐

如果乘坐飞行器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你会发现,当时我们的老祖宗其实生活在一口硕大的“井”中:东方和南方是难以逾越的汪洋大海,所以古人才说望洋兴叹;西面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领衔”的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据说鸟儿都飞不过去;向北看,地理环境更加恶劣——戈壁、沙漠、原始森林等构成的无人区发出死亡威胁。彼时彼刻,我们的祖先要想从这口“井”中出来,到达中亞或者欧洲,除非像孙悟空那样一个筋斗云穿山越海!直到有一天,汉朝的使臣张骞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从此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

“天选”之子一路向西

匈奴是我国古代最彪悍的游牧民族之一,经常威胁中原腹地的政权,所以大秦帝国才为他们量身打造了长城,并且派大将蒙恬大破匈奴。秦汉末年,正当楚霸王项羽和草根皇帝刘邦鏖战夺权之际,匈奴的天才首领冒顿单于横空出世,相继灭掉东胡和月氏,开疆拓土,建立了不世功勋,还经常跟汉朝叫板,曾让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大大地折了一回面子。

高祖之后的大汉天子面对看不惯又灭不掉的匈奴无比头疼,往往通过和亲来换取暂时的和平,昭君出塞就是真实历史的传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他早就谋划好了一盘棋:一边强硬地武力对抗,一边派使臣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族人民,联合抵抗匈奴。而张骞,这位大汉的公务员,就是汉武帝钦定的“天选之子”,他的秘密使命就是到西域去当联络人。

艰忍磊落奇男子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多个随从,西出玉门关,毅然踏上了吉凶未卜的路途,这是他第一次出使西域。

在大家的印象中,外交官张骞一定是身着大气端庄的汉服,手持旌节,舌灿莲花,事实上,张骞的西域之行无比艰险,很多次命悬一线。刚到匈奴人的地盘,张骞就被活捉了,而且一囚禁就是十几年。尽管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但张骞靠着强大的信念最终逃脱,一路上饥餐渴饮,历经千难万苦才来到月氏。可惜月氏首领安于现状,根本不想联合大汉反击匈奴,导致张骞无功而返,在回家的路上又被匈奴俘虏,直到一年后逃生时,身边只剩下一个随从,与多年后唐朝和尚玄奘为理想一路向西的壮举不相上下。

发现滇越古商道

实话实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任务失败了,但他却成功地联络了西域各国的感情,打通了北方的丝绸之路,为第二次出使西域、通商做好了准备。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过那么远的路,张骞一路上把自己也修炼成了“西域专家”,为史学家司马迁、班固提供了写作素材,还有了意外收获——发现了南方丝绸之路。

有一天,张骞发现大夏国的市场上竟然有来自四川的货物,详细询问才知道原来竟然是从古代印度(旧称身毒国)发的货。

张骞掐指一算,这不科学呀!大夏国距离大汉王朝一万两千里,距离身毒国几千里,四川的卖家要想把货物发到大夏,要么从羌人地盘路过,要么从匈奴地盘路过。这两条路几乎等同于绝路,那么应该还有一条捷径通向身毒国。汉武帝正是在张骞的建议下顺藤摸瓜,发现了联通中亚的物流通道——滇越国。这条路和通往中亚的北方丝绸之路在阿富汗地区相遇,最终伸展到欧洲,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大动脉。

凿空西域第一人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踏上旅程,秘密使命是与乌孙国(今巴尔喀什湖西岸)结盟,一起抗击匈奴。

这次出使,张骞不仅带着庞大的使团,还带去了大量的丝绸和漆器,这些中亚和欧洲从不曾有过的“稀罕物”,顺着张骞开通的商道在全世界流传,丝绸之路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由于乌孙国内乱,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政治使命依旧没有完成,但他却与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西域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公元前121年,年仅22岁的大汉将军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封狼居胥,一举击溃匈奴,自此丝绸之路再无障碍,古代中国从“坐井观天”变通衢,张骞功不可没,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称赞他“凿空西域”。

今天,根植于古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它将会是一条更长的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之路、友谊之路,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张骞大汉西域
张骞探西域
大咖的替身
结局很意外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虚惊一场
西游新记7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张骞通西域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