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 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03-19 19:46江宏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江宏军

[摘  要] 提增学习思考力,助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数学阅读重要作用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实“引导阅读,让兴趣勃发;指导阅读,让观察有序;激发阅读,让思维有力”等环节的打磨,并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指导,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他们的观察力、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等获得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阅读;核心素养;重要基石;数学思维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路径。人类的知识传承可能有不同的载体,但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同理,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历程中,数学阅读也是获取数学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意识,使学生通过阅读发展兴趣、巩固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从而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提供动力支撑,为有效数学课堂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一、引导阅读,让兴趣勃发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敲开智慧之门的金砖。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还有许许多多的符号、公式等,因而很多学生都感到数学学习是枯燥和单调的,甚至有学生认为数学是恐怖的。因此,数学教师就得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阅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引导学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前身今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等,从而让学生建立数学有趣、数学好玩的意识,为学生快乐学习数学打开便捷之门。

如,在二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依赖课件展示,而应让出一些欣赏课件画面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

首先,结合课件展示的画面(如图1),引导学生阅读例题的文字。通过阅读,让学生对例题充满好奇,在欣赏古代窗格图案的精美的同时,体会古代建筑文明,感受图形之美。此外,也让学生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知晓图文的任务。

其次,通过阅读,真正明白例题所描述的精准任务。在阅读分析中,学生明白任务就是“画出的图形,它们的边数一定要相同”。同时,引导全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该任务的含义。学生间的争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科学解读例题、正确思考例题进行了经验、知识、思维等方面的准备。

第三,展示阅读学习的成果,指导学生说出“我画出的图形都是3条边、4条边……”,让学习步入理性的境地。同时,再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学生的发言栏(如图2),领悟三角形的说法,进而指导学生观察所画、所找的图案,让他们尝试分析三角形的构成并说出其最直接的特征——有3条边。

第四,延伸阅读学习的成果。“有3条边是三角形,那你画的图形有4条边,它又叫什么呢?”“四角形。”“四边形。”……“到底是什么呢?书上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读一读书,你就会明白的。”问题引导着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学会从书本中找到知识。这是一种学习指导,更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指导。当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读书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数学阅读,既能使学生投入学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通过阅读知识,拓宽视野,还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注入活力。

二、指导阅读,让观察有序

阅读是学生的精神生命,也是学生探索未来的生存本领。同样,数学阅读是学生汲取数学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阅读能够让学生沟通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数学阅读,通过阅读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符号、图文、表格、公式等有更细致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感知,从而为学习知识助力,为建构认知助力。

同样,在二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的主题图(如图3),指导学生观察。“根据刚才对四边形的认识,你能找出这些画面上的四边形吗?”这是一个指导学生认真读图的过程,学生会在读图中学会观察,找出属于自己的四边形。

其次,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图成果,投影出学生找出的四边形。图3的钉子板中,学生只能找出3個四边形。而图3的竹篱笆中的四边形则是多姿多彩,层出不穷。此时,教师应抓住契机,精准发问“你的四边形怎么与其他同学的不一样呢,你认为自己描出的图形是四边形吗?理由是什么?”问题会引发思考,要回答老师的追问,学生就得再度回顾知识,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第二幅图,通过仔细读图,深刻领悟四边形的构成要素,从而建构较为清晰的四边形的表象。

第三,利用课件特写三个图形的观察图,再引导学生读图,让他们发现找到的四边形与古代建筑图中的四边形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读图思考,找出相同之处(都有四条边)和不同之处(现在的四边形好像有种平直的感觉)。经历读图、观察、质疑、比较、归纳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初步感知,为后续研究平行四边形提供感知积累和表象积淀。

第四,指导学生操作,用2组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哪些与刚才的竹篱笆、楼梯、钉子板中的四边形是相似的,从而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再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遇到过类似的图形?说出来让同学们评判一下。”学生会找积木中的平行四边形,会想到伸缩门中的平行四边形等。不同的经验介绍、不同的图形展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生机无限。

不难看出,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文本、阅读图文、阅读学习素材、阅读生活中林林种种的现象,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不断积累,这也是一种学习体验。所以,一位睿智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从而使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素养等得到提升。

三、激发阅读,让思维有力

数学阅读具有提升思维活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设计一定量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多读图文以及教材中给予的学习素材,通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稳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一方面,要着力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进行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系列阅读活动,学会发现阅读中的问题,能够运用阅读成果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如,在“分数化小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份关于“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阅读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粗读,让他们多次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形成一种思维直觉。其次,组织阅读反馈,“在这段阅读材料中,你认为哪些字眼需要好好斟酌?”“分母这个词很关键,因为看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不要看分子是什么,要看分母的质因数有哪些。”“分母的质因数只能是2或5。”“不对!还可以有‘2和5’的情况,这样的分母必定是10的倍数,也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它们一定可以化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第三,组织辨析归纳。通过对不同的思考成果进行甄别,提炼出分数能否化成小数的规律,使学习走向理性。

由上述的案例不难看出,多次阅读能够激活学生的思考,交流互动能够诱使学生去审视和思辨,从而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获得不同的感悟以及相应的思维启迪,最终实现了学习的有效建构。其间,因为阅读的支持,学生能够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其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也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同时,数学阅读还让学生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

总之,把数学阅读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引入课堂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把数学知识与阅读素材有机地融为一体,最终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

3169501908278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数”山有路“读”为径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