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题,让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2021-03-21 19:26吴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意义小学数学

吴丽

[摘  要] “一课一题”课堂教学是生本教育理念辉映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范式,“一课一题”主张一堂课一个中心主题,避免了教学的凌乱碎化和学习的肤浅化,确保了学习时间的充裕性,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让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让学习更加富有深度。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一课一题;教学意义;操作范式

生本教育思想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倡导学生自主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去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与能力的有效发展。生本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师用来指引自己的课堂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师本课堂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和谐高效的发展。“一课一题”课堂教学是生本教育理念辉映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范式,“一课一题”主张一堂课一个中心主题,避免了教学的凌乱碎化和学习的肤浅化,确保了学习时间的充裕性,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让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让学习更加富有深度,让学生素养在一堂课中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了“一课一题”课堂教学尝试,摸索出了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意义及操作范式。

一、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意义

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师的理想,教师为此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许多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设置了多个教学主题,设计了许多细小的问题,安排大量的课堂作业,然后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讲授,对学生进行灌输填鸭,开展全方位、轰炸式的练习。这种企图碎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的方法,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使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动力。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不能贪多,不宜过细过碎。多了学生吸收不了,消化不了;碎了不容易系统,不容易深刻。一堂课一个主题足矣。只要引导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度探究,照样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一课一题”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一课一题”以少博多,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删减了教学的繁枝末节,为学生赢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多维度使用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深度与高度。“一课一题”紧扣一个核心问题建构课堂框架体系,让教学更加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操作范式

“一课一题”课堂教学有着基本的操作范式和教学方法。“一课一题”课堂教学操作范式归结为“五个一”,即聚焦一个核心问题,规划一条学习路径,展开一轮深度探究,提升一次思维高度,拓展一回学习深度。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范式。

1. 创设情境:聚焦一个核心问题

新课程倡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一课一题”的课堂教学不是只教一道题目,而是围绕一个主题。虽然只有一个学习主题,但教学目标依然能够全部体现,因为这一个主题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代表着教学的中心,能够承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实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诚如人体只有一个心脏,一堂课也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核心问题如同串联珠子的线,使得所有珠子不会散落,围绕核心问题的教学会更加系统有序。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核心问题,将核心问题融入具体场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用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数学思考,驱动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寻宝情境:几百年之前,一艘装有宝藏的轮船在海上航行遭遇特大风浪,沉没于海底。一伙寻宝队员开着一艘轮船,到大海中去探寻这批宝藏,他们用仪器测试定位了宝藏的位置。笔者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视线聚焦到“怎樣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位置”这一核心问题上,从寻宝任务中引申出“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一研究主题。

2. 猜想设计:规划一条学习路径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建构。探究式学习如同寻宝的过程,一切都是未知的,教师不会把藏宝的地点告诉学生,开启宝藏大门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寻找,藏匿宝藏的位置让学生自己猜想,寻宝的路线图让学生自己描绘,所有的一切都要让学生自己规划设计。

法拉第说过:“科学一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猜想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猜想能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猜想能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己规划一条合理可行的学习路径。在设计中,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对知识点进行纵横联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例如,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猜想宝藏的位置。学生的猜想各种各样,但每种猜想都不够准确,于是学生产生了准确确定位置的需求。在此驱动下,笔者让学生围绕“怎样准确确定位置”展开讨论,并自主设计、规划学习路径,拿出具体的探究方案。

3. 多元合作:展开一轮深度探究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解决核心问题是“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核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问题探究与解决的效果和效率,笔者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互助互学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增强了学生互动交往的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体。通过合作尝试实践,学生可动脑动手,体验理解,实现深度探究。

关于合作学习,一般教师只是采取小组合作这一单一方式,笔者在“一课一题”课堂教学中,不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而且组织全班合作,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譬如,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为了有效探究宝藏的具体位置,笔者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确定准确位置的要素,然后再对“方向”“距离”的具体表示方法展开深入的探究。在小组合作后,笔者还开展了全班合作,让各小组之间展开合作研讨。通过多元合作方式,将学习推向深入,展开一轮深度探究,以提高学习的深度。

4. 交流碰撞:提升一次思维高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课一题”课堂教学不止于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与认知水平。托尔斯泰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在与人交往中产生。”睿智的教师善于组织学生交流与碰撞,通过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通过碰撞交换思想,碰擦出新的思想火花。交流碰撞既检验了学生的探究理解情况,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深度,交流碰撞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一课一题”课堂教学中,都会组织一次富有深度的交流碰撞,助推学生深层理解,引导学生从表面认识到本质叩问,从知识习得到思想建构,帮助学生提升一次思维高度。例如,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在学生合作探究后,笔者让他们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汇报核心问题的解决探究过程,并引导他们展开交流与辨析,促进他们进行质疑与批判,碰擦出思想火花,不断完善丰富知识体系。

5. 习题串练习:拓展一回学习深度

知识的习得需要“学而时习之”,需要不断地复习,在运用中巩固与消化。练习是复习的一种方式,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离不开练习。一些教师在练习时喜欢贪多,内容全面开花,形式多种多样,练习比较开放发散,但这种练习容易冲淡主题,導致学生博而不精。

笔者在“一课一题”课堂教学中开展习题串练习,即将一些有机联系的习题串联起来,构成一个问题链,该题组中的题目紧扣教学重点,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主题,富有结构层次,不松散、不凌乱。习题串练习不在于练习的宽度,而在于练习的深度,习题串练习正好让学生拓展一回学习深度。例如,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的练习环节,笔者以军事模拟演习为问题背景,对几个军事目标依次攻击,每个目标设计了一个问题,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并且层层递进,适当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提高了空间观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串练习可以是同一情境下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情境下的问题;可以是一题多变,也可以是多题归一。

“一课一题”让数学教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成效,也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3502501908278

猜你喜欢
教学意义小学数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思考
创新思维,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