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外阅读的乐学课堂“四步曲”模式初探

2021-03-23 02:07李碧霞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1期
关键词:桑桑草房子闪光

李碧霞

课堂是阅读教学实施的主阵地,也是课外阅读指导实施的有效道场。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应当极力引导学生课外的阅读,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科组开展了《闪光教育文化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在学校构建的乐学闪光课堂“四步曲”教学模式下探索出乐学闪光“四步曲”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对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有着积极的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又是他们成长的领路人,更是学生学习兴趣、特长,智慧发展的指导者,人生路上的导师。因此,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提供学生有光可闪的场地。在课外阅读教学指导课的实践研究中,在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学校乐学闪光课堂模式的“四步曲”,在课堂中构建出乐学闪光“四步曲”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模式。该模式的具体环节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识文本,指导方法—深入文本,交流体悟—闪光评价,拓展延伸。在课堂上,如何结合课外阅读乐学闪光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曲”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并利用阅读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乐学”?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将尝试以课题组张雅丽老师执教的《草房子》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张老师就出示一篇童谣:

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学生念着念着就开始发笑了,是的,这样的童谣叫颠倒歌,在歌谣中一切都是颠倒的,违背常理的,反映了小孩子奇特的思维、丰富的想象。然后张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这个童谣,就是从我们阅读的书《草房子》中的一个小男孩桑桑那儿听来的,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会更加喜欢这位朋友。(向同学们展示书)这本书不仅有趣,它还给我们来了美的享受,这就是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今天,我们就走进《草房子》,一起来感受文中的真、善、美吧。”通过童谣的诵读与引发想象,学生学习的兴致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与渴求。

本环节教师可根据阅读书目的类型、教学对象及教师本人风格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如游戏故事、表演、设疑观察、实验等方式,巧设悬念,诱发动机,引入新课等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识文本,指导方法

想要初步了解一本书的阅读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见和使用的方法就是“检索阅读”,这是迅速读一本书的一个办法。张老师很好地交给了学生这个方法。首先她让学生拿出《草房子》这本书,指导学生先看书的书名、作者、封面、序言、内容提要等,再翻一翻目录或挑选一两个以最感兴趣的章节重点看一看,跳着读或者试着读读感兴趣的段落,最后引导学生翻开几页认真地看看书的结尾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就大致解了这本书的内容。

本环节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用略读的一些方法,初步了解书本的内容。同时还可对常用读书方法,如跳读、精读、略读、笔记、反思等方法,做回顾和进一步学習。

三、深入文本,交流体悟

《草房子》这篇小说,透过景物、人物、故事、语言让“美”无处不在,闪耀出人性美,让人刻骨铭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张老师把授课重点定位在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中感受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生活中的美。同时在学法方面,帮助学生掌握长篇小说的初步阅读技巧。

本节课,张老师通过“走进作品,说故事—走进人物,品形象—走进精彩,悟魅力”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与文本对话,并教会学生两种阅读的方法:提要式读书法及圈点式读书法。

如在“走进作品,说故事”这一环节的一段教学片断:

师:读完《草房子》,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少年形象就会一一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是……

生1:桑桑

生2:杜小康

生3:陆鹤

生4:细马

生5:纸月

师:这是一群有故事的可爱而美丽的少年,他们之间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参考目录,小组合作把最感兴趣的故事编写出内容的提纲或概括出大意,先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最喜欢“秃鹤做操”的故事,主要讲述了……

生2:我们组想讲述“桑桑夏天穿棉衣”的故事,我们组给列出了提纲……

生3:我们想分享“桑桑碗柜做鸽巢”的故事……

生4:我们组最喜欢”细马的故事”,原因……

…………(师生交流体悟)

师:是啊!我们刚才通过了解这本书的人物,用列提纲和概括大意的方式一同走进文本,感受到了油麻地孩子那天真无邪、淳朴美好的品质。这样的读书方法叫“提要式读书法”。提要式读书法指概括和缩写文章的内容,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都可以试着用用此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透过人物—引出故事—讲述故事—感受故事—交流体会—整理方法”,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节中细细感受成长的美丽,体悟人们在不同生活境遇下的善良与坚强,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本课的目的。

再如,“走进人物,品形象”的一段教学片断:

(出示课件“桑桑的忧伤”的材料)

生1:桑乔丢下工作,领着桑桑去了苏州城看病。

师:是呀!桑桑生病了,还病得不轻。

生2:他给全家人……

师:他的病情牵动着周围所有人的心,他的亲人、朋友都为他的病担心着。

师:你们觉得桑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1:幽默的孩子

生2:善良的孩子

生3:活泼的孩子

师:是呀,桑桑是个如此善良、活泼、幽默的孩子,可面对病魔,桑桑又是怎样做的?找出桑桑顽强、有爱的词句、段落并批注。

…………(师生交流体悟)

师:不论是刚才的快乐,还是此时的忧伤,作家曹文轩其实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美的感受。刚才我们画出关键语句,在精彩部分写上自己的感受,这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圈点式的批注法,在阅读一本课外书籍的精彩处时不妨用用这种方法。

在这个环节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深入到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间开展交流,体悟文本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提高阅读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学习、感悟的主体,老师只是阅读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

四、闪光评价,拓展延伸

于漪认为:“课堂最理想的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是发光体。”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在价值体现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停留于口头表述的单一式的评价,而第四环节的“闪光评价”,关注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是立足学校闪光教育文化而进行的一种多元评价方式的探索。在课堂上,张老师首先通过“夸一夸”这一环节,对本节课学生在课堂口头表达、创新思维、行为态度等“闪光”方面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夸一夸”的评价;其次,“奖一奖”,对本节课及平时在课外阅读中能够积极阅读、按时完成阅读记录及笔记的同学给予“闪光书香卡”的奖励;最后“评一评”,在每月读书活动中表现优异的3个同学,给予“闪光小慧星”的荣誉。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如果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寻找每一个学生闪光的一面,以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突破,以点及面,因势利导,则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拓展延伸环节中,张老师在指导阅读《草房子》这本书结束前,顺势推荐学生课外去阅读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蜻蜓眼》《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马戏团》等课外书籍,走进曹文轩系列丛书,去读更多的故事,品味更多的精彩人生。在阅读指导课后,张老师还在班内开展了《草房子》的延伸课,进行了“读书分享交流”“影视欣赏课”的活动课。在课堂,张老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施展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而让学生“乐学”,课堂上也得以“闪光”。

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道路上,语文科组尝试通过构建乐学闪光课堂课外阅读指导“四步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形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的内在气质闪出光芒,成为气质学生。

猜你喜欢
桑桑草房子闪光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闪光
闪光的枝条
戒 指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暴风雨前夕
打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