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跳绳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3-24 09:44郑颖渝
师道 2021年1期
关键词:跳绳课间绳子

郑颖渝

跳绳运动能促进学生成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还具有经济实用性,不受运动场地的限制。我校将跳绳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活动的机会,也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一、提高学生兴趣是开展跳绳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是否对跳绳运动有兴趣,决定了跳绳运动是否能在课堂中顺利开展。

在开展跳绳运动之前,学生眼中的跳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单一性重复性运动。为了改变这种认识,我校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跳绳运动,知道跳绳的好处,了解跳绳的种类,感受跳绳的魅力,体验跳绳的乐趣,慢慢地使学生对跳绳产生兴趣。

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将类似于“救助战友”的游戏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跳绳接力、斗智拉绳子、穿越火线、跋山涉水等环节达到救战友的目的,在跳绳中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也要注重节奏的掌握,一些重复性动作往往比较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跳绳。既能使学生忘记疲惫,又能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

二、巩固跳绳技能是开展跳绳教学的动力

跳绳运动分类很多,但又有着一套完整的系统,难度呈递增式上升。高级动作是在低级动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因此巩固跳绳技能对跳绳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跳绳技能

当学生的跳绳技能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时,就要开始练习多摇动作。而多摇动作要求的是动作速度能力和全身的协调能力,一般的教学示范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运动图像或是视频技术,利用图像把动作的各个要素分解出来,让学生知道动作的各个环节,利用视频的慢放技术,让学生了解各动作环节的运动轨迹。目前,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跳绳系统“LOOP”学习新的跳绳技能,跟线上的绳友互相竞赛,记录自己每天跳绳的情况,督促自己完成每天的训练量。

(二)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跳绳技能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的延伸,体育课学到的跳绳技术可以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巩固、提升,从而更有利于跳绳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融入绳操、跳绳节奏练习、竞技跳绳、合作跳绳等,结合课内和课外提升学生的跳绳技能。

(三)利用家庭作业巩固学生跳绳技能

运动技能是要经过长期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的,因此除了校内的练习外,还需布置家庭作业。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最好与孩子一起跳绳,进一步促进学生跳绳技能的掌握。

三、增强学生体质是开展跳绳教学的保障

体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学生体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可持续性。而跳绳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要想学好跳绳运动,必先练习好体能。

在教学中可以将绳子看作是练习力量的工具。例如,将绳子放在地上作为起跳线,让学生练习立定跳远;把绳子围成不同距离的圆圈让学生跳跃,加强下肢力量;手持一定重量的绳子进行摇晃,锻炼上肢力量;把绳子挂在一定高度作为标志物,让学生通过仰卧起坐进行触摸,锻炼核心力量。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短绳让学生练习伸展性的拉伸动作,例如背后屈伸拉绳,锻炼肩部的柔韧性;还可以让两名学生各持一端将跳绳拉至一定的高度,练习者身体下桥缓慢移动通过跳绳,锻炼下肢、躯干的柔韧性。

可以用绳子做成高低不一的障碍线,让学生穿越,学生可以进行跳跃或是俯身通过;同时设置变向标志,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练习,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将绳子做成敏捷梯,让学生进行下肢和上肢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

还可以将绳子摆放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跟着图形进行跑步或跳跃,进行循环练习,设计中等强度、长时间的练习,锻炼学生的耐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跳绳运动需要提高学生对跳绳的认识,设置适当的教学情景,利用音乐的韵律来提高小学生的跳绳兴趣;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竞赛来活跃课堂气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课间体育活动、家庭作业来巩固提高跳绳技能;还要创新思维,巧用跳绳,從各方面增强学生体质,为跳绳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希贤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跳绳课间绳子
跳绳的起源
寻宝藏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绳子
NO.10 跳绳
快乐课间
取绳子
课间10分钟
芝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