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占时期青岛历史建筑外立面研究

2021-03-24 09:46柳国荣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岛历史

柳国荣

摘 要:文章以建筑外立面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建筑的审美角度出发,通过观察认识青岛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圣弥厄尔教堂等建筑的历史风格、影响因素、装饰细节,分析德占时期德国对青岛的历史建筑以及对青岛老城区的建筑风貌产生的主要影响,对构成建筑外立面的关键要素,如主入口、外墙墙体、屋顶、门窗装饰、细部、环境等进行比较研究,强调建筑外立面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与建筑整体不可分割,因此,设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立面;德占时期;青岛;历史

一个城市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建筑的外立面。建筑的风格、形式等内容会影响我们对这个城市建筑的首要印象,而建筑立面的材料、质感、造型等因素会成为我们对这个建筑观察的焦点。一个城市建筑外观是体现城市风貌最为直观的方式,如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再比如重庆的吊脚楼、地形高差,这些都是这个城市带给人们的首要印象和感受。因此,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大概是对青岛这个城市最简明的评价了,形成这样的风貌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青岛被殖民统治的历史,而这段被德国占领的时间是青岛城市风貌定型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

一、建筑外立面概念阐述及构成元素

建筑外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是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根据建筑外观的设计元素来划分,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元素包括入口设计、墙体及柱式设计、门窗设计、屋顶设计、细部设计。

(一)入口设计

建筑入口就是指人们进入建筑所经过的门或者口部,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过渡性空间。构成建筑入口的主要元素为门、门口周边的界面、雨棚及门廊、台阶坡道及周边的铺地、附属设施等,建筑入口所具有的功能属性包含交通的组织、入口的标志、空间的划分、文脉的彰显等。

(二)墙体及柱式设计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墙体可分为外墙和内墙、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墙体设计时首先应该满足承重、围合、隔热、隔声、保温等功能要求,然后考虑它的设计风格。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建筑性质影响了墙体材料及色彩选择。柱式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由柱和檐构成,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由于尺寸、比例、形状、装饰的不同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柱式上主要分为中国古典建筑柱式和西方古代柱式,而西方主要柱式可分为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古希腊柱式为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三)门窗设计

门是建筑的构成元素,也就是建筑的入口,而窗户可以说是建筑的灵魂。门窗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门具有提供出行和防盗的功能,窗具有采光、通风、隔声、防盗的功能。它们还是建筑设计中主要的装饰语言,来体现建筑的功能或者表达设计者的理念。

(四)屋顶设计

屋顶,是建筑众多构成元素中与外界接触最频繁、最暴露于外的要素,也是建筑立面造型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表达建筑设计的风格和人文内涵,被称为建筑的第五个立面。

(五)细部设计

建筑细部就是指建筑外部的门、窗、栏杆、台阶、阳台、檐口等细部以及如墙面的分格等更小的细部,包括功能性细部和装饰性细部两个方面。功能性细部主要为门、窗等,装饰性细部主要为雕塑等,主要出于美观的考虑。

二、德占时期青岛历史建筑外立面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德国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青岛进行了重新规划,他们将“带形城市”和“花园式住宅”纳入整个规划之中,德式风格的建筑在这个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以至于影响到青岛后期建筑风貌的形成,也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形成的基本原因。德式建筑进入青岛,建筑的外立面的风格也表现为德国当时背景下的建筑外立面风格,主要有殖民时期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德意志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以及青年派风格。另外,由于德国人对青岛占有以及驯化的野心,他们前期将大量资金投入规划、建筑设计,使得大量的、高质量的德式建筑在青岛建立起来。而在立面材料上花岗岩的大量使用则是因为青岛崂山本地的花岗岩质地坚硬、颜色亮丽、品相极佳而被德国人开始利用起来,这是青岛本地特色与德国文化开始交流的第一步,也是德式建筑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二)微观层面

微观上建筑的使用者、设计师以及建筑功能,是影响立面上元素构成的主要因素。建筑使用者的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是建筑立面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设计师对建筑的理解、对风格的选择是影响建筑立面的重要原因,而建筑被赋予的功能则是影响建筑立面的墙体、门窗、入口等元素的基本原因。从各个层面上看,德占时期青岛的历史建筑外立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特色。

三、德占时期青岛历史建筑相关案例分析

(一)圣弥厄尔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也叫圣弥厄尔教堂,它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宗教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主要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外立面排除哥德式风格神权至上的特征,而是以人体美的对称、和谐为基本思想,柱式上采用古典柱式,灵活应用,大胆创新(图1、2)。所以圣弥厄尔教堂在建筑外立面上主要以对称为主,几何特征明显,简洁明快。柱式以古希腊柱式科林斯式为主,还加入了其他风格的装饰特色,进行大胆的融合创新。

从建筑外立面上来看,教堂正面入口有四个门洞,两侧便门与中间的主入口相呼应,而且很好地组织了交通,疏散了人流,不至于过分拥挤。入口对称整齐,体现了宗教建筑的庄严气势和宗教氛围,位于建筑正中明显位置且尺寸巨大,明确体現了建筑入口的标志。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和花岗岩,表面雕刻有简洁优美的图案,建筑檐部和腰线处为罗马风格建筑装饰式的密排小券。高耸的塔楼和大拱形的穹顶,复杂的七瓣玫瑰花窗,券式的门窗,无不体现宗教寓意。

(二)青岛总督官邸

青岛总督官邸为当时胶澳总督的私人住宅,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它位于信号山的南麓,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好,军事防御性能良好,这是当时选址的主要原因。它是皇家建筑风格的典范,是古堡式建筑,斥巨资建造完成,集中体现建筑的折中主义风格。折中主义热衷于将不同的建筑风格糅合在一起,在建筑局部加入其他建筑文化的元素。它既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还有青年风格的味道,极其注重形式美和装饰美。

建筑立面上,为了军事防御,建筑的墙体有六十多厘米厚,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崂山本地花岗岩为装饰,石头表面粗加工,富有细节而不显粗糙。细腻的外墙面与粗糙的花岗岩墙面形成材质上的对比,而黄色系又是二者的统一,这是此建筑最大的特点。建筑为青年风格派建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对称,有一种德式浪漫在其中,也导致整个建筑的不对称美和立面上的丰富。设计师根据不同的房间使用要求设计了不同尺寸、不同大小款式的门窗,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保证了门窗的美感,窗户上的形式有以方形为主加入条形花岗岩为装饰、拱券式为主加入弧形花岗岩为装饰、单纯采光透气的条形窗口,最为特别的是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门窗装饰样式,形成了中西风格结合的窗子式样。屋顶红色筒瓦和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屋顶是整个建筑最主要的特色之一,黄色的建筑立面与三色的屋顶和建筑周边的植物融合为一片整体。

建筑的功能不同、使用者不同会使建筑形成不同的建筑立面,进而有所区别,而相同的时代背景则会使建筑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联系。德占时期的青岛历史建筑对青岛的建筑风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青岛现有建筑风貌形成原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结语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者,而建筑立面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体现,从建筑立面上会发现某些影响这个城市的建筑风貌的因素,进而理解这个建筑或者城市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而充分了解这个城市,了解这个建筑,这也有利于大众在其中学习设计方法,引发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发展的思考。在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里,对于欧式建筑在中国的研究会越来越多,将会硕果累累,西方建筑与中式建筑的融合发展会有更多优秀的案例,人类文明史上建筑这一页将更加光辉灿烂,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边颖.建筑外立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袁宾久.青岛老建筑之旅[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

[3]姜楷文.德式历史建筑对青岛的影响[J].居业,2016(2):76,79.

[4]王睿.浅析德占时期青岛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黑龙江史志,2014(20):56-57.

[5]金山.青岛近代城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青岛历史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