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有效尝试

2021-03-24 11:42王纪学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识字兴趣阅读教学

王纪学

[摘 要]随着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需要教师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识字入手,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路;从方法入手,引导学生捕捉阅读内容的精髓;从活动入手,为学生搭建渴望阅读的平台。这样就能让学生爱上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识字;方法;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2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总共才三百来篇课文,大概几十万字,阅读量很有限;而时间上,学生在校6小时的学习时间也不宽松,很难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怎样提高阅读效益成了摆在越来越多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鉴于此,让学生在自主支配时间内,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兴趣极其广泛,特别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渴望认识世界,对一切都感兴趣。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直接感受能力和无意识注意就会被有效调动起来,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引用名人读书的故事,讲解名人是如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书籍在名人成功路上给予了其什么样的帮助。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歷史上一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像毛泽东、周恩来、华罗庚等也都一直钟爱读书,他们从优秀的书籍中获取知识,最终获得了成功。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能让人受益终生。

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的心境像一张白纸,可任意画出各种形态的图画,然而他们模仿和分辨的意识稍差一些。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又具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课外的书籍会感到新鲜、奇特,有强烈的阅读期待。结合课内阅读, 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我让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我让学生读有关文学家的书籍或相关的名人传记;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让学生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如此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教师有针对性地引领下开展,激起了学生先睹为快的冲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从识字入手,为课外阅读铺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所学习的生字能够反复地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很快就会变成熟悉的文字,慢慢地,学生运用起这些字来就会如鱼得水了。另外,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多种氛围中认识生字、使用生字,真正使识字渗透到他们平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做既能巩固识字教学,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奠基铺路。

1.在课外阅读中学字

统编教材让一年级学生先识字,再利用8周左右的时间学习汉语拼音,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拼音阅读一些儿歌、韵文。教师可以边教生字,边引领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浅显的课外书。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进一步巩固了教材中的汉语拼音知识,一些高频率出现的字词(人、口、手、山、石、土、了)学生也能熟练掌握。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反复用到所学的生字,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再学习,可谓是“温故而知新”。但这项工作的起始阶段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策略。针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及时做出不同要求:A类学生引导其借助拼音去自主阅读;B类学生先读生字,再好好利用拼音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不贪速度,只求读准;C类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便引导他们利用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边抽边口头组词、说话,不认识的字卡单独存放,并及时在书中做标记等。这样,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阅读,大家都忙得不亦说乎。日积月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都学会了自主识字,从而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2.在诵读古诗中识字

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佳句朗朗上口。特别是那些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读起来简洁明快,学生兴趣高涨,爱读爱记。虽然“好读书,不求甚解”,可是在这种读背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也积累了语言、韵文知识,认识了方块字。正因如此,我提倡学生在晨读中多读诗、背诗,并定期开展“诗词大会”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读诗、背诗兴趣。不曾想,学生的积累兴趣高涨,一学期下来,多则能背诵30多首古诗词,少的也能背十几首,整个校园都形成了浓厚的读书、背诗的氛围。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巩固了生字的学习、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真可谓“一石三鸟”。

3.在生活中阅读识字

汉字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家人、邻居、同学、教师的名字,路边超市、店铺的门头,街道的路牌以及一些物品说明书等,学生学习汉字的机会无处不在。教师应有计划地进行引领,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识字,这是课外延伸识字的好途径。再者,教师在班里发放作业本、练习册时,可安排值日学生收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认识同学的姓名。晚上,学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报纸、包装盒等物品上玩剪字、贴字游戏,看谁找得多,贴得漂亮。把自己粘贴的生字卡装订成册,学生看着自己的一本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文字画书”,不知多么兴奋!

三、从方法入手,捕捉阅读内容的精髓

学生在阅读的初始阶段通常表现为漫无目的、比较盲目等。有些学生读书是因为故事很吸引人,而不在乎一本书能教会他什么,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本书的内容就完全忘记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捕捉阅读内容,让书本真正教会学生知识呢?

首先是鼓励学生阅读。对于爱读书的学生,教师经常性地给予其鼓励,这就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其次,结合语文教科书,指导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和学生就书籍的内容进行广泛交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好的书籍,加深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摘记精粹语言,储备词汇,并做好读书积累卡。

再者,在课内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力争做到 “精”。教学现行的语文教材,不强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瞄准整本书的重点和学生语言表达的阶段性,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以便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抓住文章精髓。教学时,我借鉴了江苏龚会山老师的发展学生读书个性的“美食卡”:

“美食卡”重在学生阅读的感受。“品尝体会”中只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好,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其主旨是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在书中读自己、读他人、读社会,在书中慢慢学习积累,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四、从活动入手,搭建渴望阅读的平台

1.利用课外活动开设欣赏阅读课

充分用好上午、下午课前十分钟的经典诵讀时间(经典诵读课程:《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每周两节的课外活动阅读时间。《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诗文书籍,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培养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利用经典诵读时间可以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何查工具书,如何提问,如何圈点批注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2.开好每周的“好书推荐会”

一本好书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可每周召开一次“好书推荐会”,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适合的中外优秀书目,学生读了好书后可以推荐给小伙伴。这种形式的“好书推荐会”培养了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选择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甄别能力,增强了语文素养,同时在这种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阅读。

3.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开展读书评比活动阅读热情,提高课外阅读效益。如开展“亲子共读奖”评选,家长也被要求阅读儿童读物,用以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语言,让孩子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同时也可以让父母鉴别书籍是否适合孩子阅读。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加,此时,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俱乐部”活动,让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俱乐部,如“《西游记》俱乐部”“三国俱乐部”“成语故事俱乐部”“科幻小说俱乐部”……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旅游、参观、查阅资料等方法,把自己在俱乐部中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字,开展交流活动或向刊物投稿。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浓厚了,潜移默化的就爱上了阅读,课外阅读效益自然会明显提高。

总之,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教师得从兴趣入手,从识字入手,从方法入手,从活动入手,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提高其课外阅读效益。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识字兴趣阅读教学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