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03-24 11:42李桦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李桦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的方式,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从班级生活、其他学科、传统教育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方面入手,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68-02

彰显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色。新版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主题活动中,但是仅靠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相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进行了研究,尝试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探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在班级生活中寻找鲜活的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良好品德、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课程,它承载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任务。它的教学空间不仅仅在课堂,课程资源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入手,寻找鲜活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实践:

“温暖老人心”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让世界更温暖》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老人的角度出发,体验老人的身体、生活、心理的诸多不便,多为老人想一想、做一做,多陪伴老人。

第一次上这节课时,笔者声情并茂地讲述老人的不易,一讲就是大半节课,学生也纷纷发言,述说老人的种种困难,表达要回家多陪伴老人的心愿。笔者被课堂的热烈气氛所感动,为教学的“成功”而欣喜。可是课后,笔者发现学生对来接自己回家的爷爷奶奶依然不屑一顾,将书包甩给老人就走,只顾着吃零食。

笔者反省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的生活谈感受,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说空话。怎么办呢?这时,一个苍老的身影浮现在笔者眼前:他年近70岁,年轻时当过16年的工程兵,修过许多飞机场,后来又挖山洞,一进洞就要干一通宵,再后来建飞机,制造大厂房……他就是苏爷爷。多好的素材,多鲜活的资源啊!于是,笔者邀请苏爷爷来班级讲述自己的故事,苏爷爷欣然接受。当苏爷爷穿着整洁、笔挺的军服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震撼了。苏爷爷讲述他年轻时的亲身经历和年老后的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学生屏气凝神地认真倾听,下课铃声响了,仍不肯下课,而是围在苏爷爷身边,不断提问。

效果:

课文的重点之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或深刻的意义,仅仅凭借教材上的几页内容学习,难免以偏概全或不能深入地理解、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生活中的鲜活资源,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真正了解老人年輕时的贡献和年老时的不便,从而激发学生多为老人想一想、做一做,多陪伴老人。这样教学,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行动之中。

二、在学科融合中发现适合的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课程,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统一的有机体。事实上,很多时候其他课程的资源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所用。有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专职教师,教这门学科的教师还要教语文、综合实践等课程,这是这门学科的劣势,也是这门学科的优势。因此,执教者应善于探索,善于进行学科整合,适时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1: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前三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假日、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日,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了解。课堂上,学生在过中秋的节日气氛里体会到团圆和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渴望社会和谐的愿望。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找中秋”,确定中秋是农历八月十五,再在日历上找出农历八月十五的位置;接着和学生聊中秋,使学生了解中秋的传说、习俗,通过辨析知道中秋还带有团圆的味道,给长辈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他们;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赏月、赏花灯,品中秋思念的味道。一节课下来,虽然一环扣一环,但是笔者总觉得少了什么,感觉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如何激发他们爱家、爱国以及渴望社会和谐的情感呢?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同时又是一位综合实践教师,笔者不禁想道:“中秋节来临之际,不正是综合实践课做花灯之时吗?何不把这两节课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笔者让学生准备做花灯的材料,然后课上指导学生做花灯。在学生做花灯的时候,笔者在一旁解说:“赏花灯、做花灯是中秋习俗之一,在做花灯的过程中,人们寄予渴望与家人团团圆圆的情感。”在学生做完花灯之后,笔者并没有结束活动,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画、写一写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几分钟后,学生完成了任务,有的在花灯上画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以及爱心、同心圆、两只大手牵着一只小手;有的写上了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平安、健康、快乐、幸福等;还有的引用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整个过程,看似综合了实践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质上在动手做的时候,激发了学生爱家、爱国及渴望社会和谐的情感。

实践2:

《干点家务活》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的表现;通过分享、交流、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根据课前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家务活上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不会做、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意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家务活。

为此,笔者积极寻找其他学科资源,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在语文阅读课程中有一个绘本故事《朱家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妈妈把爸爸和两个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这表明妈妈对朱家父子很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作者安东尼布朗以其特有的幽默,轻松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责任,分担家务活。看了这个故事,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把语文阅读课程中的这个资源用起来。

于是,笔者以这一绘本为主线,首先给学生讲了故事的开头,在讲到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朱家乱套时戛然而止。接着,笔者让学生讨论思考:“朱家妈妈为什么离家出走?(激起学生为家庭承担责任的意识)朱家妈妈走了怎么办?(把教室分成客廳、卧室、厨房三处,让学生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朱家妈妈看到爸爸和两个孩子在做家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此时,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课堂气氛被推至高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与其他课程划清界限,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笔者巧妙借助综合实践课程,达到教学目标。第二个例子,笔者把绘本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在同一个主情境中学习。在这两节课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与“爱国”。

三、在学校活动中捕捉丰富的课程资源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妇女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参与节日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积淀的情感,通过活动生动活泼地展示、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空,提升活动的内在价值,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实践:

《欢欢喜喜庆国庆》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该课以国旗为主线,让学生跟着主人公小豌豆认识国旗、尊重国旗、爱护国旗、寻找国旗,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一些有关国旗的知识,但对国旗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国旗法》的了解更加欠缺。国旗虽在学生的眼中,但没有内化于心,国家意识还比较薄弱。然而,学生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每天早晨的国歌声中,可以感受到国旗带来的庄严时刻。所以,笔者打算结合升旗仪式进行教学,将这节课分成三个部分,即“认识国旗”“寻找国旗”“尊重国旗”。在教学“尊重国旗”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思考:“在‘尊重国旗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学生交流后,笔者把学生在升旗仪式中的表现播放出来:有的戴帽子参加升旗仪式,有的升旗不看国旗,有的来不及参加升旗仪式……这个时候引入联合国晨会的视频恰到好处,使学生明白真正热爱国旗、国家不是放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接着,笔者出示《小学生行为准则》:“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然后笔者带着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儿歌:“升国旗,要肃立。衣整洁,来敬礼。头要正,胸要挺。小眼睛,看国旗。爱祖国,敬国旗。”最后,笔者告诉学生:“认真参加每一次升旗仪式,是尊重国旗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我们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效果:

升旗仪式属于学校的传统教育活动,把升旗仪式的日常表现拍成视频,并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认识上发生改变,更从行动上学会如何去做,同时内心也会激起爱国情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不会停留在表面。

总之,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专职教师,但是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多思考、多发现、多实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相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会落到实处。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