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思考

2021-03-24 16:03高奇奇
科技资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高奇奇

摘  要:总分馆服务体系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随着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也随之进入大数据时代。该文以福建省图书馆为例,重点介绍了该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的历程,并结合大数据新时期该馆创新尝试总分馆制建设实践,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大数据总分馆制建设面临的难点,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总分馆制  公共图书馆  大数据  福建省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a)-0208-03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and Branch Library in the Big Data Era

GAO Qiqi

(Fujian Provincial Librar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general and branch library service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system of the main and branch libraries has also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ujian Provincial Library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s general and branch system, and combines the practice of the library's innovative attempts to construct the general and branch system in the new era of big data,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g data general and branch system in public librar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thoughts o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General branch system; Public library; Big data; Fujian Provincial Library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起源于西方,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最早开始于2000年上海市开展的“上海市中心圖书馆”工程建设,由最初的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探索,到2010年前后全国各地图书馆行业掀起总分馆建设热潮,现如今总分馆制已经成为国内公共图书馆扩大覆盖面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5G、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成为社会信息化必然产物,当代社会已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数据来助力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已成为重要手段。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为例,其特有的图书馆集群化的运营和服务开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读者用户、服务、用户画像、行为轨迹数据等各种维度数据,图书馆进入大数据时代。该文阐述了省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必要性,并以福建省图书馆为例,介绍该馆总分馆建设历程实践,分析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总分馆制建设情况和思考。

1  省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必要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 87.1-2019明确指出: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履行本行政区域内地方文献收藏中心、联合编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和图书馆协调与协作中心等特殊职能[1]。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域文化信息资源储备和服务中心,应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创新服务、履行国家政策,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行业业务进步和省级政府决策参考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发展。

(2)随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日渐完善,总分馆制建设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等级评定和评估的硬指标,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自1994起全国已下发6次公共图书馆评估通知,最近的第6次评估细则里把总分馆建设单独列出并细化,考核的侧重点为总分馆建设服务效能[2],考核的分值比重也不断增加。

(3)针对公共图书馆大数据现状,国家层面已关注到其潜在的巨大潜力和可能的应用价值。2016年文化部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则》,其中便明确提到“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研究转化和应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信息化装备和系统软件的研发应用[3]”。

2  福建省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历程

2.1 早期摸索阶段

2000年,总分馆概念还未出现在大众视线之时,该馆通过集体流通点合作形式有针对性地按需配书来拓展延伸图书馆的借阅服务。2011年该馆实施了“流通图书馆”工程,搭建图书协作网络,即以省馆为中心,服务辐射全省基层的流动服务网络构架[4],这是其总分馆制建设的最初雏形。2012年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该馆尝试与社区街道联办共建模式。截至2019年,省图已与55家单位合作共建覆盖政府、社区、企业、景区等行业的实体通借通还和数字特色分馆,在图书馆服务延伸和协作发展中取得了突破进展,拓展了服务网络,但这个时期总分馆服务大都停留在传统服务上。

2.2 创新建设阶段

随着图书馆新形态的发展,图书馆数据日益增多,从大量馆藏资源到海量数字资源再到庞大的业务应用和服务数据,图书馆与大数据的结合是必然的。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落户福建省。该馆以此为契机创新尝试总分馆制建设,牵头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大数据总分馆平台建设的服务推广”项目建设通过近3年联盟式建设,福建省实现省、市、县三级20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通借通还业务系统及云平台数字资源共享应用,形成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大数据与联合服务。重点实现以下功能。

(1)大数据采集对接。当前阶段收集收集与发布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公开资源及服务信息,包括馆舍(场所)信息、数字资源、软件应用、服务等,并上线全省公共图书馆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同时,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大数据采集接口规范要求,建立多源数据采集渠道,采集公共文化资源、应用运行和服务以及管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合、格式转换和元数据加工等,首创接入到支撑平台国家中心大数据系统,形成全国范围公共文化大数据仓库和应用示范。

(2)总分馆业务建设。建立图书借阅“一卡通”体系,实现首批试点公共图书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搭建了全省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平台,并对接统一用户认证系统、加入大数据总分馆项目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读者可在任何地点、时间访问该馆开放的数据库资源,切实发挥省级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3)大数据基础应用。通过对总分馆建设中产生的海量数据的采集、清洗和深度分析,一期大数据总分馆建设针对实际业务需要搭建了对应应用系统,包括“智慧墙”、客流分析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三大应用服务均免费提供给联盟馆使用。“智慧墙”将图书馆流通服务数据进行关系链实时分析并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在不同信息终端上;客流分析系统通过人流量的精确检测和对比统计,深层分析读者流量特征形成多种分析报表,提供实时直观准确的客流数据;决策分析系统通过深度挖掘分析总分馆平台的业务数据,直观、可视化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生成阅读报告,实现基准决策数据指导。大数据服务让图书馆能更好、更精准地开展读者服务活动,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整体服务情况和发展水平,为制定科学可持续的服务发展和图书馆建设方向提供支撑。

2.3 现状分析

(1)2018年该馆改扩建搬迁至过渡场馆,在馆舍面积变小、可外借图书量骤减的情况下,其总体的借阅量不降反增,分馆为特殊时期的图书馆借阅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补给。但同时笔者发现,由于总馆对此类联办型分馆只有配书和业务指导的关系,没有人、财、物的处置权。部分分馆在运营上存在人员流动频繁、没有专门的技术力量、员工资待遇较低等问题,分馆建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只能维持基本的对外服务。

(2)在大数据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数据量大不代表数量质量高。首先,图书馆数据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属数字资源,但读者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利用轨迹记录获取存在难度。其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虽已有多年,但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仍以满足日常业务需求为主,关联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化比较弱,数据的日常维护和保存也较缺乏。最后,图书馆对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尚不足,延伸出的落地应用建设还比较单薄,停留在初级阶段。

3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多元投入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在规章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如2020年7月31日湖南省通过的《实施<中华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是国内第八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法规;又如2019年浙江省出台了《公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建设服务规范》等,这些都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将公共文化服务、总分馆建设纳入更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值得充分学习借鉴。其次,各级地市政府要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要加强图书馆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最后,强化总馆的统筹推进职能,加强行业内业务交流,共同推动总分馆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完善联盟体制机制建设,同时也为大数据基础数据的有效获取打下坚实基石。

3.2 加强技术服务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总分馆制建设要探索更积极有效的运行机制,图书馆产生各类数据的日常维护和保存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总馆需要加强技术支持指导,探索构建总分馆知识管理和服务平台,常规技术服务和问题处理方法梳理成规范化文档,形成知识库并持续完善,同时联动协调厂家在线支撑,将技术服务化被动为主动,转变为贯穿总分馆体系运行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5]。

3.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体系

任何大数据应用的开展都离不开可持续性大数据体系的建设。第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往往包含多个不同层级、规模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产生大量数据包括文献采访流通、数字资源、读者活动服务、读者行为以及图书馆馆舍相关数据等。图书馆需要熟悉自身业务数据分类,确定核心业务系统以及要关注的重点指标数据[6],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数据收集规范。第二,数据类型要涵盖基础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音视频、图像等),需要按照规范对关键数据进行采集、筛选和培养,建立实时的数据分析模型。第三,注重大数据资源存储安全,建设数据监管体系加强网络、数据、应用方面安全措施。如运用脱敏技术,配置相应脱敏策略启动敏感信息数据脱敏。

3.4 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服务质量

数据为王,业务是核心。在进行全面的采集、清洗数据后,更重要的是将落脚点放在业务和读者服务上。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增长,及时预测实时数据并作出准确评估在大数据时代下意义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数据手段,抽取出每個读者的普遍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实现面向读者自动匹配规则并触发内容推送服务。同时大数据分析应为图书馆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告,深度挖掘分析数据价值,帮助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为管理调整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第一部分 非书资料:WH/T 87.1-2019[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11.

[2] 蔡琼娜.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几点思考——从历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谈起[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2):18-20.

[3]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7(2):1-7.

[4] 新华网.福建建设“流动图书馆”提升基层文化服务实力[EB/OL].(2011-05-30)[2020-06-01].https://news.cntv.cn/20110530/110852.shtml?eefyj3.

[5] 马俊.基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技术服务难点与对策——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7):131-135.

[6] 孙振东.总分馆体系下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69-73.

猜你喜欢
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论现阶段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深入建设问题
濮阳市开展全民阅读与建设书香城市探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