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采用红线穿珠法

2021-03-25 21:42周永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用例红线论点

周永沛

【理論解说】

砍柴之前先要磨刀,盖房子之前先要设计图样,写文章之前先要编制提纲,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有了一份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作文提纲,就能保证行文顺畅,提高作文质量。

所谓作文提纲,其实是写作前进行作文构思的产物。因此,构思对于作文提纲的形成,是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必须认真对待。一般来说,作文提纲的构思有三个步骤。一是确定题目。如果是命题作文,已有题目,自不待言;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要按照提示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果是“材料”作文,则要审慎地分析材料,推敲出恰当的题目来。二是确定主题。主题,也叫作中心思想。这要在发掘题目核心思想(即题旨)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予以概括和提炼。三是设计结构。这是构思的重点步骤,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这个步骤里表达出来的。这个表达过程要注意紧扣主题,注意逻辑层次,注意突出重点,注意详略安排,注意过渡、照应的合理设计,以使结构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和完善。

作文提纲的编制,是有粗细之分的。粗略的提纲叫作一级提纲,一般只是用简短的语句列出每个大段或每个自然段的标题。这样的提纲只是理出了文章的大概思路,构成了文章的初步框架。因此,这种提纲,仅是编列过程感性认识阶段的“半成品”。善于写文章的人,以这种“半成品”作为思路提示,边写边修正,一般都不会存在什么写作障碍。但对于初学写作的人,如果只是依靠这种粗略的一级提纲写作,就往往难以把握文章全局,写出内容丰满、严谨细密的文章来。细致的提纲叫作二级提纲。这种提纲是对一级提纲细化的结果。它要求根据写作意图,定准文章主题,明确文章重点,规划先后层次,合理调度材料,安排详略内容,确定开头、结尾、过渡和衔接的方法,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写作架构。这样的提纲,因为经过周密的构思,已是编列过程理性认识阶段的“成品”了。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因为有了这种“施工蓝图”般的提纲“成品”,就有利于他们按图索骥,写出较为理想的文章来。当然,在列好提纲并且下笔以后,作者还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涌向笔端,这就要对既定的提纲作适当的调整,不一定要死死地拘泥于原有的提纲“成品”不放。

至于作文提纲的编制方法,据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常见的有红线穿珠法、经纬交织法、两步定纲法、成竹在胸法、符号图表法等等若干种。相比之下,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大多都采用红线穿珠法。

红线穿珠法涉及三个概念。“红线”,说的是文章的主题;“珠”,说的是文章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而“穿”,则是是用主题把各种材料穿连起来,形成一份完整的作文提纲的过程。对于“红线”,有一个定位的问题。要定位准确,就要靠作者具有深邃的思想、清晰的认识、敏锐的眼光。只有 “红线”主题定位准确了,文章才会有主轴,有中心,才能避免主题偏移、红线不红的弊端。对于“珠”,则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因为“珠”,或曰材料,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分。材料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直接反映主题,有的间接反映主题,有的用以前呼后应,有的用以衬托补充,有的只具有连缀和过渡的作用。因此,对于“珠”,即材料,必须有所选择,尽可能将那些能够有效反映主题的素材遴选出来作为“题材”,以备写作所用。在这里,是不需要“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而对于“穿”,讲究就更多了,有该穿不该穿的问题,亦即对材料取舍剪裁的问题;有穿在何处的问题,亦即对材料的定岗安排的问题;也有赋予某些材料比照、衬托、过渡、照应和作结等等作用的问题,等等。总之,要“穿”得科学、合理、紧凑、完整,就一定要进行周密的谋划和调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提纲的编制,其实就是一种材料穿连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朋友,就一定要在“穿”字上多下功夫,把提纲设计得更巧妙、更理想些。

在写作实践中究竟该怎样采用红线穿珠法编制提纲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实例解析中得到启发。有一个中学生根据一道历数司马迁、杜甫、邓拓、姚雪垠、叶永烈、达尔文等古今中外名人“勤于积累才能增长知识”的“材料”作文题,编制了这样一份作文提纲。

题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议知识积累

主题:增长知识要靠日积月累

结构:

(一)从作文时无话可说(用例①)引出中心思想

(二)论述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观点:积累是增长知识的基础和前提

论证:司马迁著《史记》(用例②)

姚雪垠著《李自成》(用例③)

(三)阐明积累与增长知识的关系

观点:积累和增长知识密不可分

论证:杜甫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例④)

邓拓:“背筐拣粪”式材料积累法(用例⑤)

(四)积累知识常用的方法

记忆:参加智力竞赛例(用例⑥)

动笔:坚持做读书笔记(用例⑦)

剪报:学习叶永烈的“书中贴报法”(用例⑧)

电脑:做资料文件夹

(五)积累知识应有的态度

1.勤奋刻苦: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例(用例⑨)

2.持之以恒:鲁迅写日记例(用例⑩)

(六)结尾:注重积累,增长知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显然,根据“材料”,这篇文章应该写成议论文,为此,小作者将论点,亦即中心思想确定为“增长知识要靠日积月累”,这就扣紧了命题的核心意涵,准确地定位了主题,牢牢地把握住了文章的红线。据此红线,小作者又借用荀子《劝学》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文章题目,形象地表达出了关于“知识积累”的主题。

红线明确了,对于如何“穿珠”的问题,小作者也颇费思量。他的“穿珠”,并非将各种“珠子”简单化地不分主次地平穿在红线上,而是先围绕着主题红线(中心思想)规划了一个“结构框架”,将全文设计成六个段落。首段引出论题,推出论点,揭示中心思想。尾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归结中心思想。中间四段正文部分,按“积累知识的重要性”“积累与增长知识的关系”“积累知识的方法”“积累知识的态度”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这样的结构框架,中心明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但是,只有“框架”还是不够的。怎样显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深信无疑,还需要靠有血有肉的论据来支撑,用可靠的事实材料来说话。为此,小作者便充分发挥了“穿珠”的本领,把命题的“材料”和自己补充的“材料”按照性质和功能巧妙地安排在“结构框架”的恰当位置上。这些“材料”就是论据之“珠”,它们在“结构框架”上各居其位,一方面各谋其“政”,各司其“职”,一方面又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共同为突出“红线”发挥着作用。5F309200-687F-4754-BCEF-BA3E0A6D4908

具体地说,用例①是为引出论题服务的,用例②和用例③是显示积累知识重要性的有力佐证。用例④作为杜甫的名言,直截了当地说明了积累与增长知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用例⑤又以邓拓的积累实践对积累与增长知识的密切关系给予了有力的印证。用例⑥⑦⑧是知识积累方法的实例。用例⑨和⑩又以中外文化大家为例,论述了积累知识应该抱持的正确态度,既强化了说服力,又给读者莫大的启迪和教育。总之,小作者的“穿珠”过程很好地反映了他周密思考的严谨程度,使文章的论点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综观上例红线穿珠的情形,小作者把各种“珠子”穿连在一个严密的结构网络里,形成合力,向着“增长知识要靠日积月累”的主题“红线”聚焦。实际上,这个红线穿珠的提纲,因为具有严密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就是前文论及的精细化的“二级提纲”。按照这样的“二级提纲”写文章,就不会脱离主题,不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也不会有前后矛盾或者思路混乱的情况发生,而会呈现“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的文字面貌。因此,这种红线穿珠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尤为适用。

上文就作文提纲的概念、构思、层级和编制方法,特别是红线穿珠法作了初步探讨,此外,关于作文提纲的类型、结构、特点、功能、重要意义等问题也都值得研究。热爱写作的中学生朋友不妨多为关注,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提纲意识和写作水平。

【佳例导向】

一、优秀提纲解析

材料:老作家严文井从儿童文学作家胡景芳的《苦斗》中发现一处败笔,便对作者说:“我对小动物做过研究,狗没有汗腺,是不出汗的。你写狗和毛驴赛跑时,说狗累得汗珠映着太阳闪闪发光,就不对了!”请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写作实际,谈谈你从上面这则材料中得到的启示。题目自定,字数不限。

修辞立其诚(作文提纲)

——漫议写作要真实

王海若

题目:修辞立其诚

——漫议写作要真实

主题: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

结构:

(一)引“文”摆“料”,呈现论点——修辞立其诚

1.引《周易》,联《史记》,导出论点

2.摆“材料”,赞严老,证实论点

(二)逐层剖解,论证论点

1.谈感受,找关键,初论论点——即事联想法

2.忆写作,作对比,再论论点——现身说法法

3.看雕塑,作评論,三论论点——他山攻玉法

4.说文艺,发议论,四论论点——定论分析法

(三)呼应开头,归纳论点

揽全文,讲认知,总结论点:修辞立其诚

[解析]

这是一份根据“材料命题”设计的作文提纲,是作者面对“材料”内容,采用红线穿珠法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之后产生的较为理想的提纲“作品”。

第一个问题:确定文体。在“材料”中,有着“谈谈……启示”的写作要求,这就向作者预告,文体是议论文,作文提纲要按议论文的文体规格来编制。

第二个问题:提炼主题。作为作文提纲,有了明确的主题,方能纲举目张。编制“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一定要从“材料”中去提炼主题(中心思想)。这份命题的“材料”推出了一个事例,即儿童文学作家胡景芳在写作《苦斗》时,描写了狗和毛驴赛跑时,说“狗累得汗珠映着太阳闪闪发光”。老作家严文井看了,指出这是一处败笔,因为“狗没有汗腺,是不出汗的”。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核心意涵在于强调写作不能违背事物的真实性。由此,提纲作者便一下子把握住了“修辞立其诚”的论点,将主题确定为“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无疑,这个主题就是提纲的一根“红线”,它将贯穿于提纲的始终,其触角将会伸向全文的每个角落。

第三个问题:制作题目。题目是文章的名称,能提示文章的精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份提纲的作者从“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的主题出发,选取《周易》中的名言“修辞立其诚”作为题目,不但吻合了文章的主题,颇富语意张力,而且有其出典。它在副标题的辅助下,完全能够调动读者的阅读味蕾,发挥好题目的引读功能。

第四个问题:准备题材。题材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文的题材主要是论据材料。在这份提纲中,作者十分重视题材的取舍,选用了两类题材,一是“材料”内容,即“狗不出汗”的事实,二是自选题材,如《周易》《史记》的论述,刘焕章的雕塑等等。这两类题材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极为可贵的“珍珠”。它们处在这份提纲的恰当位置上,有效地发挥着它们的论证作用。

第五个问题:联系实际。这是“材料命题”的重要要求,也是写作的常规要求,因为联系实际可以贴近生活,贴近思想,表现文章的丰满性和真实感,促进作者和读者的思想融通和情感交集。这份提纲“谈感受、忆写作、看雕塑、说文艺”的设计,都是联系实际的内容。作者采用“即事联想法、现身说法法、他山攻玉法、定论分析法”将这些联系实际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产生了极好的论证效果。

第六个问题:设计结构。这是提纲编制的重要环节,提纲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结构设计的优劣。这份提纲的作者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采用红线穿珠法,按照议论文“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以“文章的真实性”作为“红线”穿连起了一系列的“珍珠”,构成了完善的结构。在文首“总”的部分,穿连了《周易》《史记》和“材料”等“珍珠”,导引出“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的论点。在中间“分”的部分,按四个层次展开论述,穿连“珍珠”,从写作感受写到写作实际,从观察雕塑写到讨论文艺作品,始终没有脱离“文章真实性”的主题红线。在文尾“总”的部分,仍然从“文章真实性”的主题出发,总揽全文,保持了全文文气的一气呵成,文势的一脉相通。还有,在文首以“修辞立其诚”开头,文尾以“修辞立其诚”作结,首尾的遥相呼应,也说明了作者运用红线穿珠法达到了一以贯之的程度。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严谨工稳的提纲“作品”,较好地体现了红线穿珠法的要求,可以作为中学生的参考范本。

二、训练题

1.这份提纲的结尾部分有“呼应开头”的设计。从红线穿珠法的要求来看,结尾“呼应开头”可有多种写法,请试着写出一种来。

2.查阅资料,说说严文井是怎样一位作家。

《大多采用红线穿珠法——略谈作文提纲的编写》参考答案

1.这样开头:“‘修辞立其诚,这是《周易》上说的。‘诚就是真实。”结尾这样呼应:“‘修辞立其诚,让我们用真实的笔墨去写下生命的活力,去写下我们美丽的生活真谛吧。”

2.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自1932年开始,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以童话和寓言影响为大,其作品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代表作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曾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5F309200-687F-4754-BCEF-BA3E0A6D4908

猜你喜欢
用例红线论点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