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小农户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1-03-25 07:57曾燕红刘玲伶
乡村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农户生产农业

曾燕红 张 敏 刘玲伶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小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基本单位,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承包土地的农户。我国地域广阔,小农户的组成占比较大,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以下简称“广西”),该地小农户数量众多,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经营规模小、兼业程度高等,严重阻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因此必须要充分明确当地小农户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1 小农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1 小农户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发展战略,振兴的内容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5个方面。小农户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乡村振兴的利益主体、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其必然要扛起乡村振兴这面大旗,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既是促进乡村内部强大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振兴的最根本要领[1]。

1.2 小农户是乡村文化的承袭者

乡村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历史悠久,且保存较为完整,小农户的世代传承得以让乡村文化延续至今,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户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维护者和传承者,乡村文化始终根植于小农户的生产生活中。在当前城镇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小农户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影响,因此更应该重视小农户的发展。

1.3 小农户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小农户生产中,不少学者认为小农户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但实际情况是,小农户耕地面积较小且严格实行轮作制度,加上小农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征,使得土地生产更加有序、健康,在肥料的使用上也大多使用农家肥,因此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2]。

2 广西小农户的生产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广西小农户的生产现状,随机选取了广西某一农村进行调查,从中抽取了200户进行基础资料的调查,结果如下。

2.1 小农户生产分布

从农户类别来看,在调查中的200户农户中,有91户纯农户,占比46%;农业兼业户42户,占比21%;非农业兼业户48户,占比24%;非农户19户,占比9%。由上述数据可看出,纯农户占比最多,外出或就近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相对较多,还有一小部分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

2.2 农业生产情况

2.2.1 土地经营规模小。大量的农户在小块土地上分散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在所调查的农户中,共有耕地69.87 hm2,人均0.07 hm2,耕地较为稀缺。几乎所有农户都种植当地主要粮油作物,对于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少。

2.2.2 小农户的劳动人口数量少。充足的劳动人口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而小农户本身的家庭人口数量较少,在分工和协作上的安排并不完善,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仅仅只能满足自给自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人口严重缺失,使得小农户的生产受到较大的阻碍。

2.2.3 小农户兼业程度高。小农户在农业种植的同时也会从事养殖行业,且养殖行业的经济收益逐渐成为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包括生猪、肉牛、山羊、鸡、鱼等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在调查的200户农户中,42户农业兼业户与48户非农业兼业户均从事了养殖行业,农业生产涉及的领域较为丰富,有2种及以上产业的农户数量将近50%。但其在养殖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技术落后、疫病防控意识较弱等[3]。

2.2.4 小农户逐渐退出农村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小农户开始进入城市谋生活,尤其是农村中大多数青壮年进入到城市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再依靠耕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因此不少小农户逐渐退出农村土地,有不少的农户愿意把全部承包地入股到村里,交由村里统一经营管理。

3 影响小农户生产的因素

3.1 思想保守

小农户长期以来受到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更注重自给自足。农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视野狭窄,在生产中通常不会尝试有风险性的投资活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生产中也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深入,针对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化应用等方面的推广也越加重视,但由于小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且思想保守老旧,严重阻碍了现代化生产的进程。

3.2 基础条件差

广西多山,大多数农村分布在山区,交通条件导致当地人们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不仅是本地商品的外销比较困难,外来资本的注入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多山的地形使得当地的机械化生产难以实现,传统的人工生产无法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3.3 劳动力不足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众多农村人口外出发展,农村的人口比例逐渐失衡,主要表现在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的一大发展趋势,老人、妇女、儿童“三留守”现象突出,小农户弃耕罢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最终导致小农户的发展失去活力。

3.4 产业结合不足

由于广西的农村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外来资本无法注入,因此其他产业比较少,农业生产无法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导致产业模式单一。

3.5 小农户受市场影响较大

在实际生产中,小农户对繁杂市场信息的掌握十分有限,由于农村地区的消息闭塞,小农户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弱,加之市场反馈的信息有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上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发展脱节。

3.6 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小农户生产现状决定了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主要是因为小农经济的生产剩余比较有限,甚至“对小农民来说,只要死一头牛,他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来重新开始他的再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小农户能够依靠小块的土地进行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一旦受到自然或者社会风险的影响,这一小块土地甚至会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加快小农户的贫困化进程。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小农户收入增加,但小农经济脆弱性仍旧影响着小农户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4 对广西小农户的发展建议

4.1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小农户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加强对传统农业经营的改造,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部门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小农户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明确其多种发展优势。在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农业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一线,服务到户,借助社区等场所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组织相应的农业专业化服务人员实地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种植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意识(如图1所示)。

图1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育示范

4.2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知识和现代技术装备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尤其是地方政府要紧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要求,促使更多的传统小农户转变为现代小农户。在培育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树立小农户的科学生产意识,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严格按照当地的生产环境进行科学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机械的培训工作,让小农户可以加强对农机生产的认识,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改善生产条件

改善生产条件是推动生产进步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对于多山的偏远农村来说,需要改善其交通状况,创造良好的沟通渠道用于经济交流等,因此要加大投入修建或硬化村社公路,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二是要改善生产条件,尤其是要改善当地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加强机械设备的应用;三是要加强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如建设蓄粪池、设施管网,促进当地资源利用、种养循环生产的发展。

4.4 加强组织化建设,促进小农转型

小农生产的无组织化也是影响小农经济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应加强组织化建设,促进小农转型。例如,可以通过创办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让其发展壮大,推进代耕、代种、代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解决当前小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需要政府方面实施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普惠政策,如农业机械的专项补助或土地集中托管补助等,以此有效调动当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户参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责任感等,从而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4]。除此之外,可以引导小农户发展新型合作经济,走合作化的“抱团经营”之路,提高小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树立小农户的生产信心。

4.5 重视技术引进

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56%,主要农作物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约为63%,作物良种率高达96%。现如今,先进机械设备和先进技术运用于农业的局面也已经基本形成,但就当前大部分偏远地区的小农户生产情况而言,仍存在农业技术信息供需传导不畅、小农户应用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的需求不高等问题,因此大部分小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重视技术引进,引入户用小型农业机械,让现代农机装备进入小农户的生产过程中,改善其生产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为了减少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温室大棚栽培技术,采用设施栽培,以此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先进性,实现农户增收增效的目标(如图2所示)。

图2 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图示

4.6 优化产业结构

对于小农户来说,单一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其增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快速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便广大农村的小农户们都可以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可以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融合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一是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的生产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和养老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丰富产业融合内容;二是要鼓励农村新产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进一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三是要探寻农村“三产”融合的多种模式,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6]。

4.7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龙头企业的带头能够有效促进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龙头企业的研发优势等支持小农户的生产经营,“农企合作”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实现乡村振兴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8 为小农户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对农产品营销的管控,从而更好地维护农产品的营销秩序。针对小农户来说,还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以便为精益生产与精准营销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新闻媒体方面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正确的导向,全面提高小农户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5 结语

小农户在我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其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机衔接,并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组织建设、重视技术引进、优化产业结构等诸多举措不断推动小农户的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农户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阿宽的生产小组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