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1-03-25 07:57夏玉腾崔瑞琦
乡村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甘南州环境保护生态

夏玉腾 赵 华 崔瑞琦 张 珺 张 倩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两者相互依存。合理地利用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义务。保护环境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控制生活、生产建设活动对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人类。

1 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1.1 自然环境状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南连四川若尔盖草原,东依岷山,北接黄土高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区[1]。甘南州海拔为1 172~4 920 m,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属于典型的高原边坡气候,寒冷湿润。当地年平均气温为1.7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量为40~800 mm,降水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当地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干支流120多条。甘南州水资源总量有245.1亿m3。

甘南州林地面积为154万hm2,森林覆盖面积为9 452.58万m3,天然草原总面积为272.27万hm2,载畜量可以达到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年出栏74.32万头。甘南州具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野生动物资源共有31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多达143种;野生林木植物有1 820种,重点保护的有20余种。甘南州矿产资源有20多种;耕地面积有13.31万hm2,其中基本农田有9.45万hm2,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牧草,还产出木材、中草药、食用菌等。

1.2 社会环境状况

甘南州现辖7县1市,乡镇99个,行政村663个,总人口75.22万人,共有24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50%。2020年,甘南州经济呈增长趋势,地区生产总值达219.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6亿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 656元和9 129元[2]。

2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不足

2.1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

2.1.1 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相应的成效。目前,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甘南州共淘汰整治燃煤锅炉570台,576家餐饮业单位中清洁能源的使用率达到了90%,高效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率达到了92%,3万余户城乡居民拥有取暖小火炉、实现土炕清洁能源改造,施工场地等“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合格率达到97%,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在70%以上。

2.1.2 水体污染防治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甘南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均已达到规范,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相比2006年新增了21个乡镇;新增污水管网10.39 km,对质料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了更新改造;城镇公共建筑采用了节水器具;污泥无害化的处置率达到100%。

2.1.3 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甘南州全面推进了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强化对受污染土壤的管控,实施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工程,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长期坚持制止耕地“非农化”,落实耕地占补平衡313.9 hm2;部分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试点。

2.1.4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甘南州完成了17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农牧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开展了农村污水基础信息调查和黑臭水体排查,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完成;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和调整工作,开展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工作,甘南州畜禽养殖场粪污的综合利用率在75%以上。

2.1.5 环保项目实施效益明显。近年来,甘南州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达到13.01亿元,其中污染防治投入1.84亿元,自然生态保护投入6.24亿元。投入资金6 857万元、1.04亿元分别用作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投入资金4 068万元用于天然林保护,助力保护和改善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用资金投入确保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夏河、洮河、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纳入了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库,目前已争取落实资金2.97亿元。

2.1.6 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管控机制。甘南州健全联动联控机制,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等接壤市州共同签署了《跨流域水污染事件处置与应急联动协议》;编制实施《甘南州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甘南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报告预案6个。根据甘南州环境风险隐患分布特征,依托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2个、突发环境应急处置队伍2支,生态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全年共处置医疗废物132.9 t,其中新冠医疗废物处置量4.05 t,有效解决了疫情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问题。

2.1.7 生态环境保护队伍重新构建。甘南州整合7个部门16项工作职能,吸纳林草、水务、农牧等行业部门业务骨干20余人,成立了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局和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局内设8个科室,下属事业单位5个,工作人员71人;开展县市机构垂直管理摸底调研、清产核资等前期工作,完成了8县市分局140名编制和184名工作人员以及固定资产的上收工作。

2.2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2.2.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观念深深根植。人们始终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而藏传佛教中“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教义,也使得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民与自然建立起相对持久、稳定的和谐关系。在藏族先民的意识中,人与自然是在敬畏中存在互相利用的关系,传统的生态观使人们的活动更适应自然力发展。

2.2.2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已融入生产生活实践。受独特游牧文化影响,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甘南州积极总结经验,探索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占据当地人生产生活的首要位置。

2.2.3 落实生态文明政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下,2015年甘南州实施“环境革命”,以“全域无垃圾”为目标制定了多项标准。“十三五”期间,甘南州生态环境局报请州政府调整下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议事协调的机构,加强了对生态环境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保护甘南州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九大召开时在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及具体的措施[3]。甘南州在满足人民强烈意愿的同时,响应国家的号召,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实施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2.3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南州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源调查分析见图1,生态环境污染因素调查见图2。通过非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党中央及政府的领导下,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较大的不足。

图1 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源调查分析图

图2 生态环境污染因素调查图

2.3.1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甘南州的生态环境对于其自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部分地方及部门重视度不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执行力不高。

部分县市缺少保护好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担当和工作能力,具体表现为甘南州自然资源局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监管乏力,大部分露天矿山开采方式粗放,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及时,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甘南州林草局推动草畜平衡工作不到位,对草原牲畜过载问题监督不到位;甘南州畜牧兽医局草畜平衡管理工作不实不细,畜牧养殖数量底数不清;甘南州水务局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不到位,取水许可制度执行不严,违规取水问题仍有发生[4]。

2.3.2 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依然薄弱。由于环境保护指标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甘南州环境保护硬件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业务经费保障等方面与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新要求与新形势还有差距:县市的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监管能力、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2.3.3 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存在短板。第一,目前甘南州污水处理管网配置并不足以覆盖整个城区,仍有18.85%的地区受到污水的影响,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低,部分城区没有达到规定的相关污水处理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其他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都受到轻度或中度污染。第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存在欠缺,未及时处理和管控。大部分城区仍然烧煤取暖;部分地区未按要求落实施工场地抑尘措施;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存在超标情况;仍然存在烟花爆竹燃放情况;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污染严重。第三,城镇生活垃圾处置不达标,部分县城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得到进展,乡镇热气化处理站日常运行管理不规范。存量填埋设施环境存在风险隐患,没有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垃圾填埋时没有做到有效分类。垃圾检测技术不成熟,垃圾处置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第四,建筑垃圾收集处置不完善。甘南州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建筑垃圾,没有专门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划分模糊;未进行建筑垃圾有效分类和加工再利用,资源利用率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尚未完成。

2.3.4 水资源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第一,甘南州部分河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不力,各项防洪工程工作进度缓慢,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截污分流工程尚未完工,已建成的截污效果不明显。迭部县、卓尼县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批复实施等重点工作推进缓慢。第二,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严格,部分地区未充分地利用、合理地开发水资源。无序开发小水电,非主要河流上小水电建设过多,区域的水资源根本无法保障其发电率,部分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不足,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第三,甘南州河道采沙管控不严,部分建沙厂持过期河道采沙许可证或未经批准程序违规采沙。未按要求堆放沙石料,料场内地面处理不规范,河湖“清四乱”整治不彻底。

2.3.5 环保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甘南州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生产总值在甘肃省各州市排名较靠后,因此,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村镇生活的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运行管护资金、技术模式不合理、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等,导致部分设施不能稳定运行;对于环保项目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处置设施配套不齐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立环保项目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3 甘南州环境保护对策

通过分析甘南州环境保护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保护对策。

3.1 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执行力度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目前甘南州的重要任务。“山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取用水许可管理;结合实施自然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工程,加大草原和湿地治理修复力度,加快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土地整治、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制订计划,积极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决策部署,提高甘南州的环境保护力度[4]。

3.2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甘南州部分县市缺少保护好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担当和工作能力,要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符合国家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提高甘南州环境执法、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环保队伍的技术培训;积极协调好环保队伍的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保队伍结构,保障环境保护建设持续推进。

3.3 全面落实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要想实现全面绿色发展,就必须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5];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加强对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散烧、机动车尾气、烟花爆竹燃放和噪声污染的监测管控,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乡镇热气化处理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3.4 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甘南州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盯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河道采沙管控,加快各项工程的进度。利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合理、有序地开发小水电。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整治。

3.5 加大环保项目资金倾斜力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业务经费的保障,因此,需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分配额度和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实施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才能让群众共享流域资源,让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实现良性互动。提升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增强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的监测和防治能力,加大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全面利用“太阳能”发电、发热,节省电能、煤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环保项目数量。

4 结语

在党的号召和甘南人民的长期努力下,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甘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保护好甘南州生态环境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建成文明生态城市,营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甘南州各市县可持续发展,打造更有魅力的甘南之都。

党中央、国务院、省级都大力支持甘南州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全力打造“五无甘南”。面临如此机遇,甘南州必须立足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实现全方位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美好和谐新甘南。

猜你喜欢
甘南州环境保护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