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历史与新趋势

2021-03-25 10:57申玉春操玉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公开课

申玉春 操玉涛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湛江 524025)

我国自2000年开始课程结构改革,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来,课程建设经历了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四个阶段。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拓宽专业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素质全面提高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1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历史

1.1 国家精品课程

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课程建设规划,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精品课程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精品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课件、授课录像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00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到2010年,全国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8批3862门。见表1。

1.2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课程内容涵盖领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课程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等。到2016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8批99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5批748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见表2、表3。

表2: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批次和数量

表3: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批次和数量

1.3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一是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二是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是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

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教学效果与影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2017已认定490门、2018年已认定801门、2019年认定结果尚没公布。

2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新发展

2019年教育部先后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启动了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推荐认定工作。指出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左右,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根据教育部文件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二是科学进行学业评价,让学生忙起来。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公开课
学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