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探讨

2021-03-26 18:55刘针伶
畜禽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规范

刘针伶

(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0)

0 引言

近年来,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实验室人员感染病毒事件后,各级政府均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是对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负责,而且也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继续强化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改进兽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兽医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事务。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实验室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生物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发酵液、病菌、微生物、活组织和感染物质,如果不经过无害化灭活处理直接排出实验室,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特别是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对环境影响不可低估。从目前实验室管理状况来看,部分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实验室产生的生物废物,对一些有污染的生物材料未进行及时检测处置,不严格遵循实验规范,生物实验材料管理存在漏洞等。

1.2 法律法规不足,基础设施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生物安全有关的标准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我国相关立法体系的不完善,难以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许多实验室还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硬件设施也比较薄弱,缺乏安全处理设备、杀菌系统等设备。

2 加强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

2.1 制定安全标准和完善法制建设

要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导方针,逐渐形成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的同时,要建立权威的科学评价体系,公正、合理地评价现有各种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要与地方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相结合,以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同时,允许地方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实施细则,积极有效地促进生物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实验室基础建设资金支持,逐渐打造一个布局规范合理、硬件设备仪器齐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高效的兽医实验室。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依据生物安全标准,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应在相应的生物安全标准等级实验室中开展。实验室应严格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并在实验区禁止吸烟、饮食,生活区应位于清洁区。生物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生物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标准统一处理。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标本应使用密封容器进行隔离,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以防止泄漏和气溶胶的产生。动物血液、组织液,组织标本使用后严禁随意丢弃,应置于医疗垃圾袋中,统一做无害化处理。

2.3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完善和健全兽医实验室从业人员的考核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坚持“不培训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岗位培训工作。特别针对接触高危环境的实验室管理和操作人员,认真做好生物安全岗位防护知识及相关岗位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兽医实验室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及实验室操作技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检测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事故应急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领取证书。

2.4 加强生物安全教育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是加强和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安全意识的重要举措,使其了解实验工作中应注意的地方和应遵守的规则。各实验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教育,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正确认识生物危害,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特别重视新入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在他们获准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的教育。同时,不断加强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学习和生物安全知识的推广,充实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及从业技能。

2.5 加强实验室管理软件建设

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的加强大大地促进了动物疫病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兽医实验室在硬件建设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对动物疫病的诊断手段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目前实验室运行体系及管理措施方面的“软件”建设依旧存在滞后性,相当一部分兽医实验室缺少必要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具体防护措施,这种现象在基层兽医实验室更为普遍。有些实验室已经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操作规范,但在实际规章制度的落实中不能规范操作执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物理屏障防护、操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措施是保障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运作的重要先决条件,硬件与软件建设在兽医实验室建设中缺一不可。因此应不断地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与之相相符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生物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及应急处置,并通过相关的具体措施督促兽医实验室全面规范地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同时把加强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久的持续的工作来抓,使各项规章制度能彻底落实到实处,在实验操作中能做到规范操作,有效避免因非法操作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培训学习时应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式,积极学习和交流新的生物安全知识,在工作中应定期开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讨论会议,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彻底解决,不断提升岗位素质修养,更新操作水平与工作技能。

2.6 加强生物安全监督和检查

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追责制度落实到实处,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完善,明确岗位责任,将权责统一落实到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落实的工作来抓,定期对辖区内的兽医实验室开展生物安全检查,通过查阅工作记录、核实实验室现场、询问从业人员等相关调查监督方式,积极推进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及时改正,避免发生兽医实验室安全事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应把实验室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完善、实验规范操作、实验废弃物处理、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作为监督重点。同时对实验室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实验室规范实验活动、污染物消毒、生物病原样品贮存、生物病原样品交接和处置等情况加以重点检查。实验室消毒是确保实验室物品和样品不被感染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应重点对实验室的消毒效果做好检测,并规范实施紫外线空气消毒和高压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不受污染,保障人员健康。实验室在规划方面应严格按照规范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开展,实验室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必须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能落实到位,并能积极应对实验室发生的突发事件,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在监督管理中对违反生物安全的相关措施如生物安全设施不全、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警示标志缺失等相关问题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督促及时整改。不合格单位需限期整改,不及时整改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使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规范化、制度化,严防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各级兽医管理部门要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病菌(病毒)保存、疾病资料收集管理、实验室设备和人员保护、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督促单位认真整改,逐步建立有效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2.7 配备安全保护设备

每个实验室必须投入专项资金,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可分为PPE(个人防护设备)和BSC(生物安全柜)2部分。PPE(个人防护设备)是实验室人员保护人体健康安全的重要装备,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包括防护服、手套、工作帽、护目镜、呼吸保护装置、防毒面具等。BSC(生物安全柜)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它可以将传染性气溶胶限制在一定空间内,使其不会扩散出去危害实验者。

3 结语

兽医实验室负责动物流行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工作,并对疫苗和母体抗体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估。它是动物防疫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保证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支撑。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要不断探索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的经验,完善相关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动物病毒通过实验室感染传播和流行。

猜你喜欢
兽医实验室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我是兽医志愿者
来稿规范
兽医改行搞发明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