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产蛋量的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研究

2021-03-26 18:55姬红波
畜禽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种鹅产蛋量激素水平

吕 鑫,姬红波

(江苏中煤长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在现代畜禽养殖中,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现代化饲养技术等,提高了畜禽养殖质量,成为畜禽科学养殖的重要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在鸡、鸭、鹅等畜禽的养殖中,实施精细化饲养管理,为科学饲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种鹅养殖而言,其产蛋量的有效提高,对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尤为重要。但是,种鹅产蛋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环境条件、营养水平、遗传因素、健康状况等,都是影响到种鹅产蛋量与产质。因此,在现代养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之下,进一步提高种鹅养殖技术水平及产蛋量,是保证种鹅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种鹅产蛋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就如何实现科学饲养管理提出了建议。

1 环境条件因素

在种鹅养殖中,环境条件对其产蛋量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种鹅的产蛋量。因此,在种鹅养殖中需要立足其生理及生活习性,科学控制环境条件,在光照及温度等方面,最大程度提高产蛋量。因此,在种鹅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对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科学控制,特别是基于光照、温度等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种鹅的产蛋量,并保证种鹅良好生长状态。

1.1 光照

种鹅在繁殖期间,光照时间长短会对其繁殖性能形成一定影响。现有研究显示,若在养殖中进行长短光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实现对种鹅季节性繁殖的有效刺激。因此,种鹅产蛋与光照时间息息相关,通过对光照时间的有效控制,可以实现种鹅繁殖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产蛋量。有实验研究显示,通过科学控制光照时间,种鹅产全期平均产蛋量提高7.84枚,同比增长31.4%[1]。这充分说明,在种鹅生产饲养中,科学控制光照时间,能够有效提高繁殖能力,保障蛋的高产、高质。因此,在种鹅生产饲养管理中需要做到2点:①管理好光照环境条件,通过对产蛋期的延长,以及修产期的合理缩短,进而保障种鹅产蛋量,同时也提高饲养经济效益。②根据种鹅的产蛋季节,科学选择光照类型,以满足种鹅生产的实际需求。如,根据种鹅繁殖季节,可以选择完全长日照、短日照等模式,通过科学有效的光照控制技术,保障种鹅生产所需的光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种鹅产蛋量。

1.2 温度

一般情况之下,种鹅养殖的温度应≤30℃,若出现温度过高(>30℃),则会导致种鹅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这就会出现种鹅停产或是产蛋量明显下降等问题。但是,温度过低,种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抵御寒冷,这就会影响种鹅的长势,进而降低了产蛋量。因此,在种鹅养殖过程中,应科学控制湿度。研究显示,种鹅生产的最佳温度在10℃~20℃,这不仅可以保证种鹅正常舒适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提高了产蛋量[2]。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要科学控制饲养密度。从实际来看,饲养密度过大,鹅舍的温度等均会提高,影响到种鹅的活性,降低产蛋量。为此,在饲养中,应科学控制鹅舍温度,通过通风换气,有效减少CO2等有害气体含量,进一步创造良好饲养环境。

2 营养保障

在现代养殖中,精细化饲养模式的引入,不仅能够转变传统粗放式饲养方式,而且能够在营养保障等方面,满足种鹅产蛋所需。实际上,饲养原料需要针对种鹅需求,科学合理地调配营养成分,这样可以保证种鹅所需的蛋白质与能量。①在种鹅饲养中,若营养补充不足,则会影响种鹅正常的生理机能,营养失调状态下,种鹅的产蛋量会下降。如母鹅出现膘情下降,导致产蛋量减少。②种鹅饲养中,若出现营养水平过高情形,则会导致母鹅过肥生长,输卵管、卵巢等会出现大量脂肪积存,这势必影响到受精产蛋。③饲料营养配比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科学合理的从蛋白质、能量2个方面满足种鹅需求,进而影响到种鹅产蛋量。④在实际饲养管理中,一些养殖户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出现营养过剩等情况,这反而会对产蛋量形成较大影响。

营养保障可从3方面着手。①要科学合理地控制营养保障。种鹅饲养应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针对实际需求,合理控制营养水平,保证种鹅最佳生理状态及活性,这对于提高种鹅产蛋量尤为重要。②科学调配饲料营养配比。一般情况下,种鹅所需的蛋白质为16%、能量为10.6~12.1 MJ/kg,这是种鹅产蛋的最佳营养保证[3]。此外,为了提高产蛋质量,可以在饲料中添加VA等物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种鹅的机体能力,而且在高产、高质的产蛋饲养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③转变传统粗放式饲养模式。在精细化饲养中,能够针对种鹅的实际情况,如通过观察种鹅粪便状况等,科学合理地调整饲料配方,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科学饲养。

3 健康状况

在种鹅养殖中,健康状况也是影响产蛋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就巢特性、激素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产蛋量。因此,在种鹅科学养殖过程中,要提高其健康水平,维持良好的激素水平状态,这对于提高产蛋量尤为重要。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中,就巢特性、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均会作用于种鹅,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在健康状况因素的控制下,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从改善品种质量、激素水平等方面,科学有效地管理种鹅。

3.1 就巢特性

相比于其他畜禽,种鹅的就巢性较强,这就决定了种鹅产蛋量较少。研究显示,不同种鹅个体的就巢期具有较大差异,就巢总天数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种鹅的产蛋量与就巢特性直接相关。在精细化饲养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调控种鹅就巢特性,这对于提高产蛋量至关重要,应在科学饲养中得到有效落实。若母鹅出现恋巢等表现,则及时驱赶,可进行单独饲养。

3.2 激素水平

激素水平是影响产蛋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鹅在产蛋过程中,会促使孕酮P4的持续升高,进而导致LH分泌量减少,种鹅就会出现就巢行为,或者出现停产等情况[4]。在激素水平控制方面需要注意3点。①在饲养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控制激素水平。如通过肌注丙酸睾丸药物,促使母鹅停止抱窝,这对于恢复种鹅产蛋,提高产蛋量渠道具有重要作用。②要日粮调配,调整营养物质添加量,或是在外源激素的调节之下,起到调节种鹅激素的良好效果。③转变传统饲养模式,切勿过量使用激素,造成产蛋品质下降,反而影响经济效益。

3.3 遗传基因

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品种种鹅的产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与遗传基因直接相关。因此,在提高种鹅产蛋量中,可以通过杂交等方式,科学有效地改善种鹅基因。

对于种鹅饲养而言,可以选择高产种鹅作为母本,与体形大、品种优势的种鹅进行杂交,这不仅可以实现产蛋量的提高,而且可有效改善种鹅的肉质,对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起到重要效果。此外,种鹅遗传基因会对鹅群公母比例形成一定影响[5]。为此,在饲养品种的选择及改良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择优培育养殖品种,保证产蛋量。

4 疫病情况

实际上,疫病的发生会造成种鹅的严重繁殖与产蛋问题,特别是出现病菌、病毒等感染,直接影响到饲养管理质量,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①在种鹅生产期间,极易出现禽霍乱、大肠杆菌等感染,影响到种鹅的生长及产蛋。②在常见的病菌感染下,种鹅易出现卵巢炎、输卵管炎等情况,这会对种鹅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减弱种鹅的产蛋量。

因此,应做好科学饲养管理。①做好日常疫病防疫工作,切实做好鹅舍环境消毒等工作。②针对常见疫病,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有效防控病菌、病毒感染等,可以有效改善种鹅的饲养环境,避免发生疫病。③在日粮管理中,可以合理添加一些抗菌类等药物,或是通过添加中草药等方式,不仅实现了病菌的防疫,而且可以改善种鹅的生理机能,对于提高产蛋量起到重要作用[6]。④一旦出现疫病,则及时隔离疫病种鹅,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疫病进一步扩散,直接影响到整个种鹅的产蛋量。

5 结语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推进科学化、现代化种鹅饲养,是提高种鹅产蛋量、改善产蛋品质的重要基础。种鹅产蛋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实现对健康状况、营养保障、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以保障种鹅的产蛋量。在种鹅养殖过程中,为实现科学饲养管理,应建立精细化饲养管理理念,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保证营养水平、科学疫病防疫,实现种鹅产蛋量的有效提高。在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下,种鹅饲养技术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了高效、高质的种鹅养殖,保证了种鹅产蛋量。

猜你喜欢
种鹅产蛋量激素水平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影响种鹅产蛋性能的各种因素分析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南瓜喂蛋鸡可使产蛋量增加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