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打造地域档案文化品牌

2021-03-27 11:54郝晓磊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化

郝晓磊

(凌源市劳动就业局,辽宁 朝阳 122500)

打造地域档案文化品牌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地域文化与档案文化品牌相结合,从局部试点档案品牌打造到更大范围的档案品牌打造推广,加大档案利用宣传效果,展现当地特色,传承地域文化。

一、地域档案文化品牌的产生

中央提出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欣欣向荣,随着档案事业“两大战略”推进,近年来,各地区档案部门都积极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构建档案文化产业,形成具有服务力和价值的文化产品,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

1.档案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到了档案文化的概念,档案文化是指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文化特征,是必须在实体档案中挖掘的,专业性极强,并以各级档案部门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的工作职能主要是收集、保管和利用,并进一步创设相关制度和提炼相关精神。

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其拥有的功能之一就是传承文化。档案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特殊和普遍两个方面,一是特殊性档案,涉及有关地区代表人物的人生、家庭、履历、业绩等方面以及关于地区内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方面的档案记录,二是地区普遍性档案,如展现社会历史、地理风貌等类型的档案,是人们长期需要的文化资源[1]。

2.档案文化品牌

社会各界逐渐加强对于档案文化功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品牌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专有名词,是一种可以给产品所有者带来溢价、增值的无形资产。档案是在各种活动中记录的当时实时文化,档案的内容展示出具有独特韵味的特色文明,自然就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特征。品牌可以看作是一种认定标识,有一定的价值输出作用,通过品牌形象能够展现产品的精神理念。培育和创造档案文化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有利于巩固原有档案文化品牌资产,多层面、多方面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文化领域各行业共同进步。

3.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地域传统文化的源流与基础,打造当地档案文化品牌将有利于地域档案文化品牌的延续,同时,有利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文化档案,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信息资源,反映出当地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查考价值。用来表现出地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事件、人物等各具特色的实体档案、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等。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档案是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的第一手资料,而百姓方言、当地特产、节日习俗、特色手工艺品、民众口口相传的口述史资料等,都是了解地域特色的突破口。

4.地域档案文化品牌的打造

“地域档案品牌打造”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全员都是档案文化品牌打造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也是品牌的拥有者。“地域档案品牌打造”离不开“人”的主体作用,离不开“事”的充填,离不开“情”的维系,三者相互作用使地域档案品牌打造蓬勃发展。

“人”,是行为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开发者与建设者。目前在吸取各地品牌打造经验的过程中既要把目光聚焦“名人”,也要重视为地域发展出力的基层岗位普通人,他们是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建设者,是地区品牌的拥有者,是地区辉煌历史的继承人。

“事”,档案作为社会记忆,擅长用“小故事”来说“大历史”。在“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过程中将这些“事”表达出来,有档案部门出版的编研成果,有文化教育部门出版的民俗文化故事集,还有旅游部门编辑的旅游风光手册等,均是这些“事”的记载与诠释。

“情”,全民参与的档案文化品牌打造体现了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呼吁人们亲自参与到地域档案文化品牌的构建中,让全民的“情”维系整个地区的发展,让这些力量成为“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的精神源泉。

二、打造地域档案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而地域文化档案作为当地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要一环,多角度、全面周到地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来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创新档案工作理念,增强文化档案建设,带动当地特色文化传播[2]。

1.有利于改变传统档案观念,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改变传统档案观念,实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首先,从查阅利用服务向文化建设转型。就是重新定位文化建设中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档案人员不仅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服务者和利用者,还是文化建设队伍中的一员。其次,从档案管理向档案传播开放转型。在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档案工作者不仅仅承担着档案文化建设的角色,还参与到了地区的建设当中,致力于展现地区的文化特色,使档案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被动走向主动;使档案展品不仅要在固定的展厅展出,还要定期开展流动巡展;使档案人员不仅要会撰写档案作品,还要会讲述档案故事;使档案编研成果不仅仅留在档案行业系统内部,还要面向社会公众发行出版。

2.有利于丰富馆藏,提高地域文化研究水平

档案部门在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收获了大量地方历史资料和研究基础材料,这些资料在为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服务的同时,也间接丰富了档案馆馆藏,给档案馆带来长期的效益。使档案馆不断克服自身发展局限。首先,要克服档案馆仅局限于传统工作的惯性,增加工作量的同时,注重挖掘档案文化职能,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构思,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其次,这些海量资料给档案馆业务工作带来挑战,需要收集的档案应既能方便利用又能准确反映地域特色,且收集到的资料并没有成型的整理方法和分类方案,提升对地域文化档案的研究能力。

3.有利于服务民生,扩大地区影响力

地域文化视角下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能更好地开放、宣传和开发利用档案。各级档案馆均设置了提供档案利用的服务场地,为公众提供查询、转交、业务指导等民生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种类。档案部门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水平也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强档案与群众的联系与互动,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查询和服务[3]。

档案部门服务于党政部门,是党政部门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单位,是弘扬党史教育和发扬地域文化价值的重要基地,它可以利用自己的职能优势,通过布置一些能够展现当地优秀人物和知名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优秀事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展示屏、广播等电子设备提供形式多样的宣传。

4.有利于固本铸魂,展现爱国爱家的情怀

“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先是从思想上改变人们对档案的印象,激发人们内心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有利于巩固全党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固本铸魂,才能确保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领导部门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固本铸魂是品牌战略的思想核心,将当地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民俗特色转化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的助力 。

三、吸取各地经验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已陆续开始进行档案文化品牌打造工作,下面是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提供经验借鉴。

1.挖掘档案资源,构建百年山大名人文化品牌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山大校档案馆、校史办把档案资源建设与学校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山东大学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等历史资源,每年都举办多个名人纪念活动和大型文化展览,至2003年以来,已经先后举办了华岗、丁肇中、潘承洞、老舍、臧克家等多人展,山东大学医学名人,山东大学与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山东大学成就展等20多个大型展览,使名人档案发挥出档案文化宣传、教书育人等职能,打造出百年山大名人文化品牌。

2.河南卧龙市承历史之美,展档案文化品牌之丰富

卧龙区是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阳市下辖区,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南阳隐居躬耕,号卧龙先生,其隐居之地卧龙岗纵贯辖区而得名。卧龙区利用名人档案建立《无止境斋——姚雪垠文学创作档案资料展》《三松堂——冯友兰哲学研究档案资料展》等,在此基础上出版《孙文青评传》《姚雪垠文学创作七十周年画传》《世纪哲人冯友兰画传》等精品图书。卧龙区目前传承下来的不仅有烙画、麦秸画、玉雕、石雕、吹糖人、柳编、剪纸制作等手工艺,还有石桥曲艺、陆营杂技、青华抬妆古饰,谢庄唢呐等民间传统文艺。在挖掘、拯救、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方面有着一定成效。

3.舟山市突出海洋特色,打造档案品牌优势

舟山市档案局主动融入海洋文化名城建设,2012年初,市局创办了《舟山档案》季刊,开设了季度要闻、档案论坛、兰台经纬、专题报道、特别策划、业务纵横、基层连线、工作研究、历史追寻、密案拂尘、旧城寻踪、珍藏赏析、千岛风情等20多个栏目。定海区档案局(馆)编研出版了《定海历史文化丛书》2套(共8册)、《地情文化丛书》1套(共4册);普陀区档案局(馆)举办了《美丽普陀·我的家园》大型岛礁图片展;市档案局(馆)在组织力量点校馆藏宋元明清舟山典籍的同时,新征集到舟山地方文献和名人档案资料80余册、岛礁图片1700余幅,20世纪渔业摄影作品200余幅,并开展了相关编研出版工作。

4.杭州举地方特色旗帜,创档案文化产品

2015年,杭州市档案局提出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目标。一是打响城市记忆工程文化品牌。编制发布杭州城市记忆名录,逐步形成覆盖杭州的档案文化品牌群。二是提升档案部门文化形象。各级档案局(馆)成为地方文化的资料基地以及宣传窗口,杭州更多区、县(市)建设新的档案馆,树立档案部门的文化新形象。三是优化档案文化产品服务。以社会大众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档案文化开发传播,拓宽档案文化服务市场。四是构建档案文化建设平台。产生档案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杭州记忆交流平台。五是增强档案文化竞争力,提升档案的领导力、影响力和服务力[4]。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