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武引”科技档案

2021-03-27 11:54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武都水利档案管理

贺 莉

(四川省绵阳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四川 绵阳 621000)

引言

从实际业务难点出发,深入落实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设方针,以工程建设为基础,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科技档案等新兴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武引”现代化灌区管理项目建设。人工智能是新时代推动科技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项战略规划和纲要,全方面指引人工智能的发展。2016年5月,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是推进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精准培养产业所需人才,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网络光纤通路”为脉络,以信息监测站为触点,搭建“智慧武引”科技档案一体化平台全面覆盖防洪、灌溉、发电、城乡工业生活供水等业务专题。实现武都引水灌区工程管理做到“心中有数、科学调度、高效管理”的总体目标[1]。

一、智慧水利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智慧水利的概念。一智慧水利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是智能化、交互性以及自动化。智慧水利科技档案是以信息工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技术以及科研成果为基础,能够自动、智能、即时地探测、记录水以及存在环境科技档案等信息,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传送到对应的数据库之中,最后通过建模、云计算等技术完成数据分析、整理,并结合数据结果做出最佳决策,发布相关指令,确保对应的操作者以及操作设备能够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有利于及时解决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能够强化水利工程防范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作为第一手资料[2]。

二、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机遇。大数据是规模巨大,通过专业科技技术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的海量数据。其具有大量、高效、多样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新世界的“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在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多应偏向于主动获取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首先,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信息量十分庞大,丰富了档案信息;大数据时代存在多种技术,可以让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多种方式高效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其次,降低管理成本。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档案储存在数据库中,可以减少材料消耗,也可以节约空间[3]。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

1.树立数据化、信息化管理理念

策略首先,各级领导以及各个部门都要意识到档案数据化及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文件的生成通过对文档的编辑和修改,可以使计算机仿真变得更加简单。参数的定义在进行计算机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设计要求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并将其整理成适合的格式以便于使用者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硬件的控制与测试,从而保证了软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达到科学性的科技档案。未来大数据整个过程会涉及众多领域,特别是监测管理过程,涉及面很广,而水利监管某一个指标中的信息不会是一时的,需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这就意味着会涵盖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信息中,因此,要实现信息多元性,尤其是对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信息比较多。同时,在对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还会以视频、数字、图像、文字等不同形式进行。将档案管理重点放在档案数据中的信息上,积极挖掘、档案数据信息的价值[4]。

2.信息感知完整性

在明确档案数据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之后,信息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档案管理中逐级批准的模式,要最大程度上减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流程复杂问题,就需要让逐级传递信息的群体,从而减少工作中流程烦琐问题。用水户在接收信息也能做到统一定时发送,确保每户用水户都能及时接收到水管单位推出的输出水源信息,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每户用水户的权益不受侵害,从而体现了科技档案应用的优越性。例如扩大水利工程设施、大江大河湖泊等监测领域。同时,应优化档案室环境,应完善硬件与软件设备,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档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利用率。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将重要的文件、材料等档案都纳入档案中心[5]。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对于智慧水利科技档案而言,在具体执行时,需要对获取的信息数据通过数据库进行汇聚、整合。第一,应完善档案数据化管理制度,制定标准的档案管理流程,落实责任制。制定细致、全面的管理制度,包括档案收集制度、档案传输制度、档案权限管理、档案安全等,使档案管理能够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之中,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第二,完善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考核制度,加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第三,应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对档案数据化管理的监督。监督人员要严格管理进出档案室的人员,也要对档案室管理人员进行监督[6]。

4.构建专业档案管理队伍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是加强档案数据化建设的关健环节,因而需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强化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档案管理人才建设,尤其是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高素质专业档案管理人才为目标,提升人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价值,切实制定出严格的培育制度与管理标准,让管理人员产生“能力危机”,从而主动参与专业素质提升,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变革和利用型科技型档案的技术需求,根据需要招纳经验丰富、掌握专业知识且具有信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优化档案管理队伍[7]。

5.增强档案安全性

信息化管理虽然效率较高,发展机遇来临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面临多种影响因素。因此,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线已经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专家学者正不断地实时监控,能够抵挡大部分的计算机病毒进入,保障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安全。计算机使用者通过对电脑安全扫描,能够及时将电脑中的病毒隔离、清除。但也可能会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应保障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可以完善档案数据化平台科学的加以设置防火墙,并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且需要做好档案备份工作,避免档案丢失造成严重影响[8]。

四、工程项目概况

武都引水工程是四川省“西水东调”总体规划中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城乡工业生活供水、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被国家和四川省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武都引水工程共分二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工程包括取水枢纽、总干渠和涪梓灌区渠系及沉抗囤蓄水库等,灌区范围包括绵阳市的江油市、游仙区、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和遂宁市的射洪县,灌溉农田126.98万亩。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库、灌区渠系工程和金峰囤蓄水库等[9]。

武引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库和二期灌区工程。武都水库属国家大(1)型水利工程,设计库容5.72亿立方米,在2018年“7.10”、2020年“8.10”特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武引二期灌区工程,主要建设全长108公里的西梓干渠、333公里的中小骨干渠系和库容0.98亿立方米的金峰水库。控灌绵阳市的江油、梓潼、盐亭,广元市的剑阁,遂宁市的射洪,南充市的南部县,灌面达105.32万亩,受益人口达500多万[10]。

“智慧武引科技档案”信息化项目,是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期灌区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结合二期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武引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建设,整合武引灌区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武引全灌区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利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因此,需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科技性,从而防范风险,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同时,作为四川智慧水利试点工程和科技档案为四川水利现代化进程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武都水利档案管理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武都地区张家坪钴矿地质特征及意义
陇南市武都区无刺花椒考察报告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厚积薄发大有可为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