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本科生培养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为例

2021-03-27 11:54王亚南侯文华商营利吴连军李显耀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办学动物科学

王亚南 侯文华 商营利 吴连军 李显耀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重要思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更好助力学生发展的现实作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和学习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国内高校主体培养保障完善机制不健全,生源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为后续学生管理和培养带来难度和挑战。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中外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外合作办学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扩大国内高校影响力,丰富高校办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为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等方面提供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使国内各大高校充分发挥热门专业、核心专业的优势,与国外一流大学互通有无,在交流与学习中逐步提升中国本科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打出“中国教育”的品牌与培养模式。此外,在课程设置中积极引进国外师资力量、教材和思维模式,拓展了高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为高校办学育人提供新方式、新模板[1]。

2.提供国内外师资交流平台

动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在原有国家一流专业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平稳进行,外教课程顺利开展,学生能够及时充分掌握所学内容,为每门课程配备一位外教和一位校内助教老师。外教由合作办学单位派遣,校内助教老师由本校具有1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表达能力强、专业技能高并能与外教充分沟通交流的教师担任,在帮助同学们适应外语教学的同时,积极与国外教师交流,调整教学进度,开展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办学为国内外同领域研究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充分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为促进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奠定基础[2]。

3.拓宽本科生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内涵

高校基础教育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提升本科生专业视野、提高专业内涵则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与外方合作院校沟通,创新设计专业课程,增强学生专业认知,增加学生专业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专业潜力。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国际窗口,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办法,整合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探索学科奥秘,拓展国际视野,转变国内教学和科研固有的思维方式,有效锻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

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1.紧抓英语学习,夯实专业课授课基础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于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而口语水平的高低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环节,事关学生成长成才的切身问题以及学院中外合作项目的生存与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推陈出新,进一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水平。在一年级加大综合英语课程的开设力度,每周授课五次,请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授课,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观摩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努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英语教育环境[4]。

2.严格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巩固专业课授课效果

动物科学专业引进了美国教育体系,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资料。教学方法和考试管理也从美国杜鲁门大学引进。开设学术写作、生物学导论、动物繁殖学、马科学、动物福利等特色课程,这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外国教师的教学模式,更需要完成从听懂到掌握、应用的快速转变。学校为每个动物科学专业学生配备一名校内专业指导老师,努力帮助学生跟上外教授课节奏。在外教授课过程中不仅授课信息量大,而且随堂测验较多,学生需要花费比普通本科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提前预习准备上,这需要相关助教与辅导员老师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成绩计算与普通动物科学专业也有较大差异,由外教教授的课程,打破传统的平时分与期末成绩四比六赋分的方式,成绩每周定时进行的测验、课程表现、期末成绩等多个方面决定[5]。

为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在外教和校内助教老师统一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整理学科专有名词,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和巩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良性循环运转。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1.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自2019年开始招生以来,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班共招收两级学生,每年招收80名。这些学生中不少人高考分数远超山东省重点线,其中2020年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85,最低录取分数超过山东省一段线36分,充分彰显了高质量国际合作办学的吸引力[6]。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宣传和招生力度,通过优秀毕业生宣讲、在校大学生回访母校等活动扩大专业影响力。学校积极运用官方自媒体窗口,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学生和家长作出选择的,正是山东农业大学十几年打造出来的亮丽品牌。近年来,山东农大不断完善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条件,吸引高水平教师,严格日常管理,已经毕业的农大学子,传承“登高必自”校训,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获得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2.加强专业引导,夯实专业素养。

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该专业的重点要求。学院加强与畜牧相关龙头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班,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生产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在专业知识框架构建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有效性方面的不足,在专业上走得更宽、更广。2021年7月份学院组织全体2019级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学生深入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践,学生普遍参与到公司的生产运营,企业文化宣传等各方面工作中,使同学们对产业和企业发展都有了较好的了解。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拓宽交流平台,延伸学生视野。在全国大赛举行选拔,培训的同时,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一次大检阅。学院已经建立起了以赛带练,以赛促学的良好学习模式。同时,在实践方面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走出了一条专业导师带队,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的“两指一参”的实践实习模式。学生获得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在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助力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建设[7]。

3.深化专业内组织建设,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促进优良学风。

为更好进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党建工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在尊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关规范条例规定,严格选拔学生干部,争取让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进入班干部队伍。学生干部的学习进步和思想觉悟方面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加强动物科学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干部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良好学风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在奖学金评定,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带动全体学生参与热情,使全体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归属感[8]。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依托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发展所需。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快速期,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是加大改革活力的重大举措。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中外合作项目,强化了专业知识培养,拓宽了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将国外优势资源和国内动物科学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反馈机制,对我国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办学动物科学
点击科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科学大爆炸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科学拔牙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