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2021-03-27 11:54曾祎华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学班级班主任

曾祎华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在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促进班级成员全面且自由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在学习课程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而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复合体。班级的主体表示是学生的言行举止、人机环境、班级风气。班级文化同样也是学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生在进行平等交流沟通的意识形态,具备教育性、独特性、主体性等特点,是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生活中共同成长和发展的阶梯。其发展内涵是班级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创建具备班级特点的精神财富。班级文化作为班级中的灵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班级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定班级目标,凝聚学生力量共同奋斗实现目标,一个和谐友好的班级环境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激情,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同时,还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言行举止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兴起的一项新的革命,起源于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的一种思潮,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新的里程碑,也是一种从积极的角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研究的新兴科学。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在心理学界中众说纷纭,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注重人们积极的主观体验,深入探讨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或者是从而个人成长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为人类提供积极乐观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了公民美德、待人宽容、社会责任感等。第二种积极心理学则更多地涉及主观体验,例如希望、乐观、快乐、勇气、爱等[1]。因此,积极的心理学更加重视个人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情感体验,重点培养个体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看待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力量的创建,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主观幸福感。在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可以从而创新理念和管理路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产生于主题认知结构和客观外在实践经历的相互作用。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加入思维活动的开展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分析中,从而建立健全学生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提升。积极心理学在人们在寻找成功道路的途中的重要动机便是对于幸福、快乐、希望的渴望和追求,人们在解读外界事物的过程中需要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这样可以激发人们心中的内在的优质品格和力量,在个人的成长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在小学班级的建设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开展各项班级活动,这样的教学管理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2.优化学生情绪实践

积极情绪是人类的正性情绪或者也就是正性的、积极的,是个体受到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也就是主观幸福感的产生。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位人都具备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在学校的实践教育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便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绪体验情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包括了增加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实现教育的价值核心。

3.塑造积极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展示自身的期许、愿望、能力,从而实现目标。每一位具有积极型人格的人都可以在帮助其他个体调整心态中,获得幸福和快乐。因此,教师可以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丰富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在学习和发展中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具有完善积极健康的人格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培养具备积极健康人格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2]。

二、小学班级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班级文化意识较为浅薄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无论是学校、教室还是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作用存在片面的认知,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个人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就导致教师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缺乏家长的理解和学校的支持。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认识到班级文化内涵和意义,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只是构建班风,缺少全面认知。对于学生学习的片面强调成绩,造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限性。因此,学生就会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影响,从而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缺少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急需具有个性化的优秀人才,民族的发展也需要创新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在教育的改革中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活动的开展缺少“个性文化”,不仅是教师对于文化建设的不重视,同时,教师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缺少创新性,限制了思维的拓展,这同样也是其余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难题。

3.缺乏载体形成观念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文化,在班级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在不断地互帮互助中形成一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除了开展课内外活动,还需要以课外活动作为载体形成良好的班级观念文化。但是当前学校在课内外活动的举办中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活动策划不充分、活动形式陈旧、活动内容缺乏新颖等,这样问题导致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获得丰富的价值提升,缺少素质锻炼。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方法

要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一项任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历练,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小学班级文化在建设中以班主任作为指导,在班级管理、精神导向、活动宣传等要素的帮助下,促进班级文化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

1.打造特色班级的文化环境

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出发,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会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3]。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班级文化环境的打造中,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布置环境打造任务,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到布置教室、设计板报、布置墙体等各项环节,从而建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具有独特特色且学生喜欢的班级文化环境。例如,教室环境的布置可以通过摆放盆栽、整齐摆放卫生工具等来使教室布局更加整洁、优雅。还可以通过学生轮流的方式来设计教室板报,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想法和空间大小,来设置“新学期新思想”“智慧树”“梦想就要启航”等板块。如“新学习新思想”板块可以记录学生在新学期的想法,“智慧树”板块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的试卷、作业、作品,“梦想就要启航”板块可以记录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寄语。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角落中设置一个“收信箱”,学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班主任表达自身的想法和倾诉苦恼,班主任也可以收集学生的来信并以回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苦恼。这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可以让教室成为承载学生梦想的地方。

2.建设符合实际的文化制度

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在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开展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地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内在品质。

班级制度作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内容,可以促进班级管理逐渐规范化、精细化。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就需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符合班级实际管理日常的制度,班主任需要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言行举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要求,规范化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例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规校纪。除此之外,为了使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制定班委管理制度。教师可以开展班委竞选活动,选出优秀的学生来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各科课代表等,从而将班级工作细化给每一位班干部,从而促进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学校管理者与班级管理者需要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不断在学习的锻炼中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学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