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1-03-27 11:54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协同育人

张 霞

(山东职业学院 4号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引言

高校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培育专业人才的重担,还承担着为学生塑造良好政治修养的重任。大学生的思维模式非常活跃,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平台会拿国家的英雄等作为玩笑,一些没有正确是非观念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误导。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修养,提升其辨别能力,是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党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工作是强化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将二者进行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而且还能推动我国党建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需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创新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学生党建工作方法,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党建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党建工作者应充分了解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1]。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关系

1.党建工作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

党建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党建工作,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党建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积极奋进的工作作风。并且党建工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升其辨别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避免其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己。党建工作的内容全面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都概括其中,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2]。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党建工作实现工作目标

学生党建的工作内容庞大且复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党建工作完成工作目标,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党建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皆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部分落后、错误的思想也会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高校为传承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会将这些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这与党建工作的内容相符合,能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进行提供动力[3]。

三、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制约因素

1.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党建工作者缺乏协同育人意识

党建工作是施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但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存在配合、联系脱节的问题,导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在进行学生党建工作时,思政教育存在育人效果未达到理想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协同育人模式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党建工作者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意识,进而导致二者相互独立,导致高校的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模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

2.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存在冲突和矛盾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仍缺乏健全的协同工作体系。尽管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较高关联性,但是党建工作属于党建组织的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教育部门的工作范畴,二者相互独立,但二者皆在高校党委组织的管理范畴中。国内高等教育普及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导致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行其是、条块分裂,对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育人的整体规划带来消极影响。在欠缺顶层设计的背景下,较易产生两者工作矛盾冲突、互相推诿或者简单交叉等问题[5]。

四、完善和构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策略

1.强化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协同育人意识

坚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终极目标,强化学校教育工作者与党建工作人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方法如下:第一,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党建工作者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第二,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协同育人意识[6]。第三,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教师与党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让思想政治教师与高校党建工作人员携手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7]。

2.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

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协同育人体系需要从高校的各个方面着手,第一,落实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工作,务必做到形式与制度相符,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效性。第二,建设并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制度,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坚实保障[8]。第三,设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监管组织,强化监管力度,实时监测思想政治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对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落实情况,确保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9]。

3.构建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资源体系建设,具体方法如下:充分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构建“互联网+”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进而保证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10]。

4.培养具有协同育人思想的优秀教师与党建工作人员

教师和学校党建工作人员是学生树立优秀思想道德的榜样,具有崇高理想的思想政治教师和党建工作者会通过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因此,教师和党建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可使用以下五种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一,引导思想政治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树立协同育人意识,鼓励教师和党建工作者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党建工作的质量。第二,组建一批具有崇高理想政治素养的教师队伍和党建工作队伍,对完善学校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提供意见,并对学校内的其他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二者的思想政治修养,为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11]。第三,组织教师和党建工作者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并设立培训打卡机制,将教师和党建人员的参加课程的次数和质量与其综合评价挂钩,进而保证对其进行培训的有效性。第四,落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良好思想的树立奠定基础。第五,鼓励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任务,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12]。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树立协同育人意识,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大学生做好榜样,携手推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和发展。还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校协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进而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