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方法

2021-03-27 11:54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刘 敏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前言

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历程,通过了解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从革命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想实现高校党史教育的目标,就要充分整合利用多方资源,探索全新的教育途径,以此提升党史教育的质量,强化党史教育成效,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需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两个方面来看。在教学内容上,对于共产党的党史理论,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认知,对革命事迹了然于心,但对革命必然胜利原因与党的理论创新知之甚少。党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政党,又是怎样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通过党史教育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对党史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在教学形式上,当前的党史教育课程还是以课堂教学与座谈演讲为主,而根据调查研究数据所显示,最受学生喜爱的党史学习方式为参观纪念馆、走访老党员、观看影视作品、讲座与思想教育课程。因此,党史教育在开展时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以学生更加喜欢、更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任务,将原汁原味的党史精神传达给学生。

二、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意义

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有着朝气蓬勃、开放自信、好学上进的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涉世未深、缺乏经验的弊端[1]。因此,需要明确高校党史教育的迫切性,将党史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相结合,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加强。

1.坚定理想信念,丰富精神文化

党史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思想教育行为,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其教育目标,也是其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史文化的先进性,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产生认同。共产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与所经历的磨难,都能给予当代大学生深刻的启示,促使大学生对自我加以审视,严以律己,在党史文化的传承中保持客观视角,成为优秀的党史文化传承者。党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大学生能够从中收获情感与精神上的共鸣,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了更深入的根植。

2.继承优秀传统,肩负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了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所凝练出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也深深根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学生在文化信仰上无所适从,致使高校文化自信的建设始终受到阻碍,为此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党史教育,将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精神与优秀的文化传统传递给大学生,通过大力宣扬革命文化,使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出正确判决,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能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坚决抵制不良诱惑,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得到充分弘扬,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得到传承。

3.推进组织建设,坚持立德树人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2]。党史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领导为方向,坚守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高地,以此引领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理论知识。同时,高校要及时转变工作模式,加强党建业务水平,从而正视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重振学生党员队伍士气。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党史理论的宣传,从加强党史教育切入,以历史指导学生党员行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使学生党员能从党史中获得思想启迪,以知识作为自己斗争的武装。

4.遵循客观规律,总结历史教训

中国能从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透过历史看本质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切忌急功近利,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党风。推进大学生党员通过党史学习,贯彻党的方针与路线,增强党的凝聚力与先进性,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推动者、参与者与践行者。

三、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有效方法

1.深化高校党史教育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将党史教育贯彻在思想政治课程全程。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然要重视课程建设,改变课程质量不高、重视不足与系统性较差的弊端,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根本要求[3]。党史教育可以始终贯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可以与“近代史纲要”课程相结合,通过人物与重点事件的联系、重点话题与历史的联系等,以强调党与现实的联系。因此,便需要打造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又精于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通过不同于传统空洞、乏味的讲解方式,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所取得的成就,能够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建设党史实践基地

通过建设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参与力度,促使学生了解国情、锻炼品性、增长才干。当前大学生的教育环境早已远离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年代,课堂上的党史理论教学难以为学生带来实感,学生无法充分体会革命时期的艰难困苦[4]。为此,高校党史教育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要充分发掘当地各类党史国史资源价值,将大学生党史理论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打造大学生党史实践基地,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具有较高的党史教育价值,其中的党史资源对党史教育而言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有效加强党史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与魅力,为大学生带来更为切实的学习体验。

3.开展党史纪念活动

借用各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开展党史纪念教育活动。要预先做好准备活动的规划,每学年开几次,什么时间开,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等,都需要提前计划好,如七一、八一、国家公祭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组织演讲、征文、图片展等活动。以河北某高校为例,通过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将当地党史图片搬进校园举行展览,展览图片依照主题进行划分,并配以适当的文字,生动形象展现了当地在党的长久领导下不断探索、开拓进步的历史历程,深切赞扬了党的领导下人民的伟大力量。展览举办期间,每日的观展人员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在校学生党员,借助展览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使学生党员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建立起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

4.构建党史教育新媒体平台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中传播信息的主阵地,大学生更是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因此,高校党史教育要抓紧互联网这一引导学生思想的主战场,依靠新媒体平台,运用新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宣传与教育[5]。构建党史教育网站,在网站定期开展专题活动,将党史相关信息经过图片、动画、影像等形式传输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研讨环境。组织网络知识竞赛,充分发挥出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的作用,依据党史纪念日展开相关专题知识竞赛,在竞赛中让大学生对党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依靠互联网这一全新形式宣扬党的理论知识,将会是以后党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充分结合党史教育与中国历史

历史具有强烈的不可割裂性,因此,党史教育的开展不能脱离中国历史来开展,更不能脱离中国近代史。而近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对于国家未来出路的探索,更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发扬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中国丰厚鲜活的历史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分析历史,加强了对学生辩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培养。使高校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能够学会尊重党史,去伪存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取得的成就,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发展当中,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要将党史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作用,以实现党史教育的目的,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