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白当黑
——试论吴冠中绘画作品空间布白的审美意蕴

2021-03-27 11:54崔文杰熊火花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吴冠中白色中国画

崔文杰 熊火花

(1.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2.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其中西结合更是一成功案例。《故乡》是吴冠中贯穿一生的绘画题材,吴冠中起初在油画里对白色的运用也是体现在故乡的白墙黑瓦,把中国画里的散点透视也运用到了油画当中,通过经营其位置,构建其虚实关系,使“留白”充满意境美,并且把中国水墨画里的笔墨趣味也带到了油画当中,使其达到形式美与意境美的高度统一,既有西方油画五彩斑斓的形式美,也有中国画“留白”的意境美。他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中引进了中国绘画的“留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画属于中国人的油画,他提出艺术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土壤中,艺术必须和人民、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这根线不能断,白色恰恰体现了吴冠中在中西结合的过程,作为突破口实现油画民族化的标志。

一、中西方绘画空间布局

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具有节奏性、流动性、时间性。中国画家在作画时需要进行不停的移动、观察、整合,把各种景物组织到画面之中,使画面空间包罗万象,从而打破时间限制使绘画充满无限生气。在绘画过程中进行不停的移动,组织景物,这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对空间的一种表现。吴冠中在晚年时发表了《我读石涛画语录》(1997年2版),石涛的绘画的精神是“一画之法,乃我自立”,指的便是在绘画过程中要尊崇感受,必须先有感受再有认知,正因每次感受不同,每次使用的表现方法也不同,石涛对吴冠中的艺术生涯影响深远。

西方传统绘画则是采用的焦点透视进行空间再现,焦点透视需要在作画时保持空间的静止。在静止的空间、固定的视点上选取一处景色进行再现,也正因为空间的静止、对象的静止,所以才可做到细致入微如实的描绘物象,对客观物象进行逼真再现。在西方的画面构成中需要绝对的静止,突出明暗关系,利用色彩冷暖进行绘画。中西方的画面构成最大的区别在于黑白关系的运用,东方的黑白是画面构成的主体,而西方的黑白则不是构成主体。

二、中西方绘画的白

1.油画的白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光源是一切的开始,没有光源就没有色彩,而西方油画的世界也因色彩所构成,所以一个没有光源、没有色彩的世界是不被认可的。印象派则把白色排除在色彩之外,认为白色不属于色彩。当然这也与西方传统绘画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有关,西方绘画通常使用焦点透视,在静止的空间和固定的视点上运用色彩冷暖、明暗关系描绘客观物象,从而使画面逼真再现。而白色是不具备表达明暗与冷暖的一种色彩,所以被西方绘画排斥在色彩之外,吴冠中说:“很长时期,西方美术的色彩人物只是模仿对象,没有意识到色彩游离其附着体时更是喜欢独自活动的因子。在色彩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印象派发现了色彩因子的活动性,但将黑与白又排斥在色彩之外。”

虽然在印象派之后,马蒂斯、毕加索、波拉克等西方画家接受了白色,但毕竟在注重光源、注重色彩的油画传统里,白色也未成为主要构成因素,更不能营造出中国画里白色“留白”的意境,从而也无法像中国画里的白色一样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画的白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是画面存在的前提,是一切物象的背景,在“留白”时需要把虚实关系考虑进去。在描绘实景处则可以画的周全,而虚景处则需要运用“留白”,虚景处的“留白”至关重要,正因虚实结合,虚景处的“留白”可以配合实景处代表云雾、河流、瀑布、雨雪,即使一片空白也可以凭借虚实相称来表现,所以“留白”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在构图中凭借虚实关系来表达意境美的存在。在中国绘画中“留白”不仅要考虑虚实关系,还要经营其“留白”的位置,组织布置好“留白”的位置可以使画面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面积各不相同的空白,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感、韵律感,使画面气韵流通、空旷静谧、构图连贯,可以使观看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形成回味无穷的意境。

中国画中白色的使用与构建是不受光源、不受固有色的束缚。在中国画的构成中白色占据了主体地位,白色充满着简洁,而这种简洁也更符合中国人直观的审美,这种简洁也正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提倡的“以简为美”,而白色所代表的朴素与简洁才是真正的“大美”。而这种“大美”恰恰也代表了老庄提出所追求“致虚及,守静笃”的境界。所以在中国画里白色不仅占据主体,使画面充满着意境与生机,同时,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并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观。

三、吴冠中各阶段白的发展

1.白之起源

吴冠中在西方油画绘画中非常擅长使用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留白”,吴冠中不论是中国画里“留白”,还是油画里“留白”,这种“留白”都充满着对白的敬意与情感。

这种情感要追溯到吴冠中少年时期的初恋。吴冠中的初恋是一名白衣护士,与其说是初恋不如说是暗恋更为合适。少年时期的吴冠中患有足癣,如果得不到治疗将会面临无法行走的境地,恰恰也因为这名白衣护士的悉心照料,才使得吴冠中得以痊愈。据吴冠中回忆,这名白衣护士不仅一身素白,而且脸色也是素白的,正是少年时期懵懵懂懂的情愫与不敢告知的情感,才使得这段暗恋无疾而终。把心中对这名白衣护士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内心最深处,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不论时间过了多久,再回想起来她那素白的着装与那素白的面容,心中不免存有敬爱之情,这是一份少年时期最纯真的感情。正因为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份感情,才使得后来的吴冠中在绘中对白色有一份最真挚的情感与敬意。

2.白之诞生

吴冠中对白的感情与敬意来起源于初恋,但白色的诞生却来自吴冠中对油画风景的探索。吴冠中1950年留法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吴冠中的美学思想受林风眠的影响,走着和老师林风眠同样的艺术探索道路。但当时的艺术的主流已被学院派与苏联派的写实主义所占据,而吴冠中思想是继承林风眠“中西结合”的观点,转而在油画风景画中探索形式美。吴冠中是江苏宜兴人氏,从小生活在江南,而江南一派呈浅灰色系房屋白墙黑瓦、绿荫柳萌,呈现出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这与西方绘画的风情是不同的,当时也有西方画家提出中国江南的风景是不适合绘画油画的。但由于吴冠中对家乡是无比的怀念与喜爱,所以江南题材的油画风景画贯穿了吴冠中整个的艺术生涯,是吴冠中一生选择研究“留白”的绘画题材。

3.白之成熟

吴冠中在探索中西结合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的同时学习油画和中国画,有时候同一个题材的画要画两张,油画里搞不懂的问题拿去国画里,国画里搞不懂的问题再次拿去油画里,相反还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两者都搞不懂的问题拿去水彩画里反而还迎刃而解。到了70年代中期,吴冠中随着在中国水墨画里愈发成熟的探索,他的油画里开始出现大面积白色的运用,这个时期白与灰几乎成了吴冠中油画创作里画面的基调,毫无疑问这时期吴冠中对“留白”的运用走向了成熟。

4.白之顶峰

如果说吴冠中70年代在油画中对“留白”的使用是走向成熟,那么80年代的吴冠中对“留白”的运用无疑是走到了顶峰。这时期吴冠中已是花甲之年,已经不再坚持实地完成油画作品写生,而是在当地用速写进行构图、记录感受,最后回到工作室依据当时速写记录的感受来创作油画,这种创作观点也是受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影响。随着这种创作方式的出现,吴冠中的油画逐渐有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与意向,吴冠中把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与笔墨趣味带到了油画之中,他在油画的“留白”上也变得更加的“简洁”与“淡雅”。这个时期吴冠中在油画里面的“留白”已不再单纯为了构建“无画处皆成妙境”,而是借助“留白”把中国画的笔墨与意向带到了油画当中,以至于在观看油画时仿佛是再看一副中国水墨画,只是绘画的工具不一样罢了。这时期吴冠中在中西结合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地提倡追求形式美,触发了一场美术界近乎五年关于内容与形式的激励论战。其实绘画的材质对于吴冠中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不论是油画还是中国画都只是他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工具,对“留白”的运用也更是进一步地走向了顶峰。

5.由白转黑

吴冠中油画里由白转黑,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吴冠中的妻子是他艺术道路上最忠实的观众,一路陪伴着吴冠中走到今天,妻子重病摧残着吴冠中的精神,有不舍、有痛苦、有孤独。加之吴冠中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饱受病情折磨,时常夜里失眠不得入睡,放心不下妻子,放心不下艺术。另一方面吴冠中其实是一个“悲情”的人,这与他少年时期遭受的苦难有关,加上回国之后在艺术道路上遭受挫折与批判,另外吴冠中也非常的喜欢鲁迅,喜欢读鲁迅悲情的文章。吴冠中在油画的创作中由白转黑,是尝遍人生疾苦,领悟了生死,才创作出一批带有人生寓意的作品。

四、吴冠中油画里白的中西结合

吴冠中在油画创作中经常喜欢采用“半边”和“一角”的空间构图形式,这是受南宋画家夏圭和马远的影响,“半边”是指在画面构图中选取半边作画集中描绘、突出近景;“一角”则,把中国画的“一角”和“半边”运用到油画的世界里,使画面空旷深远、气韵流通,打破西方的焦点透视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既丰富了画面的形式美,也带来了意境美,在观看油画的同时仿佛也看到了一副中国水墨画。毫无疑问吴冠中在中西结合上是一成功案例。

猜你喜欢
吴冠中白色中国画
吴冠中的点线面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