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族文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研究*——以鄂东南张村为例

2021-03-27 11:54詹檐鹏颜鹏飞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族村民文化

詹檐鹏 颜鹏飞

(1.中共孝感市委党校,湖北 孝感 432000;2.中共大悟县委党校,湖北 大悟 4328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以精准扶贫工作为抓手如期实现了精准脱贫、消灭了绝对贫困,乡村振兴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的更高历史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农村人口持续流失,农村产业化进展缓慢,农村空心化趋势明显,如何引进人、留住人、凝聚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关键问题[1]。

在传统农村地区,家族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有组织、有约束力的重要社会群体,在家族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制度、习俗、观念、舆论等,是为家族文化[2]。家族组织和家族文化在传统农村治理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研究即立足家族文化主题,选取家族文化传承较强的鄂东南张村为样本,以探求传统文化在现代农村的扬弃与引领,激发家族文化的正向功能为目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提供有益思路。

一、鄂东南张村概况及其家族文化

1.鄂东南张村概况

张村庄名张敬简,位于北纬30°11′70′,东经114°86′57′,是一个经历了500余年繁衍生息的自然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一个行政村的三个村民小组,包括未出嫁张氏女,人口峰值在2006年续修家谱时超过800人。张村历史上是单一姓氏,目前有田姓两户。相邻同家族张氏村庄有张仕秦(正南约3里)、张伏三(正西约6里)。张村地底有大型优质铁矿,县办企业从1969年不间断开采至2008年。张村地处江南丘陵地带,平均海拔约120米,最高点为村南鹤泊山,海拔约190米。主要稻田耕作区位于村四周,地势低矮,水淹内涝多发,村边有小河灌溉抗旱便利。

2.鄂东南张村家族文化概况

2.1 良好的家风传承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涵养的道德风尚。良好的家风是文明乡风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评价一个地方精神风貌的基本尺度。

2.1.1 勤劳简朴。张村地理条件并不优越,村民聚居在村中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周围地势低矮的土地开垦成了稻田,不仅人均土地面积少,而且常常需要面对洪涝灾害。张村村民不辞辛劳,勤爬苦做,克服了包括洪涝、燃料匮乏等很多困难。张村村民顺应农业相对较低的生产率,普遍养成了自奉简约的生活作风。

2.1.2 自立自强。张村作为传统的农村,一直以基础家庭为主,家庭主要成员就是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两代人。张村村民强调丁男承继香火观念,各种家族义务都以丁男为准,不管其父母是否有能力提供帮扶,成年男子组建家庭必然伴随着分家单过。张村村民有胆有识,勇于学习尝试新鲜事物,勇于走出山村奋斗创业,参与张村铁矿开采的很多村民,后来成长为优秀的铁矿矿工,他们抓住了我国工业大发展机遇,有的登上四千米高原无人区采矿,有的走出国门远渡重洋找矿开矿,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2.1.3 和衷共济。张村从一个单户村发展成为一个超过两百户的大村落,不仅源于每一位村民的个人努力,更离不开群体同气连枝、守望相助的支持和帮助。张村村民在迁入前就有地方家族文化上的传承与指导,历史上的张村作为张宁公后裔崇宇公支脉,就是统筹同一家族分支下的22个自然村落的人力、物力、财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家族互助的历史积淀,最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家族文化活动,以及张村村民对和衷共济的强烈认同和自觉遵从。

2.2 明确的规矩约束

2.2.1 榜样激励。第一,村庄命名纪念创业者。铭记褒奖创业先祖,以创业先祖姓名给自然村命名在张村周边多见,如金山店镇184个自然村,其中71个明显与人名有关,占比38.6%[3]。第二,张村家谱凸显了榜样的力量,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杰出村民的事迹,例如大唐开元年间张氏太公张氏宁公为官功绩卓著,大明洪武年间德茂公担任地方太守官声清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村先后有人外出参军、求学并有所成就,这些村民在家谱中有事功说明,在家族活动中有突出位置安排,引导张村后辈努力奋进。

2.2.2 责任合理。第一,家庭成员各自承担合理义务。丁男承担重体力劳作,分摊张村公共事务费用。第二,外出村民要反哺家乡。外出村民事业有成,应当返乡维护祖屋或者新建房产,保持了村庄的繁盛。

2.2.3 活动承载。祭太公是张村的主要家族活动[4]。伴随着时代进步,祭太公活动逐渐演变成为纯粹的民间文化活动。

二、鄂东南张村家族文化的尴尬处境

1.自然地理巨变难以存续

张村铁矿开采带给村民便利的公路铁路交通,较多的就近打工机会和较高的现金收入,有一定门槛的采矿技能,高额的资金反哺支持了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张村家祠、运动场、早期生活用电等,这些曾经让村民与有荣焉。2000年以后,因采矿持续抽排地下水难以回补,地底矿脉支撑柱被采挖,无序开采导致地质灾害显现,部分房屋开裂成为危房,部分区域地陷不宜人居,相关村民搬迁安置工作已经启动并顺利进行。当家族文化依存的自然环境难以保全,脱离依存场域的张村家族文化很可能就此消散。

2.村民星散文化影响减弱

近二十年,张村村民因各自不同的机缘、能力、经历等,在全国多个省份定居生活,返乡过节探亲一年一两次甚至数年一次,即便是最庄重的清明节祭扫活动,多数家庭是只要有一个兄弟做代表即可。如果以十年为时间阶段划分,张村各阶段村民对家族文化的观念认同度与期待值是呈现明显递减态势。90后年轻人多数已经成家生儿育女,但普遍对返乡过节没有兴趣,比较明显的影响是仍然有一定的重男轻女观念。00后年轻人多数在城市读书长大,对家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对张村村落也缺乏故乡归属感。

3.市场消极因素侵蚀破坏

尽管家族文化在张村呈现逐渐衰落的趋势,但是在80后以及更年长村民观念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多数村民仍然认同并遵从基本的家族观念。一些市场主体活动利用家族观念渔利,加速了张村家族文化的消散。

3.1 张村公共建设绩效存疑。近年来,张村共进行了三次大的公共设施建设,其一是1996年建成车桥案张氏家祠,耗资80余万元,其二是2000年初建成张村运动场,耗资40余万元,这两项工程均由当时经济效益良好的张敬简铁矿赞助支出。其三是2010年开始延续五年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00万元,建成张氏二十二案共有的家祠,全部资金由张氏二十二案族亲分摊,期间资金使用不合理,家族负责人员多轮次筹资。多位村民质疑相关建设资金使用的正当性和有用性不足,质疑家族相关人员的廉洁性不足。

3.2 家族动员开展商业活动。市场经济发展伴随着泛商品化趋势,有商业机构主动利用家族文化促成市场交易牟利。2016年有张氏族老到张氏多个自然村,动员张氏族亲参加“全免费”的某地自由行旅游活动,张氏族亲普遍选择信赖族老宣传,最后张氏族亲近千人搭乘一趟火车专列奔赴某地旅游。族亲们屏蔽了普通游客强烈吐槽的强制购物,留下了积极的活动评价。

3.3 公共资源少数村民占据。张村铁矿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村外拥有资金、技术、渠道等优势的人员或组织,纷纷联合张村村民,合股开办选矿厂。矿车损坏了张村道路,矿渣占用了集体土地,废水污染了生活水源,最后获利者只是数位村民。近几年因建筑砂石价格暴涨,张村有个别村民回村开办选沙场,从矿渣中筛出合乎建筑标准的砂石料,收益同样与张村集体无缘。如果从社会治理的理论出发,这是典型的公地悲剧问题,家族文化对此办法不多。

三、发挥家族文化正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新时代家族文化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鄂东南张村的家族文化状况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尽管家族文化有些方面已经不合时宜了,也还有许多美好的浸润人心的文化因素,可以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并结合时代要求从伦理道德等层面传承延续。学者王沪宁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是创造宏观社会条件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二是调控其机制以充分利用其潜能。”就其观点,是要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摒弃家族文化陈旧落后的观念习俗等,保持并发扬家族文化的积极因素,最终融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去。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基层党委政府要借力家族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路径展开。

1.结合家族因素推进合村并居

1.1 合村并居势在必行。合村并居有利于整合农村土地、人口资源,集中资源建设维护高质量农村公共设施、缩小城乡差距。张村村民星散,定居张村的村民十不存一,主要构成是高龄老人、能力不足村民、居家待产或哺乳妇女、村镇读书幼童等。张村有部分稻田被租赁进行规模种植,多数田地抛荒。张村因铁矿开采引发房屋开裂、地陷等次生地质灾害,部分区域已经成为不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地区。

1.2 方案吸纳家族因素。张村附近数里范围,有同家族自然村张仕秦、张伏三,三村村民风俗相同、常有往来、彼此熟悉。其中,张伏三因地底有优质铁矿开采,也有多处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得到异地安置与经济补偿。基层党委政府在确定合村并居方案时,可以充分尊重当地的家族文化现状,推动张氏乃至其他家族自然村的就近整合。

1.3 执行借重家族力量。合村并居或者异地安置都要求村民离开生活多年的熟悉的自然环境,通常除了新建住房需要增加不菲支出,还有相对陌生的地理环境,缺少配套的生活条件,疏离隔膜的乡邻关系等,导致落实工作进展缓慢,部分方案有名无实,有些村民甚至甘愿返回地质灾害区生活。借重家族力量宣传推进,村民愿意相信族老描绘的美好前景,甘愿忍耐搬迁后的诸多不便,争议冲突接受族亲调解,有利于合村并居工作稳步推进落实落地。

2.借助家族规范推进乡村自治

2.1 村规吸纳合理习惯。村规民约作为自治的基本规范,要吸纳被村民普遍认同遵从的家族规范的合理成分,引导村民共同维护公序良俗。

2.2 争议借助习惯消解。乡村生活中的争议冲突,要借助家族习惯,首先从村民调解劝和开始,寻求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尽量实现争议彻底消解不留后患。依据家族习惯调解争议冲突,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不得突破法律规范的红线,自由裁量的内核是美好的道德愿景。

3.激发家族认同引导资源回流

3.1 吸引村民返乡定居。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近几年,张村又有袅袅炊烟升起,因为部分60后70后村民返乡定居,他们有技能有需要,修建了房屋,恢复了柴火灶,种植了蔬菜。究其原因,张村有熟悉的环境、便利的设施、低廉的支出、免费的祖茔等有利条件,部分村民选择了张村作为晚年的居所,如果附近有工作机会,多数工作他们也有意愿有能力承担。基层党委政府可以在宜居上做文章,包括水电气配套、路灯照亮、垃圾清运、道路维护等。

3.2 激励贤达返乡兴业。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有产业。张村走出了一些在不同领域卓有建树的社会贤达,他们对家乡怀着美好的成长记忆、深厚的乡土情怀,普遍愿意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某返乡办厂的企业主说:“这个公司就是我在家乡的脸面,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它办下去。”基层党委政府可以与他们多联系多走动,主动提供优质的招商引资服务,包括适宜本地的项目库、高效的行政许可、及时的行政指导等,吸引资金、人才回流,逐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4.整合家族活动推进文旅发展

4.1 打造地方特色活动。淬炼提升打造文化品牌。鄂东南地区的家族文化发展源于江西并得到长期坚持,相关的民俗活动具有较强的地方文化特色,贯穿着敬天崇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以祖灵崇拜为核心,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以祭太公的民间庆典为载体,结合传统节假日,建设地方个性文旅项目。

4.2 全域调配文化资源。跳出村镇资源约束。鄂东南广大乡村,属于江南丘陵地带,山不够高大雄奇,水不够幽深秀美,自然地理条件总体普通,基层党委政府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要站在全局统筹协调,整合乡村优势资源,以地域家族文化串联,规划若干主题游玩路线,吸引城市市民下乡休闲,延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生命。

猜你喜欢
家族村民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HK家族崛起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