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2021-03-27 11:54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院方屏障医疗器械

张 炜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通常来说,在医疗器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是指检验过关、符合质量标准并且已经用于临床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导致或者有可能致使患者再次受伤的事件[1]。这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出于医疗器械自身的特殊性,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潜在危险。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可能由于相关人员的保存与使用情况相关,一旦操作人员出现失误,也会导致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加强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护,是规避不良事件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2]。

一、医疗器械的简要介绍

对于医疗器械的定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我国所做的定义不尽相同。从使用者来说,医疗器械的使用者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从组成部分来说,医疗器械由仪器设备、器具机器、装置、植入物和体外试剂组成。广泛来说,能够单独或者组合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等物品也就称之为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通常应用于医院的诊疗和护理中,正因为有了医疗器械的辅助,医疗和护理的质量在逐年的提升。但是任何新事物都如同一把双刃剑,是否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是需要看对其的运用是否得当,医疗器械也不例外。因此,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医疗器械的性能与操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差错,不然会带给患者额外的伤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生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信誉。

二、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作用

安全屏障技术是一种保护目标不会受到伤害的措施,具体可分为物理屏障与管理屏障。物理屏障通常是指由实质物品建立的防护措施,比如声音、光源、电力和物品等;而管理屏障则是指人为做出的制度规定和保护方案。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的过程中,安全屏障技术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接下来将会进行具体研究。

1.设定医疗器械安全屏障

在对于医疗器械安全屏障的设定方面,我们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医疗器械标志屏障与医疗器械管理屏障。

首先,是医疗器械标志屏障。通常来说,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的标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血压计与体温计为代表的风险程度较低的医疗器械;第二种是以心电监护仪与输液泵为代表的风险程度中等的医疗器械;第三种是以呼吸机为代表的风险程度较高的医疗器械。在进行标志屏障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会把代表高危的红色标志贴在第三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器械上,把代表危险低的蓝色标志贴在第一种风险程度低的医疗器械上,而风险程度中等的医疗器械则用黄色进行标志。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管理相对应的医疗器械。

其次,是医疗器械管理屏障。这方面的屏障管理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方面,相关单位需要分配好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任务,对医疗器械进行专人专项的精确化管理,将责任分配到个人,督促每一位医疗人员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也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定点地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与保养,这样一旦医疗器械出现问题,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而即便是有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的专业护理人员,也仍需要设备科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以排除会影响到医疗器械和相关人员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器械的故障率,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正常运行。除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与调动,在制度方面,院方也应当建立相关的急救设施交接制度,以保证急救设备处于能够随时待命的状态。

2.进行医疗器械安全培训

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安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医疗器械安全培训是在这方面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我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当中的第十六条规定[3],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学习医疗器械相关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疗器械的种类、相关的管理制度、怎样正确操作医疗器械、使用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如何排除、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如何保养消毒……这些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使护理人员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方法,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从大局观的角度来看,每位工作人员除了熟练掌握自己科室的医疗器械内容外,还应当对各个科室的医疗器械都进行一些了解,因此,院方应当将各个科室常见的医疗器械进行介绍,编纂成册,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让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在培训过后,也应当定期进行检查,以防止护理人员疏于复习,从而忘记培训的相关内容。

3.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有关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我们在前文已经有所提及,我们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提倡无惩罚报告制度,目的在于让院方能够根据安全屏障技术,针对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追溯源头,从而避免或者降低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4.建立医疗器械网络管理小组

网络管理小组的主要意义在于辅助院方更好地监测医疗器械的维护与管理,小组成员最好由具有丰富护理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学历与职称。网络管理小组的工作内容重点在于调查与分析目前医疗器械的安全情况,判断不良事件的起因和不同医疗器械对不同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在临床进行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而进一步加强安全屏障。

三、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医疗器械的操作标准更加规范

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操作时,医疗器械的操作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因此,操作标准越规范、合理性越高,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操作与使用就越安全;与之相反,如果操作标准本身就缺乏规范性,则会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护理人员的工作,还会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令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由此可以看出,院方在进行操作标准的建立时,一定要注意标准的科学与合理性,在征订过程中,要多多吸纳临床医护人员的经验与建议,配合多方临床技术人员来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操作标准,并放置于医疗器械显眼的位置。并且,医疗器械操作标准的制定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还会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这些实践中得到的反馈,院方应当持续进行改进,以便医疗器械的操作标准更加规范,工作流程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对于医疗期限的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对于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2.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

采用安全屏障技术后,在医院的医疗器械的醒目位置都会悬挂上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流程,这样醒目的标识屏障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警醒护理人员在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小心。在使用过多种标识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们在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的学习与培训,由于学习与培训后,护理人员们还需要参加定期的考核,因此,在医疗器械相关的专业知识上,护理人员有了更加透彻的掌握,同时,不断地进行学习,也能够让护理人员们在医疗器械的维护管理方面更加具有主动性。

3.相关护理人员的职责更加规范

我们前文也曾提到过,关于医疗器械的维护管理最好责任到人,因此,每个临床科室至少需要一个器械的维护管理者,作为器械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每一台医疗器械的位置;其次,需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再次,能够和医疗器械相关的部门保持一定的联系;然后,要对器械的调动进行准确的记录;最后,在进行医疗器械的维护与检测前要做好清洁工作。除此之外,作为仪器的管理者,也要确保每一台医疗器械都使用恰当,并且保证每一台仪器都是可以安全使用的。这每一事项可能都很琐碎,但是对于医疗器械的维护管理来说,每一事项又都无比重要。

4.医疗器械维护管理质量增强

通过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失效分析法能够更好地找出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问题,而相关人员可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发现系统弱点并进行加强。比如在高风险医疗器械上设置多层屏障和目标管理标识,以提高护理人员在使用时的警惕性,这些都大大减少了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增强了医疗器械维护管理方面的质量。

总的来说,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出现问题,从客观来讲,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积极进行问题的解决才是重中之重。而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护理人员和相关部门有更加规范的标准可依,大大降低了人工出错的概率。网络监管小组的建立,也能够让院方实现三级管理的制度与模式,使各方的职责更加明确,在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上报与处理,有效规避医疗器械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结语

本文主要探析了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应用效果。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很难把控的,我们很难做到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安全屏障技术能够极大地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将安全屏障技术运用于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院方屏障医疗器械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御药院方》“治一切气门”白术组方配伍规律探讨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一道屏障
人体能“代谢”就可输错液?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