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应用探讨

2021-03-27 11:54苏晓庆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群众基层

苏晓庆

(通榆县文化馆,吉林 白城 137200)

农耕文明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进入新时代后,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为新农村建设进程带来一定阻碍。而随着我国政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建设新型现代化农村成了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尤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持续增加,群众文化建设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满足当代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客观需求

1.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基础和前提,文化也成为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要素。群众文化属于公众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新型农村的核心和重点。当前,农民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日趋增加,并且逐渐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平衡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关系,成了建设群众文化的关键点。通过建设群众文化能够为农民的文化需求提供基础保障,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驱动力。

2.是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点睛之笔

随着城市化建成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缺少人才支撑难以实现新农村建设。建设群众文化符合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趋势,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素,是满足农村居民多方面、多层次文化精神需求的关键途径。

二、新农村建设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1.维护地区稳定

群众文化是一种基层文化,其起源于基层、根植于基层、开展于基层,并且在大量的文化活动中而形成的一种宝贵文化资源。当前农村生活较为富足,人们在闲暇之余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持续增加,开展群众文化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促使广大居民都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并且在建设中形成良好而友善的人际关系,维护地区的稳定和谐。同时,群众文化在建设进程中,还可以促使当地居民形成积极的、一致的、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意识,有助于群众间和谐包容、相互理解。

2.提升文化水平

近些年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但是与城市相比较,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工作不到位。文化教育是带动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群众文化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惠民工作,其通过各种富有生趣的文化活动,能够扩宽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并且加速城乡文化交流互动,对提升农村居民整体文化层次具有重要作用。

3.发展文化产业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畜牧养殖和种植业为主,而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文化作为当代农村居民的重要需求,开展群众文化可以促使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接受更多先进文化的感染,进而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新亮点[1]。

4.传承地域文化

我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在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其他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区别。群众文化根植于群众、成长于基层,其代表了当代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文化能够促使广大农村居民更好地认识和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甚至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以文化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

5.建设文明社会

建设和谐文明社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加强群众文化可以在社会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促使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通过活动宣传社会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起到教育民众和感染民众的作用[3]。

三、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途径分析

1.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基于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存在差异,群众文化也呈现多元化,在开展文化工作中,相关部门要注重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将其作为群众文化的亮点,培养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首先,立足于基层文化和地域文化,充分挖掘文化中含有的地域特色,提升文化效益、树立地域形象、打造文化品牌,例如衢江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茶文化和玫瑰花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主题活动,成功树立了当代的文化形象。其次,注重保护文化遗迹,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以文化吸引广大群众,将文化与旅游充分结合,带动当代文旅事业的发展。最后,将节庆和文化充分结合,利用节庆时期当地富有民俗特点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创设具有浓郁地域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促使地域文化深入人心[4]。

2.建设文化工作队伍

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支素质高、懂业务、能力强的文化工作队伍,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首先,政府领导要给予群众文化工作高度重视,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将群众文化开展情况与工作人员的岗位晋升、职称晋升和工薪绩效挂钩,带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其次,不拘一格吸纳人才,不仅要从高校和社会中招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才,还要积极从农民队伍中挖掘艺术骨干,形成群众共同参与的活动机制,促使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农民群众的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文化传递。最后,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岗位素养、业务能力培训,结合当地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5]。

3.组织基层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本质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文化服务,满足其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富有生趣、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首先,定期开展“送文化到基层”的主体活动,组织业余演出团来到偏远农村地区,为其呈现精彩的地域文化节目。其次,利用传统节目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例如开展腰鼓、舞狮、舞龙、龙舟以及花灯等民间活动,号召广大基层业余文化队伍参与中,在社会中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最后,组织文艺骨干开展下乡活动,培育一批农民文化示范户,发挥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带动当代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群众文化互动的良好局面[6]。

4.完善文化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的物质支撑和硬件保障,当地政府要给予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以高度重视,并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满足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首先,网络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当地政府要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和传媒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网络文娱需求。其次,大力兴建各种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科技馆等文化娱乐场所,为广大农村居民开展自主学习和阅读活动提供支撑,同时,图书馆要作为建设的重点,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最后,对农村地区实行分区管理,采购和添置各种娱乐健身设备,落实文化广场等文化项目,为人民群众开展自主文化活动提供硬件支撑[7]。

5.扩宽文化工作思路

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当地群众提供文娱服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文化需求,因此,在组织各项文化活动中,要综合考虑农民群体的迫切需求,以群众为核心扩宽文化工作思路,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首先,当地政府要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实行量化以及细化考核,实行考核常态化、系统化以及全面化。其次,鼓励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到文化工作监管中,发挥群众的社会监督职能,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促使各项文化工作的有序以及全面开展。最后,工作人员还要积极深入到农民群体中,与农民进行沟通掌握其文化需求的变化,开展民心工程和文化工程,抵制腐朽文化、宣传新文化,真正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教育职能。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群众文化属于公众的文化的主要内容,其是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群众文化工作以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将群众文化根植到广大基层群众中,鼓励农民朋友参与其中,发挥群众文化的育人价值和休闲作用,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