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2021-03-28 03:19李鹏沈忠达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经皮内镜腰椎

李鹏 沈忠达

【摘要】 目的:探討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发挥出理想作用,能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VAS评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articular process localization and slip technique on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 A total of 302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1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articular process localization and slip technique. The treatment effect,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VAS score and the changes of surgical 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hird day after surgery, VAS and ODI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perativ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ncision length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articular process localization slip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an play an ideal rol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ignificantly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elieve pain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lumbar function. Therefore, it 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articular process localization and slip techniqu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VAS scor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9.005

腰椎管狹窄症属于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脊椎外科疾病类型,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躯干存在明显感觉障碍以及局部持续性疼痛等,极易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和社交,进而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因而临床上需要及时选择一种高效且高安全性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从而使患者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临床上所应用的传统开放手术极易损伤患者椎旁肌肉,且会进一步引发硬膜外粘连以及椎体滑脱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对术后恢复情况产生影响[2]。伴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逐渐完善,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在临床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3]。本研究探讨了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2例。纳入标准:经检查后发现患者病情状况符合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判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在此次研究之前并不存在骨折、感染以及肿瘤病史等;精神状况存在一定程度异常且难以有效配合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1例。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首先于棘突以及椎板上将骶棘肌彻底剥离出来,并充分暴露双侧椎板,合理咬除临近椎板的上下位置。同时把黄韧带彻底清除,潜行咬除狭窄部分椎板的内壁,根据狭窄范围可咬除关节突内侧半,扩大神经根管。将外侧半关节突进行有效保留,防止把整个关节突全部咬除,然后使用相同的方式行对侧椎板间开窗减压。(2)研究组给予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引导患者俯卧位,并对穿刺点以及穿刺线路进行有效明确。对患者腰椎处进行正位透视,并对腰椎棘突中线进行准确标记,同时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处理。依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穿刺针,其中穿刺位置到中线处的距离在8~14 cm。穿刺针在进行穿刺时必须要对准患者的上关节突尖位置,直到碰触到患者的骨性结构之后,对针尖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并逐渐往下移动,当感觉到明显的落空感之后,说明针尖已经到患者椎间孔位置,这时需要及时将针尖退回到关节突部位,同时于正侧位位置完成透视观察之后,将局部麻醉药物缓缓注入患者的机体内。然后通过穿刺套管针把导丝缓缓置入扩张管之后,将导丝取出来。将扩张管握在手上并沿着关节突逐步往下滑移,直到到达患者椎间孔内部,经再次透视观察之后,将其置入保护套管内,并通过保护套管的尖端位置缓缓滑入到患者椎间孔内部位置,同时将保护管套的方向以及角度尽快调节到合理位置,然后把环锯放置进去,并将患者上关节突的腹侧位置切除;之后将工作管套置换下来,并把内窥镜连接完好。手术期间把患者后纵韧带后缘线之上的位置叫作“up”,之下的位置叫作“down”。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通常是先将上关节突腹侧位置进行锯除处理,然后对患者硬膜囊处的腹侧椎间盘组织做有效的减压处理,之后对黄韧带进行减压处理,或者是通过咬骨钳以及磨钻等器械对患者骨组织做合理处理;若发现患者硬膜囊或者是神经根腹侧以及背侧等位置都得到有效的减压处理,且内镜经上下移动之后发现减压范围在1.5~2 cm,这时说明手术已经彻底完成。手术结束之后对切口做有效的缝合处理,并在12 d左右的时间内将缝线拆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3个月患者四肢、躯干感觉障碍以及局部持续性疼痛等不良症状已经彻底消除,且患者正常活动已经完全不存在限制,其行动能力已经彻底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3个月患者四肢、躯干感觉障碍以及局部持续性疼痛等不良症状明显好转,能够完成适量的工作学习,但难以长时间活动;无效:治疗后3个月患者四肢、躯干感觉障碍以及局部持续性疼痛等不良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病情逐渐变严重[4]。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第3天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做科学分析,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受病情影响后产生的疼痛感越轻[5]。术后第3天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做科学分析,问卷包括10项问题,每项0~5分,总分=(实际得分/5×回答问题数)×100%。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差[6]。(3)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151例,男86例,女65例;年龄57~85岁,平均(70.3±1.5)岁。研究组151例,男85例,女66例;年龄58~84岁,平均(70.2±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手术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外科疾病类型,患者患病之后会发存在明显的下肢疼痛、过敏以及肌力降低等多种不良症状,会极大地限制患者自身的正常活动以及社交,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好影响[7]。当前临床上所使用的传统开放性手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情况,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但在手术实施期间极易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且术后的恢复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8-9],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经椎间孔入路的上关节突定位手术需要确保穿刺针能完全到达患者上关节突的尖端位置[10]。由于人体上关节突本身的解剖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后外侧并对尖端位置明确后完成穿刺,此时就会发现此处为明显的斜面,因此稳定性较低,穿刺针置入后极易滑进患者的椎间孔内部,特别是在将导丝置入之后,极易对患者的硬膜囊以及神经根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11]。若要科学准确的于患者上关节突尖位置完成穿刺,则需要使透视次数逐渐增加,同时这也会使手术时间变长[12]。关节突定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使穿刺针尖端不需要碰触患者上关节突尖位置,只需到达关节突关节上就能进行有关手术治疗[13]。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可以使透视的次数减少,从而有效缩减手术治疗的时间,同时使患者在X放射线下暴露时间明显减少,对于促进患者病情以及预后具有关键意义[14]。

伴随着医疗卫生水平以及内镜技术的逐渐完善,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临床治疗期间使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可以发挥出理想作用,能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多种临床症状改善,从而使患者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分析原因为:这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期间不会广泛分离患者的脊柱旁肌肉,因而不会对患者临近组织造成较大损伤,也不会严重影响患者脊柱稳定性,患者能够尽早下床进行有关活动以及练习[16]。同时这种手术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手术风险,因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均相对较高。

当前临床上常应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术等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但是极易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创伤,且术后患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17]。并且因部分中老年群体可能同时伴随有其他类型的系统疾病,从而使手术风险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还会使住院时间进一步增加[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研究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能使疼痛感明显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以及功能改善。分析原因为:微创手术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并能使术中出血量进一步减少,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腰椎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具有相对理想的效果,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有效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性,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20]。

综上所述,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能发挥出理想作用,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兴华,王翀,吴蓍妍,等.关节突定位滑移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1):70-74.

[2]李子全,余可谊,王以朋,等.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单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及非手术侧下肢症状观察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27(7):831-836.

[3] Liu Z,Ma Q,Fang H,et al.A combined Lagrangian and Eulerian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melting process of quartz glass[J].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9,105:312-320.

[4]徐宝山,刘越,于晨,等.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再手术的临床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8):485-496.

[5]常峰,张挺,高刚,等.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8):449-457.

[6]杨晋才,张黎明,尹鹏,等.腰椎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毗邻关系的CT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28(10):888-894.

[7]孙凤龙,梁庆晨,王宏庆,等.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12):755-765.

[8] Borshchenko I,Gulzatyan A,Kartavykh R,et al.How I do it: bilateral lumbar spinal canal microsurgical decompression via unilateral approach[J].Acta Neurochirurgica,2019,161(3):2375-2380.

[9]楊晋才,海涌,丁一,等.经皮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5):3711-3715.

[10]李利军,常峰,孙久强,等.椎间孔镜治疗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8,59(2):191-193.

[11]李瑞,孙兆忠,房清敏,等.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10):898-903.

[12] Papavero L,Marques C J,Lohmann J,et al.Redundant nerve roots in 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an MRI-based classification[J].Neuroradiology,2019,62(2):1-8.

[13]李永津,陳博来,苏国义,等.经皮内镜下量化根管成形技术在根管狭窄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39(14):2156-2159.

[14]黄保华,钟远鸣,陈远明,等.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1):79-83.

[15] Chi H K,Chung C K,Kim M J,et al.Increased volume of surger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changes in surgical methods and outcome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with a 5-year follow-up[J].Childs Nervous System,2018,32(Suppl 1):1-11.

[16]陈康,曾建成,修鹏,等.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8):458-467.

[17]梁博伟,唐福兴,彭远媚,等.影响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3):33-38.

[18]徐政,陈金传,刘艺.经皮椎间孔镜单、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8,58(1):81-83.

[19] Park S H,Hong J Y,Kim W K,et al.Effects of SHINBARO2 on Rat Models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J].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2019,2019(2):1-11.

[20]杨家庆.系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4):133-136.

(收稿日期:2020-09-23) (本文编辑:姬思雨)

猜你喜欢
经皮内镜腰椎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