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调治脾胃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2021-03-28 11:58夏宁俊
江苏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元气脾胃药物

夏宁俊

(丹阳市中医院,江苏丹阳212300)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百姓健康。尽管现代医学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整体治疗中仍有重要地位,应用非常广泛。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配合手术、化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现代医学手段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且中医药用于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也有明显优势[1-3]。笔者在跟随丹阳市名中医王国方临证学习期间,体会到调治脾胃在中医药治疗肿瘤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王师指导下,试论述如下,请同道指正。

1 健脾益气,提升元气,增加抗病能力

早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已有“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的论述。金元李东垣系统地发展了脾胃学说,他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进一步说明了人体的元气很大部分取决于脾胃之气,因元气由先天肾中精气加后天脾胃之气而成,然先天肾中精气乃胎腹禀赋而成,唯后天脾胃之气可以调养。脾胃健运,元气充足,身强无疾;脾胃亏虚,元气不足,百病易生。元气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述的免疫功能,目前已经证实免疫功能失调是造成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4]。恶性肿瘤病程中的不同时期均易出现脾胃虚弱、元气损伤:如手术后脾胃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乏源,易出现体虚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化疗后脾胃功能受损,枢纽升降失常,易出现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等症状;晚期肿瘤患者,脾胃功能衰败,气血失调,升降无序,易出现疲乏腹胀、食纳不进等胃气衰竭的表现。脾胃亏损,元气虚弱,既虚易滞,进一步造成瘀血、痰湿、癌毒等病理因素的郁滞,邪气久留,又反过来损伤脾胃功能,正虚邪恋,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笔者认为脾胃亏虚是恶性肿瘤的基础病机。

治疗上应健脾益气,将提升正气贯穿治疗始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遣方用药。如对于早中期患者,应以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西医手段为主,争取获得较高的治愈率,中医治疗主要用于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反应及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复发和转移;对于晚期适合西医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医仍是以减毒增效治疗为目的,对于不适合西医抗肿瘤治疗的,则应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生存期。选用的方剂首推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以健运脾胃,大补中气,提升元气,扶助正气,其他可选的方剂如香砂六君汤、资生丸等,常用药物有生晒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等,以白术为健脾之首选,该药“气温味甘,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医学启源》)。因肿瘤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故在药物剂型上除了常规的汤剂,可在病情稳定期间采用丸散剂或膏方,便于患者长期服用。药理研究显示健脾类药物可以通过恢复T细胞平衡,双向调节及逆转巨噬细胞表型,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途径来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具有调控基因及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端粒酶活性、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多种抗肿瘤作用[5]。

2 顾护胃阴,升脾降胃,顺应脾胃特性

《灵枢·玉版》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充分说明胃的受盛化物、腐熟水谷功能,是脾胃消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因胃的特性为喜润而恶燥,其受盛化物、腐熟水谷的功能必定依赖于充足的胃阴,若胃阴亏虚,濡润失常,则易出现胃失和降。在恶性肿瘤的病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引起胃阴亏虚:如素体阴虚,年老津亏;五志过极,化热伤阴;慢性失血,阴血暗耗;频作呕吐,胃阴亏损;体虚纳减,胃阴乏源等。胃阴亏虚患者常见胃脘隐痛、口干舌燥、纳食不振、舌面红光、脉细数。脾胃的另外一个特性是脾升胃降,《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李东垣《脾胃论》进一步阐述了脾胃升降对人体的作用,他认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叶天士更是明确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肿瘤患者若因各种因素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既可以引起头目眩晕、乏力纳差等清阳不升的症状,又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浊阴不降的表现。

基于胃阴易虚及脾升胃降的病理生理特性,临证应处处顺应脾胃特性,采用滋润胃阴、升脾降胃、通为润补之法,维护脾胃升降枢纽功能的正常运转。如临床遇有阴虚症状或存在引起阴虚病因的患者,治疗上要注意及时滋润胃阴,根据不同病情,具体可使用以下治法及药物。甘凉濡润法:药选南沙参、麦冬、石斛等;甘缓益胃法:药选白扁豆、薏苡仁、山药等;酸甘敛阴法:药选乌梅、五味子、木瓜等;清养悦胃法:药选荷叶、陈皮、生麦芽等。诸治法可单独或联合应用。李东垣有言“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告诫后世治疗时应注意维持脾胃升降的正常运行。实际上,滋润胃阴,保持胃正常受盛化物的功能,本身就是降胃和胃的重要治疗,如叶天士所论“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此外,升提法和降逆法也常用于治疗中,升提法主要为升提与补气并用,适用于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之证候,药物可选升麻、柴胡、葛根等;降逆法主要为降逆与化浊联用,适用于胃气失和、浊气不降之证候,药物可选枳实、厚朴、制大黄等。维护好脾胃的升降状态,使其升清降浊,纳运协调,方可发挥正常的脾胃功能。

3 调理气机,化瘀祛湿,祛除妨碍脾胃之邪

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必然需要充足的脾胃之气,同时也依赖于脾胃的无邪状态。然而在肿瘤病程中,正虚和邪实往往是相互并存的,是正虚邪恋的长期过程。如脾胃亏虚,行气无力,因虚而滞,加之部分患者本身气郁体质,极易产生气滞病机,气滞则运血不调,行津不畅,进一步产生瘀血、痰湿等病理因素,诸多邪实,胶结不散,聚于局部,稽留日久,形成癌毒之邪,这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普遍病机。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的特异性致病因子,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6]。气滞、瘀血、痰湿、癌毒等邪实往往作用于全身各脏腑经络,脾胃作为机体的气机升降枢纽,难以不被邪气所扰而独善其身。如气滞影响脾胃,患者常见脘腹饱胀甚则胀痛、嗳气呃逆、弦脉;瘀血影响脾胃,可见胃脘刺痛、呕血黑便、舌有紫气或瘀点、脉细涩;痰湿影响脾胃,常见脘腹满闷、呕吐痰涎、腹泻便溏、舌苔厚腻或垢腻、脉滑。若诸多病理因素困于脾胃,则脾胃之运化失职,升降功能难以施展,严重影响脾胃发挥后天之本的作用,逐渐造成脾胃虚弱,元气匮乏,加重 患者整体病情。

笔者提倡调治脾胃,而非调补脾胃,脾胃无疾,重在于调,脾胃有疾,重在于治,疾有虚实,不可一概以补,故曰调治,当辨 清虚实,标本同治。治标之中,因脾胃为气 机升降之枢纽,故首 推理气和胃之法,古有“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之说,常用方可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根据气机失调程度选择不同药物:如轻度气郁,可选择较温和的绿梅花、玫瑰花、佛手等药;中度气郁,可选择木香、香附、柴胡等疏肝行气之品;重度气郁,则可选枳实、青皮、川楝子等破气除滞之属。如患者兼有瘀血之象,临证适当加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选方剂如失笑散、丹参饮等。还当根据不同症候选用针对性药物:如瘀血引起疼痛,选用乳香、没药、延胡索等散瘀止血;瘀血引起的出血,选用三七、茜草、蒲黄炭等活血止血;瘀血引起的肿块,选用三棱、莪术、水蛭等破血消癥。再如患者伴有痰湿之症,则应先祛痰除湿祛其实,选用二陈汤、平胃散等方。痰重于湿者,多用法半夏、胆南星、瓜蒌仁等加强化痰;湿重于痰者,选用苍术、茯苓、泽泻等重于祛湿。笔者通过察舌法大致判断脾胃状态:如舌质苔基本正常,可大胆补益;如舌质有紫气或瘀点,或舌苔厚腻甚至垢腻,多示实邪困脾,不可盲目补益,否则易犯虚虚实实之误。

4 处方施治,用药轻灵,处处顾护胃气

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脾胃亏虚固然应受到重视,然而因治疗导致的胃气败坏亦不容忽视。部分医家临床喜用多品种、大剂量的抗癌解毒药物以求快速攻克肿瘤,抑或用大量的滋补药物峻补正气,其本意是想快速取得疗效,然抗癌解毒药物多苦寒败胃,滋补气血药物易滋腻碍胃,治疗过程中易导致脾胃受损,故往往难以收获良效。如沪上名医黄文东十分认可李东垣用药的观点“用药之忌,在乎欲速,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功未获奏,害已随之。夫药无次序,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而偾事,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黄氏主张用药循序渐进,缓以图功,反对用药过当,损伤脾胃[7]。黄氏早年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门下,其辨证论治思想延伸了孟河医派用药轻灵的特点。所谓轻灵,是指可以鼓舞脾胃之气,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不仅能促进食欲,而且能增加脾胃接受药物的能力,处方用药时味少量小,以轻剂起沉疴,且最大程度保护脾胃功能,充分发挥治疗的作用,增加机体抗病的能力,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用药轻灵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亦非常重要,因肿瘤的治疗往往是长期持续的,脾胃的盛衰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故笔者认为用药轻灵以时时顾护胃气是处方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时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控制抗癌解毒类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一般不超过三味苦寒的解毒抗癌药物,有毒性的虫类药物更是要严格控制,不可大量堆砌使用,不超标准剂量。(2)有针对性选用合适的抗癌解毒药物,避免滥用导致胃气无辜受损。如石见穿、皂角刺、水红花子等具有活血化瘀抗癌作用,适用于兼有血瘀证候者;半枝莲、龙葵、蛇莓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兼有热象的肿瘤患者最宜使用;全蝎、蜈蚣、天龙等虫类药物性味厚重且具有一定毒性,临床应用于癌毒积聚、正气未衰者。(3)滋补药物不可大量选用质黏胶类者,如熟地、玉竹、阿胶,大量使用该类药物往往会滋腻碍胃,妨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用滋补类药物应同时予以理气醒脾药,以求补而不滞。(4)理气畅中,不选辛燥,前已论述,理气治法实为祛邪的首要治疗,药物选择上可多选用如橘白、绿梅花、玫瑰花、生麦芽、荷叶、厚朴花等轻清芳香类,避免过多选用香附、柴胡、枳壳等性味辛燥之品,防过燥伤津。(5)化痰祛湿,注重顾护胃阴,防止伤津太过。化痰祛湿类药物以祛除体内病理性痰湿之邪为度,中病即止,不可过分使用以伤及体内正常津液,多选择茯苓、薏苡仁、苍术等性味平和之品,少用车前子、滑石、木通等作用强劲之属。

5 心理关怀,饮食合理,注重生活调摄

心身医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重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刘氏等[8]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中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者比例较高,这些心理障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的同时,也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体力缺乏、过度担心、食欲下降等。食欲下降是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饮食的摄入减少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减退,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整体病情的恢复。中医学认为思虑过度,内伤脾胃;怒则伤肝,木克脾土;悲则气消,子病犯母;恐则气下,土虚水侮;喜则气缓,母病及子。故五志过极,皆能损伤脾胃,如张景岳《景岳全书》云:“此脾胃之伤于劳倦情志者,较之饮食寒暑为更多也。”从目前的临床实践来看,多数医家重视肿瘤的药物治疗,而忽略患者的心理关怀,后者在综合治疗中极为重要,如李东垣认为“宁心绝思,药必神效”,朱丹溪亦有“因七情而起……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之论。笔者主张在药物治疗之外,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开导患者,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 的信心,对于合并明显的心理疾病者,需要及时帮助其求助专业的心理治疗,必要时增加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

饮食因素和肿瘤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早在《济生方》中已有记载:“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流行病调查证实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均与饮食因素明显相关,含有亚硝酸盐、黄曲霉菌等的食物是常见的致癌物质,过于油腻、缺乏维生素的饮食也是致癌的危险因素。膳食结构及营养状态对肿瘤发生发展影响重大,膳食结构合理,营养适宜,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帮助,反之则可能加速病情的进展[9]。《黄帝内经》中已有食疗的相关描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亦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食疗原则。具体到肿瘤患者,合理的饮食摄入是保证充足营养的重要方面,是保证后续治疗的重要前提,也是顾护脾胃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笔者认为肿瘤患者饮食方面需要做到:饮食要规律,多元化,有节制,切勿过饱或过饥;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饮食应清淡可口为宜,避免油腻、辛辣刺激胃肠道;避免食用腌制、霉变、油炸、烧烤类食物;胃肠手术后的患者要少食多餐,切忌每次大量进食。

猜你喜欢
元气脾胃药物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