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三种功夫 推进奶牛种业创新发展

2021-03-28 12:45盛英霞胡智胜山东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种源奶业牧场

文│盛英霞 胡智胜(山东省畜牧总站)

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经过“十三五”时期的调整、转型和升级,山东省奶业产业素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为“十四五”奶业质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山东省牛奶产量241万吨,奶牛存栏86万头,均位居全国前列;标准化、规模化牧场已经成为发展主流,2020年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规模奶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但山东省奶业仍然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中突出表现为奶牛核心育种场建设滞后、种质源头造血能力弱、优秀种质扩繁速度慢等问题,这是奶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打赢种业翻身仗,关键靠创新。在服务山东省畜牧产业发展进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牵住创新“牛鼻子”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实现奶牛种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研发主体作用,练好“三种功夫”,构建现代奶业体系,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练好内功,建设一流种源基地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良种繁育方面,建立以遗传改良、全基因组早期选育和胚胎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奶牛选育和良种快速扩繁技术体系,创新奶牛种业机制。在培育优质高产奶牛种源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奶牛育种各项工作开新创优、稳中有进。推动奶牛种质自主创新,扶持种公牛站自建奶牛核心育种场,鼓励奶牛养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核心育种场,逐步增强种质源头造血能力。应强化对核心育种场的政策扶持,在核心场引进优质种源和开展母牛基因组遗传评估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降低核心场自身经营压力。核心育种场应明确自身育种、供种定位,进一步规范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育种数据管理等工作,通过应用OPU-IVP等技术快速扩散优质高产遗传基因,不断提升种质资源质量水平。

二、练好硬功,建设一流奶源基地

以种业自主创新促进现代奶业建设,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化牧场,优化产业带布局。推广优质冻精、性控冻精,推进OPU-IVP产业化,抢占奶牛繁育“5G”时代制高点;支持家庭奶牛养殖场规模化经营,实施标准化牧场建设,推动中小牧场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支持养殖企业、乳品企业自建、合作牧场开展“数字牧场”建设,实现牧场养殖过程可视、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追溯;深化农牧循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提升奶业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三、练好外功,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以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为出发点,政府和高校院所、企业共同参与,市场化运行的开放共享创新驱动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推广体系,打通科技人才成为企业家的通道,尽快催生一批科研成果、科创企业。2021年4月17日,由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畜牧总站、东营神州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等3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指导支持的山东奶牛种业(产业)创新研究院在济南市成立。山东省奶牛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奶牛种业(产业)创新研究院将搭建技术研发平台,面向一线抓好种质资源创新,解决牧场智慧化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好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模式推广和技术支撑,推动种质创新、驱动奶业发展尽快见效成势。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解决好种子这个“小”问题,折射出新起点上以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纪变局的大战略。奶牛种业安全事关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创新奶牛种业应该围绕种质资源创新,加快部署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变革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努力在重大战略领域建立科技优势,为未来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实现奶业发展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种源奶业牧场
鹿芯壹号梅花鹿种源检测芯片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海上牧场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闽楠幼林不同地理种源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叮当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