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影响

2021-03-28 18:14闫利兵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肉猪安全措施养猪场

闫利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畜牧兽医站 61810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在1921 年首发于非洲肯尼亚,之后传播至全球,影响十分严重。 本文将对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于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在2019 年6~9 月间,选取某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猪66 头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3 头,体重44~76kg,平均体重(62.8±2.2)kg;其中公猪17 头,母猪16 头;观察组33 头,体重45~75kg,平均体重(62.5±2.1)kg;公猪15 头,母猪18 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管理。定期对肉猪进行检测,避免感染病毒,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

1.2.2 观察组: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管理。 ①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 养猪场的选址要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采用实心墙、围栏、沟渠等于周围环境隔开,大门闭锁状态良好,避免外界的动物进入。 定期对养猪场周围的环境等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有野猪存在,如果有,禁止靠近、猎杀和食用野猪。 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确保猪群健康。 引入新的肉猪时,要严格对其检测身体健康状态,及早发现不健康的肉猪,从而避免其他肉猪的感染。 建立入场人员登记制度, 做好消毒工作。 禁止肉猪和人们共用物品等。 ②建立有效的清洗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措施。 准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病毒灭活采用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福尔马林等,对物品、场地和车辆定期消毒和检测,设立多个消毒清洁点。 ③提高猪场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采取公开课等形式,了解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传播途径、病猪表现等,提升工作人员对于非洲猪瘟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规程,涵盖物品进出入制度、消毒管理制度等。 学习和培训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预防非洲猪瘟的政策,更新猪场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肉猪机体的免疫力水平。 涵盖CD3+、CD4+、CD8+。

1.4 统计学

应用SPSS22.0 软件处理66 头肉猪的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以t 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 即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的CD3+、CD4+、CD8+指标分别为47.62±6.67、26.52±2.41、21.11±4.52, 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4.92±7.22、30.63±2.82、23.81±5.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稳定生猪生产的环节当中,最重要的即规模化养殖场,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的时间为2018 年8 月,使得我国的养猪产业受到了巨大打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大部分发生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因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格外地关注和重视。 我国地域辽阔,边境线长,因此,一旦发生非洲猪瘟,无法短期内快速清除,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对养猪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够减少和避免非洲猪瘟的感染,这是成本最低的措施,也是安全性最高的措施,能够起到有效地防控作用[1]。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必须进行的工作, 肉猪一旦感染, 那么将会大面积的传播, 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目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治疗,因此防控才显得格外重要[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管理是目前我国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感染的有效措施,也是主要的手段。 养猪场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大力的开展非洲猪瘟排查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并做到严格的消毒[3],封锁隔离等,对人员、车辆、物资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重视程度,确保养猪生产安全。

本文的研究当中, 观察组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养猪场内实施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管理的效果显著,它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免疫力水平,大大地提升工作人员对于非洲猪瘟的认知,将非洲猪瘟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也能够为日后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作出指导和参考,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肉猪安全措施养猪场
化工企业易燃液体处理的安全措施
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程的安全措施分析
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关键技术应用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适时出栏养猪更赚钱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玩轮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