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府理论与应用研究❋

2021-03-29 05:02余海龙张馨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玄府络脉气液

余海龙, 张馨月, 江 玉

(1.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2.泸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玄府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探索丰富,不仅在应用方面卓有成效,还以玄府为基础凝练出多种相关的应用型理论,丰富了玄府理论作为中医藏象理论的内涵,现笔者对其相关理论进行初步归类梳理和探析。

1 玄府概念及演进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指汗孔,寓孔窍、通道。《素问·水热穴论篇》:“客于玄府,行于皮里……所谓玄府者,汗空也。[1]285”《素问·调经论篇》:“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1]298”此后张景岳《类经》注释:“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2]”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言:“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3]”并认为“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则不能用也”[3],拓宽了玄府概念,为玄府学说的发扬奠定了重要基础。元末明初王履“热自内而达于外,郁其腠理”[4],清·吴瑭“风湿郁于孙络毛窍”[5],以及周学海“上言舌体隐蓝,为浊血满布于细络,细络即玄府也”[6]所论的“腠理、孙络、细络”和“郁”的内容也与玄府特点以及生理病理相吻合。

当代对于玄府的认识日臻完善,常富业[7-12]等对玄府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系列诠释,认为玄有“远”“神妙、深奥”“透彻、通达”之意,且明确指出玄府与腠理类似而又不同,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指在气门、鬼门、汗孔、汗空等具孔或门结构的名词中升华出的一个概念,因而在结构上具有孔或门的属性;广义则是遍布机体各处、无所不有的一种至微至小的组织结构,在功能上主要是与升降出入、流通气(津)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有关。王明杰所著《玄府学说》[13]认为,玄府可定义为一种遍布人体、网络全身、沟通内外的孔道状微观结构,并提出玄府的5个特性:一为广泛存在性,一切有气机升降出入的生物皆存;二为结构上的微观性,是中医学有关人体结构层次上最细微的单位;三为数量至多性;四为功能至全性,是气机运行和气化场所,也是气、血、津、液、精、神的通道基础;五为窍道合一,以通为用。崔笛[14]评价其概述了玄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点明了玄府的“贵开忌阖”的生理特性,和为气的升降出入、津血的灌注、神机的运转提供通道的生理功能。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目前已有研究者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探寻了玄府的现代医学实质,提出了一些与玄府概念及其特点高度吻合的生理组织结构,如血脑屏障[15]、离子通道[16]、微循环[16]、细胞间隙[17]、水通道蛋白[18]、气血屏障[19]、肾小球滤过屏障[20]、肝筛结构[21]、哈弗氏系统管道-黏合线-骨小梁[22]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2 玄府相关应用理论研究

2.1 玄府-气液理论及其应用

气是构成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走行上中下焦,出入于内外,带动津液润泽皮毛,好似雾露之溉。液指营血、卫气、津液等具有濡养经络骨髓、滋养脑髓等精微物质。玄府-气液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在通道开阖正常的情况下,气机的升降、津液的运行能够维持人体自身的气血流动和体内外的动态平衡,只要玄府通畅,营卫、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在人体内运行通利,则脏腑、经络、形体、百骸、肌肤得以滋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正常的现象即为“玄府气液宣通”[23]。所以,玄府闭塞会引起气液不行的疾患,也是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的微观病理基础,而通利玄府是其主要治法[24]。

有学者以玄府-气液理论治疗鼻鼽,认为鼻鼽是玄府郁结、气液代谢失常、热气郁里所致,以清解郁热、疏畅鼻窍为治法,用辛药宣之,苦药燥之,寒药清之[25]。任丽珠[26]等提出用玄府气液理论治疗痿证,认为经脉得不到濡养则萎,需调通玄府郁滞,使营卫调达,郁火不生,治法用辛凉透表之药,促郁火有出路,使其郁火发散,玄府开阖有度,恢复气液流通渗灌,从而使痿废肢体焕发生机。秦蕾[27]认为,过敏性紫癜病的病位核心在玄府,病机为热郁玄闭、津停湿生、水淫玄府、神机失用,甚者累及三焦、脾、肾等脏,治疗强调开通玄府怫郁。范洪桥[28]等认为,阴证疮疡的病位在于玄府,玄府郁闭、气液阻塞是阴证疮疡发生的可能机制,故治疗强调和阳通玄。李祥雨[29]等立足玄府-气液理论,根据临床实践,阐释了骨伤科熏洗疗法的作用机制。除此,尚有学者用以论治哮喘、消渴等疾病[30,31]。

2.2 玄府-络脉理论及其应用

络脉横行交错,网络周身,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无处不到[32]。玄府络脉理论认为,玄府与络脉均为微观结构,玄府的实质是络脉网状“通络”的“门户”,二者是相互补充的细微结构,功能上相互作用,玄府开阖不利与络脉通利不及是疾病发生的病机[33]。玄府开阖功能可影响脉络运行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脉络的疏利、濡养、滋润作用又对玄府开阖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学者将络脉的病机概括为“络气郁滞,络脉绌急,络脉瘀阻,络脉瘀塞及络虚不荣”[34],络病对应体现在玄府上为络脉中气血亏虚,玄府开阖推动能力减弱或不能得气血以滋养;络中郁阻,久病及血则玄府闭塞不用;且络脉运行气血,运输精微物质,代谢掉陈旧糟粕,玄府不通则容易引起痰、湿、热、瘀的堆积。玄府-络脉理论认为,在采用调理络脉气血药物基础上配以开通玄府之药,使玄府得开,络脉得通,可以认为开通玄府即可达到通利络脉的作用,用药上应使用能辛散解表、开门逐邪及通达气机达到开通玄府目的中药,如麻黄、薄荷、川芎、荆芥、郁金、柴胡、陈皮等[23,35]。这与《风药新识与临床》中风药可开通玄府、活血通络,用于多种络病治疗的观点相合[36]。

陆鹏[37]等学者提出“肺玄府-络脉”与气血屏障论,认为肺玄府-络脉病机是玄府闭阻,影响肺失宣降,气机交换受阻,从而易导致痰瘀湿阻,治法是恢复玄府开阖功能,玄府通畅则肺郁得以宣发,郁热得以肃降,治以“辛”药为重,在固护肺中气血药物基础上配以开通玄府之药,玄府开通则络脉通利。王洮[38]等认为,络脉“亢、变、增”是玄府萎闭的前提,玄府萎闭是肺腺癌“络阻风动”的结果,而内风窜动是肺腺癌侵袭转移的关键,认为可采用风药开通玄府,抑制侵袭转移。陆鹏[39]等提出“肾玄府-络脉”观点,因肾小球滤过屏障与玄府通道结构和功能相似,两者有着密切联系,都是气、血、津液生成、布散和排泄通道,能使精微物质正常流动、吸收,肾气调节玄府开阖,玄府为肾脏滤过提供通道,从而调节水液代谢平衡。张茂平[40]认为,玄府闭塞、肾络壅堵,是糖尿病肾病出现肾痿的重要原因,在治法上注重“通补结合”,既要补气助玄府开阖,也要帮助玄府排除湿毒瘀等毒素。李红梅[41]等基于“玄府-气血-络脉”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认为其急性发作是因玄府闭塞造成络风内动,以“开玄府、行气血、息络风”为治疗大法,主张在理气血的基础上合理配伍开通玄府、调理气机的风药。所以有人认为,“玄府-络脉”理论为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提供了重要思路[43]。随着络病学说和玄府理论研究的深入,玄府-络脉理论正在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玄府-天癸理论及其应用

天癸是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殊精微物质,它有规律地生成和排泄。玄府-天癸理论认为,玄府网络系统是天癸运行之道,玄府之气是天癸运行之力,两者存在一种互行互通、互补互助的关系[43]。天癸至和太冲脉盛都是气血充足的表现,而任脉通和月事以时下则是玄府通道打开、气血能够正常运行的表现。所以有学者进一步认为,玄府是体内激素生成、分布、代谢的重要路径,可以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女性生殖轴,玄府闭郁会导致天癸的泌至异常,因而出现系列女科病证[44]。

谢秀超[45]等从“玄府-天癸”角度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其病机是玄府闭郁,天癸分泌失常,根本治法是“开玄调癸法,开玄养癸”,意在发挥玄府流通气血和渗灌津液的作用,恢复天癸 “体阴而用阳”的特性,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生殖轴功能正常。李绍林[46]等基于此治疗原发性痛经,认为玄府郁闭、天癸泌至不足或失常会导致月经生殖轴调控不及,冲任失调,胞脉不荣或不通而作痛,认为开通玄府、调理天癸应贯穿于治疗中,并运用补虚、活血、辛散、清热之法开通玄府。由此看来,将玄府通道和性腺轴并言对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林琪明[47]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可类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生殖轴异常是月经期哮喘的生理基础,冲任、胞宫与玄府关系密切,玄府不通对肺的宣降和肾精藏泄以及胞宫的开阖有重要影响,主张围绕月经期哮喘病的治疗应兼顾开通玄府。

3 讨论

玄府-气液理论、玄府-络脉理论、玄府-天癸理论是源于玄府的几种应用型理论,既有对玄府研究的细化也有升华,丰富了玄府的应用内涵,为中医认识微观病变与微观辨证提供了更宽的思路。当然除上有关玄府理论外,尚有较多关于脏腑玄府的理论与实践,这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进步,应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加以发展利用。

猜你喜欢
玄府络脉气液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中医眼科玄府理论源流探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