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脱贫攻坚驻村干部职业倦怠研究

2021-03-30 06:11王蕾杨柳潘颖敖忠智高婷王蕾活力真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杨柳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潘颖贵阳市心理卫生协会敖忠智贵阳市心理卫生协会高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营销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象限职业倦怠村干部

王蕾 杨柳 潘颖 敖忠智 高婷(王蕾,活力真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杨柳,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潘颖,贵阳市心理卫生协会;敖忠智,贵阳市心理卫生协会;高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引言1

选派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方式[1]。驻村干部“嵌入式”进入农村,各方扶贫政策、资金、举措等由驻村干部落实到农村,极大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效。驻村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驻村干部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脱贫的成效,因此,了解驻村干部职业倦怠情况,分析驻村干部职业倦怠的成因,提出积极的建设性方案和构想,从而改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贵州省委挂牌督战的“9+3”贫困地区驻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9+3”贫困地区是贵州省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歼灭战”中最后的主战场,仍然在积极深入地开展工作,相比贵州其他已经摘帽的地区,对这一地区的驻村干部进行调查研究,更具代表性,从而以点代面,了解脱贫攻坚中贵州驻村干部的职业倦怠状况,探索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课题组针对驻村干部特征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家庭情况、驻村工作情况、经济情况四个方面22 个维度,并包括职业倦怠量表的15 个问题,共计101 题。职业倦怠量表采用Maslach 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的修改版(李超平翻译和修订)[3],包括: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量表采用7 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 0 ~6 分。平均分得分≤1 的视为无职业倦怠组群,>1、≤2 视为轻度职业倦怠群组,>2、≤4 视为中等职业倦怠群组,>4 视为重度职业倦怠群组。

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二维码,驻村干部通过扫码测评,测评数据主要用SPSS 26.0 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ANOVA 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检验。

■结果

参与问卷调查520 人,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20 份。

(一)驻村干部基本情况

1.驻村干部人口学信息

驻村干部以中青年男性为多,大部分已婚(76%),学历以本科(68.1%)和大专(24.8%)为主,占比在前3 位的民族是汉、苗和侗。

2.驻村干部家庭情况

60.3%的驻村干部家庭有1 到2 位60 岁以上老人;子女数量多为2 位及以下;按全国的标准,有75.3%的驻村干部家庭属中等收入家庭;家庭对驻村工作的支持度较高(仅7.3%不支持)。

3.驻村干部工作情况

大部分驻村干部年富力强、且有一定工作经历;80%由单位指派,办事员(56.7%)和科员(19.2%)居多,主要为事业(60.6%)和行政(29.8%)编制;驻村身份主要是工作队员(53.1%)和第一书记(30.2%);驻村3 年以下(82.1%)的占比最多,72.9%的驻村干部属专职驻村。

驻村干部工作时间长,仅11.3%的比例在正常的日工作时长内(8 小时);睡眠时间短,仅40.2%的驻村干部可以保证每日有七小时及以上的睡眠时间;驻村时间长,43.8%的驻村干部全周驻村,31.2%的6 天驻村,19.4%的5 天驻村,长时间的驻村,意味着回归家庭与家庭团聚的时间减少。

4.驻村干部主观意愿统计

驻村干部对驻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为91.2%;41.7%的驻村干部愿意继续驻村,46.7%愿意换村派驻,46%认为驻村与晋升有关;驻村工作状态上,76.3%的驻村干部积极主动,仅0.4%是消极推动;50.2%的驻村干部对驻村补贴满意;不到半数的驻村干部表示驻村往返途中较安全,占比43.3%。

驻村干部不善于情绪倾诉,经常对外情绪倾诉的驻村干部仅占15.8%(56.3%偶尔说一说,27.9%不倾诉)。适当的对外情绪倾诉,有利于个体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但大部分驻村干部在这一维度的情况并不好。

(二)驻村干部职业倦怠情况

从驻村干部的人口学信息、家庭情况、工作情况、主观意愿4 个层面中选取22 个维度和职业倦怠的三个象限及职业倦怠总评做相关性分析。

首先,职业倦怠与职业倦怠三个象限两两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双边检验,p<0.01)。

其次,家庭不同的老人数量、家庭收入、行政级别、驻村身份和职业倦怠及其三个象限无显著相关性。

最后,其它的18 个维度——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家庭年收入、家庭支持、政治面貌、工龄、驻村供职结构、日工作时长、日平均睡眠时长、每周驻村天数、回家频次、驻村时间、工作积极性、情绪倾诉情况、驻村工作环境满意度在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象限或是职业倦怠总评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 <0.05)。(1)女性,18-29 岁,未婚的驻村干部职业倦怠状况相对严重;家人支持度越高、对环境越满意、工作态度越积极,职业倦怠越低。(2)汉族和黎族综合情况相对较好;驻村干部家庭有合适子女数量,尤其是有两个子女的职业倦怠较低;工作时长在5-8 小时的驻村干部职业倦怠相对不严重;平均睡眠时长为4 小时及以下的职业倦怠状况最严重,8 小时及以上的最轻,经常情绪倾诉的职业倦怠较低。(3)不同工龄的驻村干部在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综合职业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工龄在20-29 年的群体职业倦怠较低;刚参加工作或工龄在5 年内的相对容易出现职业倦怠。(4)非专职驻村干部在玩世不恭上比专职驻村干部相对严重。(5)每周不同的驻村天数在情绪衰竭和综合职业倦怠上有显著性差异。在连续驻村4 天时,职业倦怠及其各项出现一个小高峰,到第5 天,峰值回落,倦怠感有所缓解;但周末如果连续加班,倦怠感会明显回升。(6)每月回家太频繁或回家太少,职业倦怠状况都相对更重;从个案数和各象限得分均值比较,至少保证一周回家1 次有利于改善职业倦怠。(7)不同驻村年限、受教育程度仅在情绪衰竭上差异显著。驻村时间为2-3 年的得分最高、1 年以下的得分最低。(8)党员干部在职业倦怠总评及其各象限上和其他干部有显著性差异,各项得分均值都是最低的,各项表现都是最好的。

(三)调查问卷回答

按驻村干部的自主回答,在驻村干部的自述中和工作相关的词语和词组是出现频次特别高的,排在前面的高频词语有:工作(1045 次)、检查督查频繁(637 次)、群众农户村民(547 次)、家庭(516 次)、压力责任(352 次),再结合具体的回答分析,可以看出,驻村干部的“工作”是核心,心心念念都是工作责任,繁重的工作以及忙于工作而对家庭的疏于照顾所带来的各种家庭问题,是两大压力来源。

已有近半数的驻村干部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很有必要。另外,驻村干部在回答中还反映了对学习和培训的渴望,希望有机会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工作能力;还希望辛苦工作得到认可,得到尊重;在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得到鼓励,考核机制应该有科学合理的容错空间等。

■结论

(1)驻村干部的总体职业倦怠水平为中度。

(2)在受教育程度、家庭老人数量、行政级别、驻村身份4 个方面,驻村干部不同情况在职业倦怠各象限及职业倦怠总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它的18 个维度在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象限或是职业倦怠总评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这些维度上做出改变,可以改变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3)党员干部在职业倦怠中的各项表现优于其他干部。这一点值得在干部培养中加以重视。

(4)工作和家庭是驻村干部的两大压力源。其中工作上频繁的检查督查是最大压力来源。从高频词分析中看出“工作”是驻村干部行为活动的核心。

■讨论

对于缓解职业倦怠,提升工作效能方面,可以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上做出改变。此外,构建积极的认知模式,建设阳光心态,改善工作环境,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及法定的休息时间,进行必要的情绪倾述,对降低职业倦怠有积极作用。派遣驻村干部时,偏向有一定工龄、经验丰富、专职驻村的党员,能提升驻村成效。并且可把驻村2-3 年作为参考年限,对驻村到这一年限的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维护。

猜你喜欢
象限职业倦怠村干部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