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2021-03-30 06:49李梦舟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8期
关键词:水工灾害裂缝

李梦舟

(武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金华 321200)

1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 地震

地震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突发性,极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意外伤亡事故,为该区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产生地震的根结在于地壳的运动,想要有效控制地震灾害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即便是在社会科技水平有显著提升的今天,仍无法完全保证地震测量的精准性,勘察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失,这是我国未来应突破的一个难点。

1.2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若区域内的地质结构发生重大的演变,那么该区域地质应力的分布情况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时就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不良地质灾害。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得知,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资源的过度开发、施工操作或大型机械的使用不合理等,从这方面不难看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更多来源于人为破坏,故而在防范处理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1.3 地裂缝

地裂缝同样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因为地区性断裂所导致的一种地质异常情况,若断裂情节比较严重,那么将会为该区域带去毁灭性的打击。从眼下地裂缝的形成特征来看,由于部分地区在开展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地下水的科学规划和使用,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这时就会导致该区域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继而产生地裂缝。

1.4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破坏力不容小觑,产生这种情况的核心因素在于该区域的地质结构遭到巨大的破坏。如并未根据当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工程的规划,大规模、高频率的施工严重损坏当地的地质结构,从而引发地面塌陷的问题。尤其是在一部分岩溶地带,地面塌陷的现象更常见,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极其惊人,对此必须尽快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抑制这种现象。

2 水工环地质与地质灾害治理之间的联系

2.1 水工环地质的含义

水工环地质主要是指通过勘察勘测、分析、评价等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展开的全方位研究工作,更多被运用于地震灾害相关问题的处理中,以确保能提前预知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确定具体的发生时间和等级。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水工环地质,需要将重点放在地质条件的勘察监测上,期间要加强高新技术和新型方法的使用,保证地质灾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为当地人民、为国家带来的损失。

2.2 水工环地质是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基础

根据上文内容我们可以得知,产生地质灾害的核心因素是地质结构遭到破坏,而水工环地质作为重点研究地质问题的一项工作,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优势。之所以说水工环地质是实施地质灾害治理的基础,是因为通过综合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能得到关于该地区地质结构更全面的信息,为实现地质灾害的全面防控提供可靠的保障。

2.3 水工环地质是辨别地质灾害原因的依据

受到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址的差异化。结合以往的经验发现,在确定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时,可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地的地貌特征、地质结构等得出最终的结论,方面从多方面入手控制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而在这方面,水工环地质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可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演变特征,完成灾害原因的推演,确保后续治理工作迅速到位。

3 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在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要着重体现GPS、GIS、RS 这三项技术的使用。其中GPS 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性等的主要特征,能快速精准地锁定灾害位置,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地质灾害信息,方便后续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与传统的勘测手段相比,该技术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持较高的精准度;GIS 技术在数据模拟分析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能对指定区域的地质灾害数据实施空间性的模拟演绎,生成相应的反馈结果,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S 技术能精准探测地面上的大部分物体,有利于工作人员全面地把控当地的水工环地质情况。水质监测主要分为化学分析、物理分析这两种方式,前者实现效果的途径一般为酸碱度测试、沉淀测试等,而后者则是利用光谱分析仪对水质问题进行检测。为保证各项技术的使用效果良好,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督促他们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影响勘测结果的精准性。

4 水工环地质在不同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4.1 基于地震灾害的水工环地质应用

在地震灾害的强烈作用下,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等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均体现地震产生的直接危害。而自然环境失衡,也即由地震所引发的水灾、火灾等则是次生灾害,但仍旧会为该区域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水工环地质的落实当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实际的灾害类型,全面把控地震灾害的全部预兆,通过一系列的微观信号和宏观信号来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地震灾害治理获得一个理想的成果。在具体的治理阶段,水工环地质的应用可着手于以下两个方面:①要将宏观信号作为预测地震灾害的重要依据,如该地区的动物是否出现异常反应等;②通过微观信号进行地震灾害的预测,但由于微观信号难以捕捉,这时就需要适时引入一些先进的勘测设备。例如,当分析当地的重力场变化和磁场变化时,工作人员可借助GIS 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现场的地理信息,据此判断有无异常情况的发生,继而实现对地震灾害的有效防控。

4.2 基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水工环地质应用

滑坡、崩塌、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的破坏性较强,尤其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其很可能作为一种衍生灾害对该地区造成沉重的打击,严重威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单位一定要重视灾害前期的防控工作,从源头入手降低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此类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不足,对此针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必须要协调好自然条件和项目施工标准之间的关系,要在确保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地质地形的改造工程,以免对当地的地质架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水工环地质的应用需要突出预警监测的重要性,除了要注重治理措施的调整,也需要尽快建立起先进的预警监测系统,从而实施对当地地质信息的精细化采集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地质结构。如在进行林木资源的砍伐过程中,首先要仔细勘察现场的水文环境、自然环境等,据此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另外,要借助相应的监测仪器实施对现场地质情况的动态化检测,避免由设备使用不当引发土壤裂变等的问题,从而有效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也维护工程的顺利推进。

4.3 基于地裂缝灾害的水工环地质应用

一旦出现区域性地质构造断裂的问题,将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裂缝灾害,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显然需要详细分析导致地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类因素,明确具体的诱发机制,由此实现对地裂缝灾害的科学防治。水工环地质在地裂缝治理中的应用,需要强调工作思路和方法的灵活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地质条件有无异常。如对于地下水的开发,首先要深入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据此综合评价地下水工程的可操作性,并严格控制过度开采的情况。另外,要科学地运用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监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地下水的异常问题,从而提高地裂缝灾害治理的实效性,尽可能削减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4 基于地面塌陷灾害的水工环地质应用

为确保地面塌陷治理工作的及时有效,同样需要借助水工环地质的分析手段,提高灾害治理的可预见性,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地面塌陷多发于岩溶地带,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全面了解岩溶地带的地质特征和灾害发生时呈现出的具体的地质变化情况,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治理。从水工环地质的角度分析地面塌陷的问题,应侧重于研究该地区地质结构的变化趋势,详细测量各个地层结构的受力情况,据此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若勘测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数据,那么应立即对相应的区域展开动态性的评估测量,并停止一切施工活动,避免灾害突然来临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减少地面塌陷造成的一系列负面效应。

5 结语

想要确保地质灾害治理的及时有效,就必须认真分析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和产生原因,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但实际上,由于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比较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工作的难度,故而本文提出从水工环地质的视角下分析当前的地质灾害问题,并积极运用GPS、GIS 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辅以水工环地质勘测的高效化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地质灾害治理能力,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水工灾害裂缝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天下水工看淮安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的裂缝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