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江苏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的思考

2021-03-30 05:47邹华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档案馆现代化建设

邹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工作加快改革创新,提升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是新时代江苏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的时代背景

过去的几年江苏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顺应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克服困难、砥砺前行,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保障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抗疫斗争、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出台了20多项档案业务规范性文件,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藏量达6000余万卷(件)。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各级各类档案馆共开放档案近500万卷(件)。档案信息化步伐加快,创建了一批国家和省示范数字档案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省各市、县(市、区)档案馆全部完成新一轮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档案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国家级档案专家数量位居全国各省首位。

当今档案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的建设必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谋划档案强省建设必须顺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根本要求;必须满足探寻高质量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的现实需求;必须迎接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自觉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研究和谋划档案强省建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把习总书记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落实到档案工作中;要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以习总书记“四个得以”“三个走向”为引领高起点高站位谋划“十四五”全省档案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的实践路径

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的时代要求,设计实现架构和工作路径时必须结合新课题: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如何进一步明晰和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模式、方法,实现档案工作的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直面机构改革后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遵循档案工作规律,理顺关系、形成合力,稳中求进推动全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在新一轮档案馆建设目标、基础设施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如何实施强基工程、提高档案馆基础业务水平;在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如何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横向联合、纵向拓展,提升档案工作影响力和美誉度;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融入数字中国建设,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全面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如何利用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资源、技术、人才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协调和推动各市县档案馆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合作共赢,切实发挥省档案馆在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引领、辐射和骨干带动作用。

直面新形势和新课题,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必须坚守一条主线,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完善两大体系,即档案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档案资源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即“强基工程”促进档案基础业务水平全面提高、“品牌工程”助推档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智慧工程”加快档案信息化迭代升级。经过努力,使全省档案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馆藏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和优化,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档案信息化全面转型升级,档案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更加完备,率先高标准高质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的对策措施

1.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新修订的《档案法》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写入法律,从根本上明确了“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进一步诠释了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就必须坚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以对党的事业负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档案工作发展规律,谋划和布局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档案事业发展,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注重政治效果,强化政治担当。机构改革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包括江苏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构建党管档案、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通畅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局馆分设后是分兵作战、单打独斗、互不往来,还是团结协作、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幸运的是经过不懈努力,如愿出台的江苏省档案馆“三定方案”为继续依法履职提供了依据,给市县档案馆树立了榜样,为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何遵循档案工作规律,主动顺应新常态、适应新变化、加强新合作、争取新突破是江苏档案人一直努力和追求的目标。我们应提高政治站位,认真梳理各自工作职责,紧紧依托档案局挂牌在党委办公厅(室),总览全局、协调四方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档案馆业务熟练、人员专业、设备齐全等业务特长,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等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工作上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协作上联系紧密、流程顺畅,各尽其能、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打造职责分明、协同高效、融合共进的档案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一盘棋、同谋划、共推进、双胜利。

2. 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地方档案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新修订的《档案法》为我们加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变革与转型、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行动指南,加强学习宣贯必须加快开展地方性档案法规、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工作,强化规范标准的完备性、关联性、协调性和针对性,加快修订《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并推动相关各市开展地方档案立法工作;同时要对已经出台若干年、与现行国家法规有矛盾或政出多门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尽快修改,如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数字档案室评估办法等整合与修订、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江苏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等进行修订。完善的体系必须有良好的执法机制来运行和保障。《档案法》颁布实施多年,但在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中仍存在着方式单一、执法不严、执法手段不严谨、程序欠规范的现象,执法检查更多的是肯定与鼓励。三定方案明确江苏省档案馆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門委托负责档案违法行为的查处,我们应在总结以往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整合执法资源、创新执法模式、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处理结果,真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处理档案法治案件。我们可以在依法行政中应用“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在执法检查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反馈检查结果,以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提高依法治档水平。

3. 加快构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的档案资源体系。当今时代数据、资源为王,丰厚的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档案馆事业赖以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质量档案服务的强力支撑。结合多数档案馆存在的馆藏结构相对单一、特色不明显、原生电子档案接收不规范等问题,一是以两办名义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按照“大档案”理念,坚持“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原则,明确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责任、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着重对各门类专业档案、业务数据以及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与移交、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重点关注各业务主管部门形成的大量业务数据、政务审批中心形成的涉及民生的档案信息,利用电子数据可复制、存储空间要求低等特点,加强与大数据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推进电子数据的集聚与整合,为建立全省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奠定基础。三是拓宽视野,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全面收集和主动征集,将工作视角更多转向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转向民生、经济、科技、艺术等专业档案,转向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切实加强全省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征集工作,转事后跟进为事前把控,力争把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的专业档案和反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物、照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料收集进馆,以建成覆盖全面、标准统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全省现代化档案资源体系,与江苏政治经济文化大省地位相匹配、相适应。

4. 强基工程促进档案基础业务水平全面提高。基础业务建设是档案馆工作的生命线,是关系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得以”“三个走向”档案重要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根本保障。新修订《档案法》对档案科学管理、安全管理提质增效提出全面要求,对加大开放力度、构建安全体系给予明确制度设计,科学把握新时代档案管理新要求,重新梳理“收存管用”全流程,重新打造基础业务程序化、规范化工作范式的“苦练内功、全面强基”工程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一是借鉴参考国家档案局即将出台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重新修订《江苏省市县档案馆工作规程》,结合全省现实发展状况,将档案接收在线化、档案存量数字化、档案管理智能化、档案利用网络化等新时代档案管理的特点纳入管理程序,与传统管理方式相融合、相补充、相促进,真正实现档案馆高质量发展。二是组织开展对市县档案馆的业务建设评价工作。据统计,近几年因为各种原因,少部分市县区档案馆许多基础业务处于半停滞状态,看堆收摊状况又现端倪,如有5个设区市档案馆纸质档案馆藏量不足20万卷,少量县区档案数字化工作没有开展。出台标准评价办法,可以促进市县档案馆明确目标、摸清家底、强化基础、锻炼队伍,推动档案馆业务工作向指标要求看齐,向规范标准看齐,建立推动业务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面对即将到来的评价工作,建议各市县馆认真研读标准,掌握评价条款;拟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查漏补缺;坚持以评促建,切实提升水平。三是加快推进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加大档案开放力度。馆藏档案的划控鉴定一直是档案馆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修订《档案法》增加了档案馆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完善利用规则、创新服务形式、为有关研究提供支持和便利等方面的规定,并将档案馆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从30年缩短至25年,这对档案解密划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档案馆要进一步完善档案鉴定工作机制,健全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规定,规范程序、严格把关、按期开放,提升档案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5.品牌工程助推档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方位、高质量、精准化、便利化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档案强省的重要标志。一要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秉持“省委省政府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全程记录、资政参考的功能就发挥到哪里”的理念,紧扣主责主业,找准档案工作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重大活动的时间节点,深化细化对策措施,提前谋划,提早准备,主动融入,及时跟进,精准发力,力争把档案馆变成党委政府的“信息源”和“思想库”。二要聚焦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感知、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快推动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在线查档平台提档升级,打破区域壁垒,真正实现档案数据跨地域、馆际共享,提高民生档案的即办率、准确率和网(掌)办率,切实增强群众档案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要聚焦红色档案的深度开发,充分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价值,横向联合、纵向联动,通过展览、出版物、影视作品、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精心打造档案馆开放共享和教育引导空间,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宣传光辉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一批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档案资政精品。

6. 智慧工程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迭代升级。信息化已渗透到档案工作全流程,是引领档案现代化的风向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档案工作已从传统载体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也面临着向数据管理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一要加快推进省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省级政务数据信息枢纽。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档案馆积极申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通过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档案接收、管理、检索、保护、开放、利用的全智能化,提高电子档案安全保管与长期保存能力。在加快推进馆藏档案存量数字化的同时通过推动纸质档案全文识别、录音录像、档案语音识别等手段,大力推进档案数据化步伐,为数字档案资源的集聚、整合和数据深度挖掘奠定基础。二要积极融入电子档案单套管理的新趋势和新时代。新修订《档案法》以及一系列规范标准的出台和试点工作的推开,标志着电子文件单轨制运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势所必然,数字档案时代即将到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强调:“终结双套制,走向单套制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结合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和思考在数字环境下文件档案管理与数据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存在感、避免边缘化。要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电子档案单套管理的技术指标、工作要求和评估方法,推动电子文件单轨运行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步入正轨,进一步提高归档和增量文件的电子化率。三要加快推进全省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馆际共享。要加快对各类档案的来源、种类、数字资源数量和数据结构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制定数字档案资源库数据结构与交換格式等标准规范,在各地数字档案馆和区域档案共享利用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全省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实现档案案卷和文件目录、开放档案全文、档案工作数据等的整合、互通与共享。要发挥江苏省档案馆骨干和龙头引领作用,加强省市县馆际全面合作协同联动,建立全省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江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重要档案专题数据库,提升全省档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档案馆现代化建设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寒露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的女巫朋友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