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稳当奋楫“档”助勇前行

2021-03-30 05:47吴维黄永艳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连云港港口档案管理

吴维 黄永艳

连云港港地处黄海之滨,是新亚欧大陆桥与新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也是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资源进出口最便捷的优良海港。曾经经历风雨沧桑的旧码头,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全面把握发展机遇,现已成为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重要国际枢纽,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作为港口发展的守护者,历经几代港口档案人的辛勤耕耘,港口档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一、代代相传兰台人,接续奋斗永向前

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1936年渐渐形成连云港港的雏形。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爆破码头,沉船封港,在战火中港口变成了一片废墟。日军侵占时期应急修复了码头,并开始疯狂地进行掠夺式营运,“凡到港者,所有本段房屋建设、路料器材,运具物品,无时不受各部军警摧残。”连云港港口集团档案管理中心馆藏民国档案共22卷,照片242张。主要记载了民国时期港口建设、运营以及破坏程度等历史资料,将这一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这段历史打下了深刻烙印。

1948年伴著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连云港地区获得解放,港口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生的连云港港顺利完成了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生产逐渐恢复,但港口建设依旧非常缓慢。这个时期港口的档案工作已初步开展,但档案工作管理范围只限于文书档案的集中管理,其他业务技术档案仍由各业务部门兼管。1960年,港务局首次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江苏省连云港港务局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为港口档案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集结号,连云港港迎来了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港口档案管理工作也踏着改革的春风步入正轨。1 9 8 0年港口正式成立连云港港务局档案管理科,随着码头建设快步推进,港口档案馆藏也日益丰富,设施设备逐渐齐全。1980年至1989年,港务局档案管理工作先后9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部级、省级先进单位各1次。1988年,经过全局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港务局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档案管理企业的验收,获得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合格证书。

“一桥如虹贯欧亚,丝绸之路绽新花”。1992年12月1日,“东方1808”号列车缓缓驶出连云港站,向西欧驰去,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新亚欧大陆桥途径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7个国家,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局档案部门抓住时机,奋发进取,在巩固国家二级的基础上,决定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向国家一级档案管理企业目标奋斗努力。1990年,港务局先是成立了局档案馆,第二年成立了连云港港务局档案管理处,撤销原连云港港务局档案科,同时将原连云港港务局档案馆(科级)升为处级,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体制。同年港务局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管理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港务局还分别获评省档案管理标兵企业、全国交通系统档案先进企业。

2003年连云港港口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实现政企分开,成立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此时的连云港港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贸易运输枢纽港。2007年4月26日,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2008年,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连云港开港75周年之际,港口实现跨越亿吨、突破300万标箱,几代港口人孜孜追求的亿吨梦想变成现实。虽然集团体制发生改革,但集团档案管理工作延续20世纪的辉煌屡创佳绩。集团档案馆先后被评为2001—2003年度连云港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3—2007年度全省档案工作优秀集体,时任馆长吴德华获2003年度“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称号。

2015年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整合成立,2016年随着集团改革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中心应运而生。新一代的港口档案人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档案工作者“严”与“实”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港口经济发展大局和港口建设新要求,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新常态,档案制度建设扎实推进、档案资源配置日趋优化、档案基础工作深入拓展、档案开放利用成果丰硕、档案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现在的集团档案馆拥有档案库房1013平方米,办公用房170平方米,阅档室80平方米,陈列室近2000平方米,密集架100列,室藏各类档案共173166卷/件。2015年港口集团顺利通过省档案工作五星级测评。为了顺应国家网络强国和大数据发展战略,2017年集团又顺利通过省5A级数字档案室测评,集团档案工作不负韶华共奋进,终于赢得双满贯!

二、强本固基促提升,紧跟时代力先行

80多年前,在“老窑”这个荒凉的渔村,荷兰治港公司抛下了第一块填海巨石,连云港港建设序幕由此拉开。如今的连云港港已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大港。回眸港口88年的翻天巨变,工程项目档案作为港口发展建设“镜子”,其本身就是一部港口发展的建设史,透过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纸,看到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秉持初心、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它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同时也是厘清、推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的重要依据。

早在1985年,港务局档案科与基建处共同制定了《港口基建工程技术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实施细则》,填补了港口工程建设档案规范归档的空白,也为现在打响港口工程项目档案品牌夯实了制度基础。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征程中,集团的工程档案管理逐渐呈现出新的变革,摒弃“守摊人”观念,树立“先行者”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主动作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从本体至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

港口信息化工作开始于1983年,港务局成立了由5名电子专业人员组成的计算室。1985年开始港口有了吞吐量统计、工资发放及作业票系统的运行与使用记录。1990年年底港务局自行开发的干部档案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程序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港务局计算室还荣获连云港市先进单位称号,“智慧港口”已在20世纪末崭露头角。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港航业这个古老的传统行业正迈向智能化时期,传统的港口企业已向新兴企业转型。“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智能理货服务、海铁联运物联网、绿色岸电技术、BIM工程技术已转化为港口第一生产力,港口档案工作正身处资源分散利用到万物互联的变革之中,这无疑对港口档案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港口档案信息化工作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据统计,至1990年年底局档案馆利用计算机存储档案文件目录1449条。伴随新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大潮已至,面对新技术对档案管理形成的新要求、新冲击,集团档案管理如果还沿用过去的技术方法自然会落伍掉队。港口档案工作者选择抓住契机,随新技术发展顺势而为。集团推行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构造对内业务综合管理、对外服务简洁方便的一站式门户。集团首先通过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项目,用一年半时间完成数字化加工馆藏档案2.69万卷,扫描总页数达293.73万页,存量档案的数字化覆盖率达90%以上,为集团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奠定了扎实基础。为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在2015年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及上传任务后,中心每年都将当年度新增案卷进行增扫,年均完成7万页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为了进一步强化数字档案资源积累,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步伐,2017年集团档案管理中心大力开展电子档案接收工作,构建中心与集团通信公司对接系统蓝图,实现OA文件在线归档功能,最终通过档案数字化、标签化、流程化,将档案、存档设备、档案查阅等有机融合,努力将集团档案管理中心建设成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档案利用平台、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体系,促使档案日益成为集团基础性战略资源。

集团档案工作者还通过探索加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港口高质量发展。中心将代表性档案资源利用事件编辑成优秀案例并参加全省案例评选活动,其中《档案,打通中哈物流基地铁路建设最后三公里》《档案在企业整合重组中的重要作用》两篇案例分别获得2017年江苏省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优秀奖。2019年报送的案例《档案——见证亚欧陆桥、筑梦海上丝路》获全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

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从1966年港务局拟定《档案工作制度》正式开启档案利用服务至今,55年来,港口档案工作者始终坚守为港、为民服务的初心,用档案服务的“温度”换取群众的满意度。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利用查询坚持贯行“熟悉档案零盲点、服务接待零距离、服务结果零投诉”的标准,利用纸质与数字档案双向查询,积极践行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品牌服务的档案服务新格局。从1966年的借阅119人次,查阅258卷,到现在年平均600人次,查阅档案2000余卷/件,提供影印、电子材料多达3万余张。为码头建筑维护、职工落实工资待遇及退伍老兵登记备案提供档案参考与证明,彰显了中心“档案小窗口,服务大情怀”的热忱,打造档案工作服务集团高质发展的特色品牌。2019年底,中心保管利用部荣获集团服务示范窗口。

五、改变学习新模式,实现人才多元化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港务局职工的教育工作始于建国初期,“文革”期间,职工教育陷于停顿状态。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工教育才逐渐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港口的档案专业培训工作从1990年成立港务局档案馆开始。当时基层单位成立了3个综合档案室,全局专职档案员有19名,具有大专学历的有13名,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达到95%以上。随着港口不断扩大经营,今天的港口集团共有41个基层单位成立档案室并配备档案人员,其中26个单位达到省档案工作三星级、2个单位达到省档案工作四星级。

践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新使命迫切需要一支业务强、技术高的兰台队伍。港口档案管理中心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基层档案工作者的视野。近年来,集团组织参加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的档案工作者多达65人次。通过建立“连云港港口档案”微信公众号、“兰台天地”网站以及“港口集团档案业务交流群”等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实行在线视频讲座、共享课件、开设小班辅导等教学形式,推动档案管理新要求、新举措的贯彻执行。同时通过线下组织“档案大讲堂”“兰台沙龙”活动,搭建档案业务知识交流平台,档案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以最新下发的档案规范标准为主线,解析新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阐述解决思路,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具有实践经验的工匠型人才。

为提升档案工作者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集团积极组织档案工作者报名参加江苏省档案业务技能竞赛。发挥学会与基層档案工作者之间纽带和桥梁作用,鼓励档案人员撰文参与全国、省、市档案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2014年至2020年,集团共有33篇论文被录入江苏省档案学会交流论文集,其中有6篇分获一、二、三等奖;39篇论文入选市档案学术交流论文;3篇论文在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获奖;3篇论文入选连云港口岸协会论文集并获奖;5篇论文入选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名录,其中1篇获二等奖。中心的档案学术工作得到省、市档案学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省、市档案学会优秀组织奖。

鼓荡激情扬征棹,重整行装再出发!回首往昔,八十八年的艰辛历程,连云港港的建设脚步如同港口钟楼上的指针从未停止,从新亚欧大陆桥到“一带一路”倡议,连云港港经历了从“桥头堡”到“标杆和示范项目”的发展演变,如今连云港港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一代又一代的港口兰台人秉承匠心精神,守正创新、拼搏进取,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高歌猛进,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磅礴壮丽,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镌刻成永恒的记忆!

猜你喜欢
连云港港口档案管理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威海港口》
Fog
连云港港再添一条徐州—连云港集装箱内河航线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港口上的笑脸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去港口走走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