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前中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分析

2021-03-31 12:17应聪慧俞燕楚虞一诺钱卓为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5期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

应聪慧 俞燕楚 虞一诺 钱卓为

摘要:阅读的作用不容小觑,好的能力是读出来的。然而,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发现所在院校(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群体阅读情况好转,笔者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改善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的建议。

关键词:疫情;课外阅读情况;大学生

1概况

1.1背景介绍

当前,科技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大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学生普遍将空余时间花在娱乐上,忽视阅读,并对其产生不自知的抵触和惰性心理,且进行的也多是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1],这导致当代大学生平均阅读频率低、阅读量少。然而,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的爆發让全民的生活节奏有所减慢,大学生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居家防疫、云课程的产生改变了大学生学习环境,其课外阅读情况也随之变化。笔者针对此背景展开研究。

1.2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疫情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何影响,通过对比疫情前、中、后这三个时期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其主客观原因,进一步提出有利于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建议,为学院开展课外活动、老师布置相关作业、学生个人综合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建议。

1.3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深入讨论,确认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学院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为研究对象,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卷,初步得出数据,进行抽样访谈,整合内容,分析原因。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分析疫情前后现状变化及原因,并提出建议。

通过讨论,笔者将问卷调查内容分成三个部分:问卷人个人信息、原有阅读情况、疫情对阅读情况的影响,由浅入深。笔者共收集到89份有效问卷。经过此问卷结果,笔者对人文学院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初步了解:疫情对学生阅读情况有影响。初步判定后,笔者抽样选取人文学院各个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问卷内容。

访谈设计主要分成以下步骤:

一、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访谈对象分成两大类:爱阅读与不爱阅读的同学。

二、制订访谈计划。依据笔者所研究问题确定访谈内容及实施过程,包括谈话方式(倾听与回应)、提问措辞,明确团队分工,对调查内容进行记录(内容性记录、观察内省性记录),整合调查内容。

三、拟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问题和框架,拟定提纲。针对两类访谈对象,确立个性寓于共性的访谈问题。

四、进行正式访谈,倾听、追问、记录。

五、整理访谈资料,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大学生疫情前后阅读情况及原因

2.1问卷调查结果

表 疫情前个人阅读情况

一般情况下,“陶冶情操”与“增长知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在挑选阅读内容上,“文学艺术类”据首,其次分别是“娱乐类”“专业类”和“科普类”。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读自己喜爱的阅读书籍时,同时还会注意专业类的补充。

在疫情出现后,首先,有32.76%学生选择阅读有关疫情科普的文章,这说明了疫情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大学生想去了解疫情,但是仍有53.45%学生有想法却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其次,大多数人选择了“电子图书”,占比62.69%。由于疫情原因,许多人习惯足不出户,在家进行电子阅读,即享即得。1/4大学生表示疫情出现后课外阅读质量有所提高。

综上,从认为“无变化或不清楚自身情况”数据来看,他们大多数人有时会进行课外阅读,经常阅读的人很少,基本无固定时间且用时少,会根据兴趣来选择且文娱性书籍偏多,电子阅读偏多。从“有变化”的数据来看,1/3的人比之前更喜欢阅读,阅读量提升;1/4的人速度和质量均提高;大多数人选择电子图书,这个现象也反映了传统阅读方式与信贷阅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2];近1/2的人会阅读以前未接触过的书籍类型,并会阅读疫情相关文章。

2.2访谈结果

笔者通过抽样访谈,整合内容,得出以下结果:

(1)在采访对象均为阅读爱好者群体中,其大多数人在疫情前爱好文学类散文及专业相关书籍。

(2)超过一半的采访对象表示疫情发生后阅读频率增加,且多数采访对象认为自己的阅读面有所拓宽,不局限于原有书籍类型。

(3)大多数采访对象表示返校后阅读量相对减少。

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情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大学生阅读动机理性化、功利化[3],很多人阅读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以至于更好就业。

(2)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自身情况,盲目阅读。

(3)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电子网络阅读的冲击。

(4)疫情出现后,大学生阅读情况有所好转。

2.3原因分析

根据数据及现实情况,笔者先后分析了疫情前阅读情况较差、疫情期间阅读情况好转以及疫情大幅度控制后阅读量又下降的原因。首先,针对疫情前,笔者认为原因有:一、学业重,碎片化时间不利于大学生阅读,不符合大学生想要沉浸式阅读的心理;二、娱乐多,影响大多数学生不能够静心进行课外阅读;三、氛围差,周围看书的人不多,寝室阅读情况较差。其次,疫情间阅读情况好转的因素有:一、疫情期间防疫管控,有更多完整时间看书;二、在家看书氛围较好,相对寝室嘈杂的环境,家里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沉浸式阅读;三、疫情让大学生对了解病毒情况、国家防疫政策有了更迫切的需要;四、对于学业的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考虑,要求自己去看更多的书。最后,笔者认为学业愈来愈繁重及校内阅读时间过于零碎是导致疫情后学生阅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3对于高校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

根据人文学院课外阅读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可行性建议[4]:gzslib202204011217

1.学生自发提高阅读积极性。首先,学生本身应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提升自我内涵修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要有分辨优劣的能力,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尽量避免浅阅读。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5],采取浸泡式阅读[6](immersion approach),使自己沉浸在阅读中。对于耐心及专注度较差的学生而言,内心的浮躁及外在干扰是困扰阅读的主要因素。该类学生可以先不追求广式阅读,而要考虑阅读质量,采取窄式阅读法[7](narrow reading),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同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

2.学校方面也要有所作为。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氛围。当代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实用主义风格比较突出,可通过读书会、好书推荐、演讲比赛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在校园内增设阅读角、读书类学生社团等,通过这些方式聚集爱书人士,起到辐射校园、带动阅读风尚的作用[8]

4结语

纵观以上数据,对于人文学院学生浅阅读、阅读少的情况而言,受疫情期间空余时间增加、环境改善等原因,大学生阅读情况相对改善。但在疫情形势缓和返校后,人文学院学生阅读量又有所下降,针对这情况,笔者提供了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建议。总之,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有输入才有输出,高校对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空缺有待填补,大学生自身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有待提升。而针对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成为如今学校生活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1]史怡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思考,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1-89.[2]韩艳微,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研与思考——以浙江省三所独立学院为例[B],山西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124-126.[3]刘晓燕,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A],人间,2015.9:88-90.[4]李丽、高宪礼,对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72-73[5]Krashen, Step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1.[6]刘祥福、蔡芸,浸泡式英语教学实验报告,广东外语广贸大学,1997-07-30:1-2.

[7]张彤,“窄式阅读”理论探析,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72-73.

[8]陈文婷、楚永全,大学生阅读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高校辅导员,2013年4月第2期:61-6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项目(JYKC2038)項目名称:疫情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以人文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

俞燕楚(2001.08-),女,汉,浙江省人,浙红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学院2019级大学本科生。

虞一诺(2001.07-),女,汉,浙江省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学院2019级大学本科生。

应聪慧,(2001.09-),女,汉,浙江省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学院2019级大学本科生。

通讯作者:

钱卓为,1986.04,女,汉,浙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对外英语教学,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gzslib202204011217

猜你喜欢
疫情大学生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