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泌乳力如何实现最大化

2021-03-31 09:20颜运秋徐少勇
湖南饲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哺乳泌乳饲粮

迂 斌 颜运秋,2 徐少勇,2

(1 长沙道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6;2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 哺乳母猪消化生理特点

母猪分娩后,消化机能下降,母猪采食量低、食糜流通速度慢, 从而导致母猪肠道后段有很强的发酵能力, 成猪体内纤维分解菌的数量约为生长猪的6~7 倍, 在日粮中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健康有益处; 母猪的采食潜力很大,远大于其妊娠所需的量;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般较高,哺乳母猪的物质代谢非常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较空怀时要高得多。 对能量的需要也要按哺乳仔猪头数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哺乳母猪的影响也很大, 若长期供给不足,会导致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瘦弱,易患病,母猪消瘦,影响再次的发情配种。

2 哺乳母猪泌乳特点

2.1 母猪泌乳规律

2.1.1 母猪乳腺结构

每个乳头有2~3 个乳腺团, 各乳头间互相没有联系,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产仔以后通过仔猪用鼻拱乳头的神经刺激催产素将乳排出。

2.1.2 泌乳次数

母猪每天泌乳20~26 次,每次间隔1 h 左右,一般泌乳前期次数较多, 随仔猪日龄增加泌乳次数减少。 由于夜间安静泌乳次数较白天多。

2.1.3 泌乳量

母猪泌乳全期产奶量大约300~400 kg。 每日泌乳5~9 kg,每次泌乳量0.25~0.4 kg。 全期泌乳量的变化,一般在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 d 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母猪胎次不同泌乳量不同。 初产母猪泌乳量低,3~5 胎泌乳量最高,以后逐渐降低。

2.1.4 不同乳头的泌乳量

同一头母猪不同乳头的泌乳量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前面的几对乳头比后面的乳头泌乳量要多。

2.2 初乳与常乳

初乳是指母猪分娩后3 d 以内所分泌的乳,分娩后3 d 后所分泌的乳汁为常乳。 同一头母猪的初乳和常乳的成分相比较,初乳有以下特点:

(1)初乳含干物质比常乳高1.5 倍,蛋白质比常乳高3.7 倍;

(2)初乳中水分、脂肪、乳糖和矿物质低于常乳(初乳与常乳主要成分见表1)。

表1 哺乳母猪初乳与常乳成分

猪初乳与常乳常规成分比较示意图

(3)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Ig,抗体)、白细胞、酶(如抗蛋白分解酶),维生素及溶菌素等,还含有镁盐(有轻泻作用,能促使仔猪排出能粪和促进消化道蠕动,有利消化);

(4)初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几乎能全被吸收,完全适应刚出生仔猪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低、抗病能力差等特点。因而初乳是仔猪不可或缺的食物。

另外,猪乳中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一些氨基酸、亚精胺和肽类生长因子,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胰岛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 factor.IGF)对仔猪的肠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初生仔猪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主要在出生后1~2 d,尤其是出生后24 h 内的吸收能力最强(据报道仔猪出生后24 h 内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初生时1.5 mg 增加到20.3mg),24 h 后,由于仔猪肠道的渗透性变化,吸收能力很快降低。 因此,尽早哺乳对恢复仔猪体温、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抵抗力及母仔亲和性等均有良好作用。

2.3 猪乳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2.3.1 猪乳中常规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图1)

母猪乳中常规成分(总固型物、乳蛋白、乳糖、乳脂) 均在分娩后24h 变化最为明显,3d 后则趋于平稳。

图1 猪乳常规成分变化曲线

2.3.2 猪乳中胰岛素和EGF 的动态变化:

猪乳中的胰岛素含量以0 h 为最高。 至48 h呈下降趋势.而21 d 和28 d 时又略微上升,到35 d 则降至最低点。 乳中的EGF 的趋势与胰岛素类似,以初乳0 h 最高,到12 h 则急剧降,而后基本平稳(图2、图3)。

图2 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GF 变化曲线

图3 猪乳中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

2.4 母猪泌乳力与泌乳量测定

评定母猪泌乳能力,一般以仔猪21 d 时窝重(包括寄入仔猪,不包括寄出仔猪)为代表。因为母猪的母乳高峰在分娩后21 日龄左右,在此之后哺乳仔猪的体重有部分是依靠补料而增加的。 母猪泌乳力的高低受品种、胎次、营养及个体的影响。一般来说,体型较大品种、瘦肉型品种母猪的泌乳力较高;高营养水平的母猪母乳力相对较高。泌乳力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之一。 泌乳量是指哺乳母猪在一个哺乳期内泌乳的数量。 测定泌乳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称重法:在仔猪哺乳前后,对全窝仔猪进行称重, 哺乳后全窝仔猪重量减去哺乳前全窝仔猪重量,就是母猪一次泌乳量。将一次泌乳量乘以一昼夜的哺乳次数,即为母猪一昼夜的泌乳量。也有每次哺乳前后都称重,所得之泌乳量相加,即得昼夜泌乳量。 这样测得的数据比较准确,但麻烦,影响母猪正常泌乳。

推算法:按仔猪每增重1 kg 约需要猪乳4 kg推算,仔猪生后第一个月,其体重主要靠母乳,故可以根据30 日龄时的窝重量来推算: 母猪第一个月的泌乳量=(第一个月末全窝仔猪重-该窝仔猪初生重)×4

观察法:母猪乳房膨大,哺乳前后乳房体积有明显差异,哺乳时间长,哺乳时母仔安定,仔猪生长发育快且整齐等,这些说明母猪泌乳量高。

2.5 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

2.5.1 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品质

饲料是影响泌乳量的主要因素。 合成乳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来自饲料。 要想使母猪分泌充足的乳汁,除了考虑母猪维持需要外,还应根据仔猪的多少综合考虑母猪的营养需要。 尤其要注意蛋白质(氨基酸的平衡,特别是支链氨基酸)饲料、能量饲料和青饲料的质和量。 只有满足母猪营养需要泌乳性能才能充分发挥。

2.5.2 采食量

产后母猪采食量是影响泌乳量的另一主要因素。饲料是各种营养素的载体,通过采食才能获得营养物质。采食量低获得营养物质不够,泌乳量就低。

2.5.3 管理

母猪夜间泌乳次数高于白天是因为夜间安静,环境因素影响少。 因此猪舍内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能增加泌乳量。改变工作日程,改变饲喂次数和时间,炎热和寒冷的刺激,喧闹和惊扰都能使泌乳量下降。

2.5.4 每窝仔猪数

在仔猪出生个体体重大致相同情况下, 每窝仔猪越多泌乳量越高。

2.5.5 品种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 肉用型和兼用型猪泌乳量高,小型脂肪型泌乳量低。

2.5.6 胎次

初产母猪的泌乳力低于经产母猪, 因第一次产仔, 乳腺发育尚不完全, 又缺乏哺育仔猪的习惯。 一般2~3 胎后上升, 以后保持一定水平,6~7胎后有下降趋势。

2.5.7 气候条件

气候适宜有利于母猪泌乳, 潮湿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泌乳量会减少。

3 哺乳母猪营养需要

3.1 能量需要(TER) (MJME/d)

哺乳母猪的能量需要析因法估计其能量需要(TER)应包维持需要(MER)、泌乳需要(LER)以及泌乳期失重(CER)的数量。

TER=MER+LER-CER

3.1.1 维持能量(MER) (MJME/d)

MER=平均体重0.75×0.46

(维持需要约为0.46MJME/kgBW0.75·d) 有些建议哺乳母猪应比妊娠猪高5%~10%, 国内多用0.502MJME/W0.75)。

3.1.2 产奶能量需要(LER)(MJME/d)

产奶能量需要可以根据哺乳期仔猪平均每日窝重(g/d)和仔猪数估计(NRC,1998):

LER (MEMJ/d)=(4.92×ADG×pigs-90×pigs)×4.184×10-3/0.72

(式中ADG 是仔猪日增重,pigs 为仔猪数,0.72 为饲粮ME 用于产奶的利用效率)

即每头仔猪每天增长1g, 需4.92Kcal NE 或6.83Kcal ME; 每增减一头仔猪, 每天相应增减900Kcal NE 或1250Kcal ME。

产奶的能量需要也可粗略的按每千克奶含DE 8.37MJ 计 (NRC,1988)。 用于产奶,DE 转化ME 的效率为0.95-0.96。 母体组织转化为奶能的效率为0.88。

则LER(MEMJ/d)=(8.37×0.95/0.88)×平均日产奶量=9.036×平均日产奶量

3.1.3 母体损失作用(CER)(MJME/d)

CER(MJME/d)=(母猪失重×11.87)/泌乳期

3.1.4 母猪能量需要研究

母猪泌乳量与能量摄入量之间呈正的线性关系。 Pluske 等报道,饲喂初产母猪含18.5%粗蛋白和3.4 兆卡代谢能/千克的饲料,代谢能每天摄入量达到17.9 兆卡时,泌乳量达到最大。

母猪产奶量与仔猪平均日增重及带仔数相关,如果当哺乳母猪体重损失为零的话,一头体重170kg 带仔10 头窝日增重2kg 的母猪计算得的日能量需要为73.61MJME/d, 远超出母猪正常能量采食量,于是不可避免地动员体储,导致体重损失约10kg。泌乳体重损失的组成不但有脂肪,也有蛋白质。 损失体重平均含能22.1MJME/kg(Beyer),随体重损失的增加, 其值亦增加, 最高可达27.17MJME/kg。

体重及背膘损失受ME 采食量的影响。 为保证母猪长期良好的繁殖性能, 应使泌乳期体重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下表描述了哺乳期(28 天)母猪消化能摄入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因此尽可能提高哺乳母猪能量采食量是此期营养关键。

3.2 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

3.2.1 哺乳母猪赖氨酸需要量

用维持+泌乳+失重估计。

3.2.1.1 维持需要

维持回肠消化赖氨酸(g/d)=0.036W0.75

3.2.1.2 泌乳需要

Lys(泌乳) = -6.39+0.22×仔猪增重(g/d)

(回肠表观可消化lys g/d) R2=0.80

所以,泌乳回肠的表观可消化lys 需换算成回肠真可消化lys。

Lys (母猪失重)=6.39g/d (回肠表观可消化lys)

研究测定表明, 泌乳母猪平均每天维持需要的表观可消化lys 为1.67g,因此,母猪每天失重供给自身维持和产奶需要的回肠可消化lys 为:1.67+6.39=8.06g/d

3.2.1.3 哺乳母猪赖氨酸研究

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Stanny 报道: 增加高产母猪赖氨酸投入量可使断奶仔猪窝增重提高,缩短猪只的上市日龄,而母猪本身体重损失减少, 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 Jones和Stahly 研究表明,饲喂低水平赖氨酸(20.4 g/d)的经产母猪体重损失中59%为蛋白质、 水分和灰分,37%为脂肪,而饲喂高水平赖氨酸(72 g/d)经产母猪的体重损失则完全为体脂。

能量和赖氨酸亦以一种互作方式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以及随后的繁殖性能。低能投入水平时,提高日粮赖氨酸水平对促黄体素分泌无影响,然而随着能量摄入量的增加, 提高赖氨酸水平能增强促黄体素的分泌(Tokach)。 在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充足的赖氨酸大有益处。

表2 哺乳期(28 天)消化能摄入量对初产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NRC 据哺乳期母猪体重变化及仔猪日增重,给出总赖氨酸需要量为31.6~58.2 g/d。 在满足氨基酸量的基础上,还应注意饲粮中氨基酸的来源。研究发现,哺乳母猪饲粮中合成(晶体)赖氨酸添加量超过0.075%时,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呈线性增加,断奶仔猪数减少(P=0.08),补加蛋、苏、色氨酸未能缓解以上负效应的出现, 但也可能与此试验中母猪采食量不高(4.6kg/d)而使其它必需氨基酸受限有关。

3.2.2 其他氨基酸需要量

从经验与析因法研究表明, 理想蛋白概念与对生长猪一样适用于哺乳母猪的初产与经产母猪(表3)。

3.2.2.1 哺乳母猪其它氨基酸研究

支链氨基酸它是一组碳链上具有支链结构的中性氨基酸(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ie)和缬氨酸(Val),尤其是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母猪泌乳量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高泌乳量的母猪对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需要量远远高于以前的估计值。 高产母猪对缬氨酸的需要比赖氨酸高,为保证泌乳量和提高仔猪日增重,必需注意缬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

目前,缬氨酸还没有工业生产的商品形式,必须由饲料原料中补充。 所以在制作哺乳母猪饲料时,在满足赖氨酸需要量的同时,尽可能保持高的缬氨酸水平。 能量和氨基酸充足的摄入水平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哺乳期间最大限度地提高采食量是保证这些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关键。

3.3 矿物质、 维生素及亚油酸的需要量(表5)

3.3.1 哺乳母猪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研究

3.3.1.1 钙、磷

虽然NRC 推荐钙、磷需要量在妊娠及哺乳母猪是相同的,且哺乳母猪钙、磷消化率高于妊娠母猪,但因生产中常出现因钙、磷缺乏(维生素D3代谢综合症)导致的母猪后肢瘫痪,损害母猪繁殖寿命,建议配制母猪饲粮时,哺乳母猪饲粮钙、磷水平宜适当高些。

表3 哺乳母猪理想蛋白饲粮必需氨基酸平衡(Lys=100)

表4 哺乳母猪(200 kg)21d 断奶10 头仔猪/窝(校正为母体失重10kg 的日赖氨酸需要)单位(g/d)

表5 泌乳母猪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

每日随乳汁排出钙12~16 g,磷9~10 g;哺乳母猪饲粮中短期(21 d 哺乳期)缺乏钙和磷,对仔猪成活率和断奶到再发情时间间隔两项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影响泌乳性能和随后繁殖效率的是由于母体储存的蛋白质损失, 而不是母体储存的脂肪损失。

要更好地了解维生素D (更确切地说是其代谢产物骨化三钙)像普通激素一样所发挥的作用,请允许我们以一头不能通过摄入充足数量的饲料满足其钙需要量的泌乳母猪为例 (这种情况在大多数高产品种中非常常见)。由于钙摄入量不足以及大量泌乳量,母猪血钙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如得不到及时的补救,母猪可能会四肢抽搐、陷入昏迷,并最终死亡。

对母猪来说非常幸运的是, 它们体内有一种“后援” 机制,这种机制能从骨骼中获取储备的钙进而维持血钙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骨化三醇熟练地参与进来, 以确保母猪血液中有可满足其需要的足够数量的矿物质 (特别是在泌乳前期母猪釆食量相当低的时候)。 不幸的是,过多地从骨骼提取矿物质会对母猪长期的生产利用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总体的繁殖性能。

加拿大(best 1984)研究表明,母猪跛腿病是导致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被淘汰的第三大原因。而钙磷矿物质等如果不足, 将会动用软骨或者硬骨组织中的钙磷。

钙磷的代谢:妊娠期储藏,哺乳时释放!

图1 维生素D 的代谢和25-OH-D3 的主要作用

3.3.1.2 铜

Sevkovic 等用131 头母猪连续5 胎喂饲含铜分别为2.34、4.62、6.50 mg/kg 饲粮试验表明,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受胎率、产仔数)的饲粮铜含量为2.34 mg/kg,而断奶仔猪数、出生重及断奶重最优的饲粮铜含量为6.50 mg/kg。可见,满足母猪最佳生产性能饲粮铜含量远低于满足最佳商品猪的饲粮铜含量, 但母猪繁殖周期内饲喂高铜饲粮未对其繁殖性能产生副作用(Cromwelf 等)。

3.3.1.3 锌

妊娠及哺乳母猪饲粮缺锌降低产仔数、 出生重、血清和组织内锌浓度。哺乳母猪饲喂高锌饲粮提高了乳中锌含量,却降低乳铜含量。

3.3.1.4 维生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和妊娠的维持都需要大量的VA, 但VA 无法穿过血液-卵巢屏障进入卵巢发挥功能, 因此添加大量VA 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β-胡萝卜素能以脂蛋白的形式由血液运输至卵泡中,可转化为VA,还对卵巢具有独特的功能。

维生素A、B12等不足会推迟母猪性发育,影响母猪繁殖力。饲粮中添加维生素可提高子宫、卵巢长度及黄体大小。 母猪缺少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就会造成泌乳量和乳的质量下降;缺乏维生素D,则会引起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 可提高产仔数、母猪血浆、组织、初乳及乳中维生素E 含量,增强母猪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降低仔猪死亡率。饲粮中脂肪的类型与剂量影响着母猪对维生素E 的代谢与需要量,饲粮中PUFA 含量及脂肪含量增加,维生素E 需要量亦增加。 硒与维生素E 对母猪繁殖功能产生协同效应, 对维生素E 边际缺乏的母猪供给充足硒会推迟维生素E 缺乏症的出现, 硒还可促进维生素E 由母体胎盘问胎儿的传递。

饲粮添加生物素提高母猪产仔数、受胎率、断奶仔猪数,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减少母猪肢蹄损伤,改善被毛状况。饲粮中生物素添加水平取决于饲粮类型,研究表明,玉米中生物素的生物学效价高于大麦、小麦、高粱及燕麦。

4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哺乳期蛋白质(氨基酸)或能量摄入量不足将导致泌乳量下降以及损害随后的繁殖性能, 包括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 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降低等等。 采食量是实现哺乳母猪摄取足够营养的关键。如果哺乳母猪采食量偏低,就会动用机体营养储备供维持和泌乳所需, 导致营养输出大于营养摄入,造成体重损失。

4.1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食量所采取的措施

4.1.1 季节

哺乳母猪采食量在季节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夏季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显著下降导致较差的繁殖性能。在我国南方某些猪场,哺乳母猪在夏季采食量不足3 kg,甚至更低。

4.1.2 日粮能量水平

动物具有根据饲料能量浓度自动调节采食量的能力。当采食量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夏季)时,往往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脂肪 (3~5%)以弥补较低的采食量。 提高夏季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措施泌乳期间的总采食量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及随后的繁殖性能之间呈正相关。

4.1.3 日粮纤维

哺乳期间应对母猪饲粮中粗纤维合量加以适当限制。因为高含量粗纤维会稀释饲粮中的能量浓度,会加剧母猪能量摄入量的不足。 此外,纤维过高,会增加体增热的产生,从而加剧母猪的热应激。

4.1.4 妊娠期采食量

妊娠期母猪的采食量对哺乳期采食量影响很大。 妊娠母猪若饲喂过度会导致体脂沉积过多及乳腺发育受阻,还会降低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必须在妊娠期间实行限饲。 但在妊娠后期应逐渐增加饲喂量,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4.1.5 喂料次数

现场经验表明,少量多餐能刺激猪的食欲,这一方法在许多猪场对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很有效。下午最后一次饲喂时可多投一些料,这是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母猪可能改变采食模式而转为在夜间多吃料。此外,将饲料用凉水湿拌亦可明显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保证充足的新鲜凉爽的饮水对高温下母猪采食量的维持亦十分重要。

4.1.6 环境温度

高温直接影响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母猪在较低温度环境里采食量较高。

5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策略

哺乳母猪营养与饲养管理目标: 确保母猪在该阶段有多的泌乳, 使仔猪的断奶体重达到标准要求,以及改善母猪随后的繁殖性能。

5.1 哺乳母猪日粮

5.1.1 添加脂肪

补充脂肪在炎热地区具有实际意义。 由于脂肪的热增耗较少,饲料的净能利用将增加,从而改善仔猪的初生重成活率母猪哺乳阶段生产性能和断奶后繁殖性能。 哺乳期母猪饲粮添加脂肪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营养措施, 补充脂肪能够增加脂肪直接转运到乳腺用于乳脂的合成, 从而减少体脂的动用,此外补充饲料脂肪有助于改善饲料中其他养分的利用。 研究表明,母猪饲粮添加脂肪可提高母猪产奶量、乳中脂肪、维生素A 及生长因子含量、仔猪胴体脂肪含量、仔猪生长速度及成活率(表6)。

表6 母猪妊娠和哺乳期补充脂肪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补充脂肪 比仅在哺乳期补充脂肪其效果更为显著,母猪饲料补充3~5%脂肪是最经济的。 补充脂肪是需要考虑脂肪的品质和脂肪酸的组成。

5.1.2 适宜的粗纤维水平

5.1.2.1 高纤维日粮

由于母猪肠道末端的微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饲料里的养分, 高纤维日粮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采食量。

日粮粗纤维水平增加,会降低日粮能量浓度,为了维持日进食量, 猪通常增加对这种饲料的采食量。 然而,当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超过10%~15%时,由于容积过大或适口性降低使采食量下降。

过多纤维素影响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高纤维日粮含的植酸、草酸盐,及硒酸盐等,会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等,从而影响到钙、磷等的利用率;母猪本身对钙、磷的需求量高,若粗纤维量偏高, 将导致母猪营养失调, 泌乳不正常,泌乳后母猪后肢脆弱等困扰。

母猪为了消化饲料里的粗纤维, 使得肠胃蠕动增加,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猪只本身无法吸收利用,却造成母猪额外的负担与“应激”。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常因“热应激”造成气喘、不安、厌食及发热等现象,导致无乳、缺乳及养猪者经常忽略的“非炎症性乳房水肿”。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太低, 亦会引发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一系列问题。 如:易引起母猪便秘,原因可能是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太长, 水分吸收太多,粪便干燥而引起便秘;另外,工厂化养殖中母猪的胃溃疡等消化道问题, 可能也与日粮纤维素含量太低有关。

对于补充纤维素的问题, 许多生产者和研究者主张对妊娠母猪甚至哺乳母猪, 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在解决便秘等问题的同时,可补充部分维生素。但这种办法在规模化猪场中,会因为生物安全体系的限制等原因而很难具体操作。 实际上也可考虑在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等高品质纤维类饲料,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5.1.2.2 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是含水量高 (75%~90%);所含消化能较低(约1.26MJ/kg~2.5MJ/kg)、粗纤维含量较高(18%~30%);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尤其是赖氨酸含量高,蛋白质品质优于谷物籽实,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和B 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缺乏VD);矿物质含量高。 青绿饲料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并含有多种酶、有机酸、能促进养分消化,调节胃肠道pH,消化利用率高。 为促进哺乳母猪的繁殖成绩和种用年限,每天应饲喂1~2 kg 青料。

但青绿饲料含水量高,体积大,猪对其的采食量有限,可将青绿饲料加工成草粉,用于集约化的猪生产上。

6 饲养管理

6.1 饲养技术

6.1.1 提高饲料的粗蛋白水平。

①仔猪:使母猪提供更多的乳汁给仔猪。母猪饲喂高蛋白质饲料, 其仔猪的断奶窝重比喂饲低蛋白质饲料者约重10%以上。

②母猪: 给予高蛋白质饲料的母猪失重程度会比喂饲低蛋白质的母猪小。

③事实证明: 泌乳期间的母猪日粮的粗蛋白如果保证到17%,可以避免泌乳母猪失重太多,防止繁殖性能变差,以及可提供更多的乳汁。

6.1.2 强化母猪泌乳期间与泌乳后采食量,是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变差的最主要方法

从生理角度讲, 使母猪停奶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断奶后继续进行高水平饲喂及保证足够的饮水。乳汁持续分泌的结果导致乳腺内压增加,乳腺内压增加使乳汁分泌快速有效的停止。 如果将高水平饲喂方式持续到配种,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且对膘情丢失过多的母猪可能是有益的; 断奶后高水平采食量可使膘情差的母猪发情提前。

6.1.3 保证充足的新鲜饮水

哺乳母猪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呈线性相关。 饮水量增加,则采食量也会有明显增加。若哺乳母猪饮水量减少,还会导致母猪便秘,便秘易导致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的机率增加。

6.1.4 环境温度

在高温季节应尽可能地保持产仔舍的凉爽,让母猪在一天中较凉快的时候或选择在早上和晚上饲喂。

6.1.5 仔猪补饲

6.2 管理技术

6.2.1 创造安静的环境

让母猪休息好, 禁止大声喊叫或粗暴对待母猪。 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冬季注意保暖。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开展规范化管理,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要求,制定日常的管理程序,作到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以保持母猪正常的泌乳规律。

6.2.2 运动

母猪在哺乳期间, 休息时间较多, 一天中占70%~80%。 所以,要定时驱赶,使母猪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促进体质健壮,提高泌乳力。

6.2.3 饲喂次数

定量饲喂哺乳母猪饲喂的次数应增加, 坚持少喂勤添,一般日喂3~4 次。泌乳高峰时应增加饲喂次数,每次间隔要均匀,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营养需要。 禁止喂霉变饲料,或突然变换饲料。

6.2.4 保护乳房和乳头

按摩乳房,促进其发育:要经常检查,防止发生乳房炎。在带仔数少于乳头数时,要训练一头仔猪吮吸几个乳头, 尤其要训练仔猪吮吸母猪乳房后面乳头,防止未利用的乳头萎缩。如果产仔数过少,可采取并窝的办法,使乳头得到充分利用。 后备母猪在头胎时,更要充分利用乳头。

6.2.5 开展群饲

为了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一些地区的种猪场对哺乳母猪开展群饲,并取得了成功。开展群饲必须根据哺乳期的特点进行合群管理,并注意以下几点:母猪分娩后5~7 d, 分别把3~5 头母猪按个体大小、强弱、性情、产期、产仔数和仔猪大小相近的并为一圈,合群前带仔一起放牧或运动,使之熟悉,然后合群,合群后要加强管理,防止咬架。

7 猪繁殖障碍病

7.1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广、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的急性传染病。 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道而传染。本病呈暴发性流行, 潜伏期2~4 天, 一般先死亡1~2 头无明显临死症状和病变的猪, 不久便波及全群。

诊断要点:

精神沉郁,行动缓慢,常钻草窝;

食欲减损,饮欲增加;

初便秘→腹泻(腥臭);

皮肤上有暗红色出血点;

公猪阴积尿,呈米汤样;

眼结膜发炎,有浓性分泌物;

小猪肌肉发抖,有神经症状;发病后一周左右死亡。

剖检变化:皮肤、粘膜小点出血;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外观;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呈锯齿状;大肠(回肠)有钮扣状溃疡。

目前猪瘟的发病特点: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者很少见:

慢性少见;长期拉稀,或者腹泻便泌交替;回盲瓣有扭扣状溃疡。

繁殖障碍性猪瘟: 母猪不表现临床症状→血中带有大量病毒→造成病毒血症→通过血液感染小猪→引起流产、 死胎、 木乃伊化或产弱仔→带毒→形成温和性猪瘟。

防治措施:

血清学检验:把带病毒的母猪淘汰;

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仔猪发病的建议紧急防疫(疫苗疗法):

建议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仔猪:5~6 头份/头,30 日龄猪:8~10 头份/头;

建议紧急接种鸡新城疫I 系苗: 鸡的80~100倍剂量;

建议配合注射VE 亚硒酸钠合剂: 仔猪3~5 ml;中猪5~8 ml。

7.2 伪狂犬

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症状。

诊断要点:

各种动物都发病;一年四季均发,但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

猪(母猪):症状不典型,仅见上呼吸道卡他,食欲下降;

母猪早期感染,一周后流产;

母猪中后期感染,则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到怀孕结束时才流产,或产弱仔等;

母猪长期食欲不振、发热;

产出的仔猪一周后出现神经症状(转圈、后退等),死亡率高(2 周龄病死率100%,3-4 周龄病死率50%左右)。

剖检: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肝、脾、心脏、淋巴结、扁桃体上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数量不等,大小不一;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炎症;胃肠粘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鉴别(动物接种试验):

无菌手术取脑、脾,生理盐水制成1:10 悬液,加双抗1000u/ml,置4℃冰箱过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1.0ml,皮下接种家兔。

若:接种后2~3d,注射部出现奇痒,同时家兔发病,表现为不安,角弓反张、极度衰弱,呼吸困难、流涎、四肢麻庳,2-3d 死亡者。

血清检验:防制措施

①引种时,一定要进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方可入场;

②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猪场, 用狂犬病疫苗(K61 弱毒苗)预防接种;

③对正在发病的猪场,全群进行紧急接种(弱毒苗);

④紧急消毒、驱杀蚊蝇等。

7.3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该病是由莱利斯塔德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流产、死猪、胎儿木乃伊化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猪的传染病。

诊断要点: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

此病传播迅速, 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经呼吸道、空气、接触传播,怀孕母猪对仔猪可垂直传播;妊娠母猪:妊娠100 天后,突发厌食;发病类似流感,喷涕、咳嗽;部分母猪体温升高(40℃左右),呼吸困难,仅2%的病猪耳尖、耳边呈蓝紫色;急性感染时, 大批母猪在妊娠100~112d 发生大批(20~30%)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早产母猪分娩不顺,母乳减少;病后恢复的母猪,有的发情期明显趋长,但多可配种怀孕。

哺乳仔猪:对刺激敏感升高;四肢外展,卧地、肌肉颤抖; 早产弱仔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或2~3d 后多发腹泻;死亡率30~100%;部分仔猪呼吸困难,耳朵发绀,或有败血症等。

断奶仔猪:大多有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的下痢、关节炎、或眼睑肿胀;多因继发感染细菌性痢疾而死亡,超过20%;未死仔猪长期消瘦,生长缓慢,成为僵猪。

育肥猪:临床表现类似流感、暂时性厌食和轻度呼吸困难,采食量减少,增重缓慢。

公猪:食欲不振,乏力、嗜睡、精液品质下降。

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

建议防制措施:

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封锁疫区,消毒,处理好病死猪。

调整日粮: 提高矿物质量:Fe、Ca、Zn、I、Se、Mn,增加5~10%;提高维生素量:VE 增加100%,生物素增加50%,其他维生素增加5~10%。平衡好氨基酸。母猪临产前20 天,每头给阿斯匹林8 g,3天给一次,至分娩,以减少流产。 认真做好各种病的免疫工作,防继发感染。对病仔猪进行对症性治疗。

增添平衡免疫力的药物:贝利健、万金组合等。

7.4 细小病毒

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繁殖障碍病之一,特别是以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而母猪无明显症状为特征。

本病80 年代初传入我国,对外来品种的猪危害大,中国猪无明显影响。

诊断要点;初产母猪危害最大;母猪无症状,分娩时全部死胎;产出的活仔猪,带病毒,导致病毒血症;母猪配种困难,交久不孕;公猪亦带毒(在精索、精液中)。

建议防制措施:加强检疫:特别是购进猪时;对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接种,有三种灭活菌和油苗;为保证质量,提高免疫力,隔二个月再打一次。自然感染猪,第二年可不打苗,第三年再化验,抗体不行了再打。 本病流行区,可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

7.5 猪日本乙型脑炎

本病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被感染的怀孕猪者可引起流产、产死胎、公猪睾丸炎,大多数猪不显症状,仅少数猪呈现神经症状。

诊断要点: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炎热的7~9 月最多发,呈地方性流行。 初产母猪最易感: 流产、 死胎(100%)。

妊娠母猪只有发生流产或分娩时才显症状:有的预产期延长;有的发育正常产出弱仔,产后不久即死;有的分娩过程中死亡;有的胎儿大因脑水肿而死;有的呈木乃伊或畸胎。公猪高热后常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

建议防制措施:

免疫接种:后备种猪在蚊子到来前1~2 月(约每年4~5 月初), 用乙型脑炎弱毒苗接种一次即可,必要时打第二次。 处理好病死胎儿:深埋.消毒污染场址。

猜你喜欢
哺乳泌乳饲粮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会哺乳的树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