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抗痨颗粒对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病灶吸收的影响

2021-03-31 10:05张欣欣
天津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吸收率肺结核病灶

张欣欣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450000)

肺结核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就诊首发症状多为咳血,易使病灶扩散传播,严重威胁患者自身及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常规西药,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易引发交叉耐药、副作用多等问题。白百抗痨颗粒是由白及、三七、百部等多味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具有养阴清热、敛肺止咳功效,在肺结核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白百抗痨颗粒对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痰菌转阴时间及病灶吸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0 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90 例,依据掷硬币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7)。观察组中男29 例,女18 例;年龄38~79 岁,平均年龄(58.71±7.43)岁;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28±0.69)年。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龄37~78 岁,平均年龄(58.76±7.51)岁;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23±0.64)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①诊断标准:西医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肺结核诊断标准[2];中医符合《中医内科学》中肺结核诊断标准[3],辩证分型为阴虚火旺证,主症:咳呛气急、时时咳血、痰少质黏;次症:消瘦乏力、盗汗少寐、骨蒸颧红;舌脉:舌红绛、苔薄黄,脉细数。②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肺结核诊断标准;经X 线胸片检查均确诊为肺结核;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痰液细菌涂片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均伴有咳血等症状。③排除标准:入组前3 月内用过相关免疫调节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其他肺部疾病;存在精神、血液、消化系统等疾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利福平口服,0.45 g/次,1 次/d;异烟肼口服,0.3 g/次,1 次/d;吡嗪酰胺口服,0.25 g/次,1 次/d;乙胺丁醇口服,0.75 g/次,1次/d。小量咳血患者(24 h 咳血量<100 ml)则静脉注射止血芳酸0.1 g/次,1 次/d,止血敏30 ml/次,2~3 次/d,连续用药3 d;中量咳血患者(24 h 咳血量100~500 ml)给予6 U 垂体后叶素静滴,大量咳血患者(24 h 咳血量>500 ml)给予输液泵持续静脉泵入垂体后叶素。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百抗痨颗粒温水冲服,15 g/次,2~3 次/d,大量咳血患者需解除禁食后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3 个月后,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率,评价标准:显著吸收:病灶明显缩小,且吸收程度>原病灶直径1/2;吸收:病灶有所缩小,但吸收程度≤原病灶直径1/2;不变:病灶大小无变化;恶化:病灶出现扩散。总吸收率=显著吸收率+吸收率。②记录并比较两组咳血、结核中毒症状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③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关节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采用秩和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灶吸收率比较 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灶吸收率比较 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血停止及结核中毒症状好转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关节痛1 例,胃肠道反应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出现关节痛2 例,胃肠道反应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为临床多见慢性传染病,具有易反复发作、播散等特点,不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也加大了我国公共领域卫生管理难度。目前临床多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常规西药治疗,虽有强效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易对患者肝肾带来较大负担,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且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交叉耐药问题已普遍存在,易导致患者中断治疗,故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有着重要意义[4,5]。

肺结核伴咳血依据其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于“肺痨”、“肺疳”等范畴,其病因为痨邪客肺、阴虚肺热、肺失清润,故临床治疗中应遵循抗痨杀虫、补虚培元等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灶吸收率较高,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肺结核伴咳血患者应用白百抗痨颗粒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病灶吸收,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白百抗痨颗粒是由红大戟、白及、三七、百部、薏苡仁、浙贝母等多味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其中,红大戟具有解毒散结、健脾固元之效;薏苡仁具有化湿祛邪、清热补肺之效[6];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效;三七具有活血止血、补虚强体、化瘀定痛之效;百部具有止咳化痰、温润肺气之效;浙贝母具有辛散清热、化痰解毒之效,方中诸药配伍,共达补益生肌、抗痨杀虫、补虚培元之功。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可使肌体毛细血管张力提升,促进血小板释放止血、凝血物质,从而利于快速止血[7];百部根中含有多类生物碱,对人型结核杆菌、肺炎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减少呼吸中枢兴奋,达到止咳平喘目的[8]。

综上所述,肺结核伴咳血患者应用白百抗痨颗粒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病灶吸收,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吸收率肺结核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浅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周期性结构的石墨烯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研究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