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2021-03-31 04:29赵丹
作文·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家人年货味儿

赵丹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近了。

春寒料峭,春节来到。天气仍是寒冷,但人们的脸上挂着喜洋洋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回望度过的十几个春节,我最喜欢的还是小时候在村里和亲戚朋友一起过大年。

进入腊八,年味儿便在苏北小镇上弥漫开来。

家家户户响起剁饺子馅儿的声音,街道上的小贩拉着长腔大声吆喝著:“来看一看瞧一瞧了!……”置办年货的大人们喜笑颜开,见了面互相道一声“新年好”,问一句“家里年货办齐了没”;小孩子们跑着扔摔炮,鞭炮“噼里啪啦”,孩子们嘻嘻哈哈……

一大清早,睡眼蒙眬中看到爸爸妈妈给姥姥拜年。“妈,新年快乐!”爸爸妈妈一起给姥姥下跪,磕头。姥姥笑得合不拢嘴:“好孩子,快起来。”眼眸里溢出明媚的春光。起床后,我也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姥姥磕头,收到姥姥给的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

大年初一要拜大年,这是习俗。拿走爸妈放在床头的红包,吃了汤圆,又吃了甜糕——把嘴吃甜了,就能说出吉祥话。我背上空书包,先到哑巴阿叔家拜年。

阿叔家有极好吃的花生糖,若是能从他家要来一颗花生糖,可够在玩伴中炫耀一阵了。“阿叔,恭喜发财!”我满脑子想的都是糖,却听到阿叔“啊啊”的呵斥,他指着我的手势一脸愠色——我将作揖做成了双手合十状(这是祭奠先祖时的姿势)。我拔腿便跑,寻找下一个目标。

镇北有位教书先生,是父亲的老师,哪怕在新年,他也从不露出笑容。父亲让我去老先生家拜年。我有些胆怯地提着礼品前行,到了老先生家,怯生生地放下礼品,给老先生拜年。老先生并不多言,给我一个红包,随手抓了一把花生糖放在我的口袋里。回去的路上,我被大红色的舞狮吸引,便跟着舞狮队走遍了镇南镇北的各户人家。

傍晚,爸爸耳后别着一根烟回来了。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听爸爸讲拜年途中的见闻:谁家新建了三间大瓦房,谁家的儿子结婚了,谁家的女儿今年回来了……忽听妈妈大叫一声:“我吃到糖饺子了!”全家人都大笑起来。我着急了,连忙找福饺子。听到姥姥“哎哟”一声,原来硬币硌到了姥姥的牙齿——夹有硬币的福饺子被姥姥吃到了。

晚饭后,全家人坐在屋里看春晚,柔和的月光探进窗棂,微风吹拂着窗纱。窗外鞭炮骤响,五彩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温馨的年味儿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绽放。

曾有人说,中国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却不这么认为。瞧,祖辈的年味儿在儿孙的团聚和如约而至的春晚里,父辈的年味儿在置办年货走亲访友中,小孩子的年味儿在饱含祝福的红包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中国的年味儿要细细地品,它的背后是“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归家心切,是“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的欢腾热闹,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文化传承。中国的年味儿跟随时代的步伐,换了种方式,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传递。

(指导老师 赵桂珠)

简 评

农村的年最有年味儿,这些年味儿藏在绚烂的烟花、真诚的祝福、甜蜜的糖果里,藏在磕头拜年、作揖行礼、吃福饺子等习俗里。文章选取了过年的诸多方面,看似很散,但以时间为序,有一条线索将其穿了起来,散而不乱。清早家中磕头,白天去长辈家拜大年,晚上家人团聚,其间有视觉盛宴——欣赏舞狮表演,有味蕾享受——吃花生糖,也有险些被揍的小惊吓……内容丰富,犹如一幅幅风俗画。结尾收束全文,点题有深度。

(余东芳老师)

猜你喜欢
全家人年货味儿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土味儿”拼多多
抓鸭子,抓到了吗
让全家人共享Hi-Fi音质 DALI(达尼)OBERON C系列
味儿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花样年货
全家人的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