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招投标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再思考

2021-04-01 01:33赵辉
中华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投标招标教材

赵辉

在2006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招投标高层论坛上,笔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投标准入管理和投标文件中虚假资料的甄别》论文被各大网站转载,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时隔十五年,有的问题已改善,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少。

笔者在总结十多年的工程招投标教学和招投标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发现课后学生仍弄不懂招投标(或工程承揽)中的各环节的因果问题和工作的彼此关联,及教材内容与实际市场不太适应的问题,以及招投标实际工作中专业人员认知上的不足。现结合市场的应时需求和工作规范要求,就理论教材的完善、电子招标平台技术提高及完善和加强交易中心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一、工程招投标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内容完善

目前,已有的工程招投标教材或类似书籍,只注意到每一模块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建设工程市场、工程招标、工程投标、施工合同签订和施工合同管理这五块内容是属于工程招投标(或工程承揽)和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应有着工作逻辑、各环节因果关系和项目任务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已有教材的使用、收集和了解,笔者认为现有教材普遍存在新知识更新不及时、有些法律已经废止或无价值、地区特点过于明显、某些做法已改变或过时等问题。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最早牵头开设工程招投标课程和出版教材的高校,主持教育部《工程项目承揽与合同管理》课程资源库项目建设(笔者是项目成员),因此,经过多年教研且结合市场现状,今后教学内容拓展和教材完善的方面如下:

1.关于课程再完善和教材编写原则

(1)树立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和工作实务节点构建课程和教材体系新模式的编写原则。采用与传统教材不同的书写逻辑,突出工作业务逻辑、各环节因果关系和工作的彼此关联。以“项目情境驱动”设定单元内容,按照实际工作业务内容为板块分别展开内容,以“专业内容模块”衔接各章之间的关系,突出显著的工作实务性、内容实用性、教材适时性和任务概要性的特点。

(2)通用性、实用性、时代性和应时性原则。按照现实市场的需要,符合日常实际工作内容,课程内容要以时俱进,跟紧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调整。删掉教材中过时、没有实用价值、繁琐、过于概念化的内容,如一些旧法规、地区特点过于明显的做法等;及时更新更符合实际工作的流程及实务,如网上预审、IC卡准入、电子招标平台运用、国际工程等内容。

(3)既体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又有涉及各专业的广泛性。教材主要用作高校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专业用教材,也可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用书。

(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原则。坚持以培养客观适时、实用为主、工作技能为本的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降低理论难度要求,强化对学生进行工作实务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采用最新的招投标标准和法规,体现近年来国内外工程项目承揽的新举措、新发展和新成果,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5)易教易学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规律与专业特点,内容编排上循序渐进。

(6)项目任务驱动性与学习情境进度同步的原则,符合实际工作的流程与逻辑关系。

(7)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规律与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注意章节内容的过渡衔接与循序渐进,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和专业的广泛性。

(8)注重教材的引导性与内容的延伸性。可结合网络的海量信息进行引导性链接或提示性解释,这在未来的实务性课程里都很有必要。这有助于学生拓展书本中关联的知识点,也是教材拓展的新亮度。

2.要明确课程的具体实际的关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工程项目承揽的能力及合同管理的能力与实操技巧,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和明显促进作用。并对后续的专业课起着引领和牵动作用。因此,除大纲的要求,要明确课程的具体的关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学习要求。如编制资格预审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评标实务、合同谈判与草签、工程签证、工程索赔等具体的关键能力。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内容应围绕招标和投标的关键工作,并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为目的来进行。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实操技巧、工作实务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教学方面,将编制招标和投标文件的大作业贯穿始终。

3.对已有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增减更新

(1)在“建设工程市场” 内容中,增加“运作环境”,对法律环境、经营环境、国内外经济环境、政府管理环境等进行补充。作为学习理解的过渡环节。

(2)在项目招标程序中,在投标文件的评审与定标环节之前, 应让学生了解招标方(或建设方)的开标准备工作项目和具体评标标准内容。这一点很重要,以往教材都没有这些内容。

(3)在投标内容中,增加开标中的投标要务、实例分析、投标文件实物内容。在投标决策与技巧内容里,除了投标策略、报价技巧等,还要求学生对投标过程中的机会和关键环节能够进行把控。

(4)在项目投标内容中,增加国际工程投标,包括程序、报价、投标实务和报价实况分析,以适应国家涉外工程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5)合同管理方面增加的内容:施工合同要约与承诺的关键控制,包括避免合同笔误和口误产生的风险与陷阱、合同要约与承诺的关键问题纪要、合同签订时的工作自检和失误补救措施等。在施工合同签订中,包括合同签订中的风险规避,包括签订书面内容风险、签订价格和支付方式风险、合同潜在条件风险、合同签订主体风险和签订过程风险,等等。

(6)在国内施工合同的管理内容中,主要增加静态与动态管理概念,理解原始合同、成长的施工合同、施工各阶段合同管理、竣工后的全部合同文件等。

(7)在国际FIDIC合同内容中,参照最新的国际施工合同样本调整内容。

(8)对旧数据、老做法、旧概念、淘汰的程序、简化的流程、旧示范文本、旧政策与辨析、过去的环境条件、过时案例等更新。在教材后,要附录现行法律法规摘录、招投标规范文件、实训任务书等, 更好地体现课程内容的应时、全面和完整。

二、电子招标平台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

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在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电子招投标,电子开标、评标和中标,信息共享与公共服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该办法是我国招投标行业的里程碑。虽然对解决当前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保障电子招投标活动安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引导,转变行政监督方式等方面起到很好作用;但是,这同时也对招标平台网络技术和软件质量水平,监管机构的在监督上的可操作性、应时性、及时性和正确性,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的遴选和实际甄别,等等,都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大家依赖网络之后,背靠背的电子招标平台,对技术的稳定要求很高,其中网速、软件升级、网络安全性、内容应时性、技术专属性、抗风险性、客户适用性与友好舒适性,等等,都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这已不是招投标工作单方面的问题。

三、避免站外有“窗口”和加强管理人员真伪甄别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学习

现在的交易中心已实行集中办公,如报建登记部、招标办、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站、交通、园林、人防、城管、房地产、建筑管理、 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政府执法监察等部门聚集在市场内联合办公,为建设各方提供从工程报建、招标投标、监理委托、质量监督、合同备案、开工审批等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一条龙服务。但仍不全面,需要真正落实“一站式”的公开化办公,避免站外有“窗口”和隐性的腐败发生。

正因为现在的建筑交易市场管理日益复杂和部门集约化,面对大数据和大量的网络真假信息需要处理。所以,必须使工程管理做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为此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知识(特别是对证件真伪甄别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和较高业务素质的队伍,强化执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新知识新技术水平,加强网络运用技术与证件甄别专业技术的学习,今后这应是常态化的大事。参考国际上一些通过实践证明而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招投标市场专业人员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学习,使他们最终通过严格的执业资格考试,才能使管理走上正规和专业化。

猜你喜欢
投标招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