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4-01 23:06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六医院消化科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肠镜电凝息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六医院消化科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可行性和效果,为结肠息肉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结肠息肉疾病患者,共70例。结合结肠息肉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组(n=35)、观察组(n=35)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结肠息肉患者采取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观察组结肠息肉患者配合黏膜下注射治疗。对比2组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组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应激、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息肉疾病临床常见,采取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的同时配合黏膜下注射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机体应激、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是结肠息肉有效的治疗手段。

结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疾病代表,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多为良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工作的普及,提升了疾病的检查准确率,尽早治疗避免了疾病的恶性病变风险[1]。结肠息肉是多种原因形成,可能是肠道长期炎症状态下结肠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发生的异常增生,患病情况下患者有排便困难以及便血等症状,从而影响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当前,在肠镜技术发展下,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此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可以有效隔离黏膜、固有肌层,减轻炎症因子水平影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基于此,本文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结肠息肉患者,经肠镜检查证实,患者有手术指征,患者和家属签署手术方案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了手术禁忌患者、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传染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此次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6月~2019年8月,共70例,结合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患者年龄35~66岁,平均(53.0±6.8)岁;患者病程2~18个月,平均(7.0±3.0)个月;息肉直径区间14~140mm,平均(60.0±13.5)mm。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53.2±6.2)岁;患者病程3~16个月,平均(7.3±3.2)个月;息肉直径区间14~142mm,平均(60.0±13.5)mm。2组结肠息肉患者病程、性别、年龄以及息肉直径情况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结肠息肉患者术前1d进食半流质易消化食物,12h禁食,4h禁水,术前8:00口服硫酸镁溶液(25%)清理肠道,30min后口服复方氯化钠(1L)直至排水样便。

观察组:为结肠息肉患者开通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丙泊酚静脉推注麻醉,麻醉成功后置入肠镜了解结肠息肉患者的解剖位置、直径,光亮定位后于患者结肠息肉根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1:10000),息肉基底隆起后行高频电凝以及电切切除,息肉残端电凝止血并以网篮取出。

对照组:不应用麻醉药物,插入肠镜后观察结肠息肉位置、病灶范围,暴露并提起患者的息肉,行高频电凝以及电切切除,息肉残端电凝止血并以网篮取出。

术后,监测结肠息肉患者生命体征,禁食并补液,予以患者康复指导,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结肠息肉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应激、炎症反应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结肠息肉患者计量型指标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SPSS21.0计算后P<0.05,证明结肠息肉患者观察指标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结肠息肉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26.0±5.0)h、创面愈合时间为(24.5±4.0)d、住院时间为(5.0±1.0)d。

对照组:结肠息肉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30.3±5.5)h、创面愈合时间为(32.5±4.5)d、住院时间为(8.5±1.5)d。

结肠息肉患者以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t=5.7166、5.6225、7.8609、11.4858,P<0.05。

2.2 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结肠息肉患者术后Cor为(121.50±7.50)ng/mL、ACTH为(35.45±2.75)pg/mL、ATII为(41.50±4.30)ng/mL、NE为(0.40±0.05)ng/mL、IL-1为(17.33±1.05)ng/L、IL-6为(93.65±3.05)ng/L、CRP为(2.85±0.50)mg/dL、TNF-a为(30.60±2.20)ng/L。

对照组:结肠息肉患者术后Cor为(147.60±7.45)ng/mL、ACTH为(43.30±2.80)pg/mL、ATII为(51.35±4.05)ng/mL、NE为(0.58±0.06)ng/mL、IL-1为(25.45±1.20)ng/L、IL-6为(117.18±3.20)ng/L、CRP为(5.75±0.55)mg/dL、TNF-a为(52.35±2.35)ng/L。

结肠息肉患者以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t=14.6065、11.8334、9.8652、13.6346、30.12173、31.4895、23.0816、39.9725,P<0.05。

3.讨论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常用于结肠息肉疾病治疗中,无痛环境下手术减轻了患者的身心不适感,患者接受能力好、配合能力高,从而减轻了周围组织损伤风险[2,3]。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机体分泌应激激素,促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4]。王军生,王屹然研究指出,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满足肠息肉患者的治疗需求,对比单纯手术治疗,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机体应激、炎症反应[5]。

综上所述,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在减轻肠息肉患者机体应激、炎症反应的基础上加速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肠镜电凝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