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航空装备修理企业设备全寿命管理思考

2021-04-03 11:49王永余震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7期
关键词:装备设备管理

王永,余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93131 部队,北京 10084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航空装备修理企业,设备是重要生产资料,是装备修理能力构成要素之一,呈现品种型号多、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维保要求严等特点,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航空装备修理质量效益,影响飞行安全。因此,航空装备修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设备建设和全寿命管理工作,坚持以优质高效修理保障为目标,以装备修理能力建设为牵引,以体系融合、系统配套为导向,抓好设备立项论证、研制采购、运维管理等工作,全力满足装备修理任务需求,促进装备修理提质增效。

1 紧紧围绕修理能力,统筹谋划设备发展建设

1.1 注重体系管理

将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企业决策层领导下,由设备管理部门总体牵头,构建要素齐全、协调顺畅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在设备立项、实施、使用、维护等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和高效运行机制。在组织体系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组织专业力量开展设备资源规划与配置管理,协调各部门、各车间进行设备综合利用效能及绩效评价,群策群力加强设备全寿命管理。

1.2 注重技术领先

在筹划设备建设时,应根据企业发展态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选型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功能拓展性和系统匹配性,重点配置支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及工程化应用所需的新设备,设备性能体现行业先进水平。积极开展数字化、柔性化修理线建设,推动自动化设备、智能物流、工业网、5G 网络等在装备修理领域应用,支撑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修理转型。

1.3 注重自主可控

遵循“技术先进、生产适用、运行可靠、便于维修、经济合理”的原则,优先选用国产设备,其核心元器件及软硬件、原材料等尽可能完全自主可控。因设备精度、工艺技术等原因确需选择进口设备时,应约定后续备件保障、软件升级、设备资料等条款及渠道,以支撑装备应急修理任务,支撑企业自修、自制能力拓展,避免设备保障受制于人。

1.4 注重统筹协调

增强设备投入的系统性、综合性、长远性,统筹兼顾修理线建设与技术改造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年度投资计划、老旧设备升级改造与新设备研发添置、立足自身形成能力与就近就便外协外委等关系,提高设备投入产出比,推动企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1.5 注重建管并举

坚持一手抓设备规划建设、一手抓设备使用管理,从装备修理保障需求根本出发,统筹规划设备研制开发、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同时加强设备管理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实行设备需求论证、立项评估、采购配置、验收投用、使用维护、报废处置全寿命系统化管理,充分挖掘现有设备功能应用潜力,提升设备完好率和综合利用效能。

2 紧紧围绕规划计划,稳步推进设备项目实施

2.1 强化需求论证

积极顺应市场需求,以快速形成新装备修理能力为牵引,从装备技术状态、产能及安全、经济性等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开展论证。宏观上,统筹整条修理线设备资源,结合装备修理全流程,从产品加工量、工艺流程、生产节拍及产能、工艺布局和物流等系统性开展需求论证;微观上,重点论证产品技术指标、产品和人员及环境安全,相关防差错设计、风险防控等需求。

2.2 强化立项评审

在企业内部,以各专业技术骨干为主体,建立设备论证评估专家库,针对设备立项需求抽组相关专业专家,同时邀请同行业专家成立评估小组,对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查评估。必要时,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重要设备立项评估工作,充分利用其技术、专业、信息优势,提高评估质量,有效规避项目风险。依据评估结果,按照规定管理权限严格办理项目审批。

2.3 强化项目推进

严密组织技术指标及要求确认,严肃规范招标及评标活动,严格控制采购研制周期,确保设备符合产品需求、各环节合规合法、周期可控。区分一般设备与关重设备、国内采购与国外引进、升级改造与开发研制等不同情况,分类分级实施项目管理,做好合同签订、生产交付、安装调试等节点考核,及时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2.4 强化工程验收

建设项目达到合同约定技术指标后,方可进行试验验证及验收,大型设备、自动化产线、整机测试设备在完成建设后应先进行预验收,经工艺试验、产品试生产合格且运行稳定后才能正式验收。对于大型非标设备研制,还应对照技术协议定期开展阶段预验收,确保研制的设备符合产品设计要求,投产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3 紧紧围绕运转效率,扎实做好设备使用维护

3.1 规范操作使用

规范编制设备操作手册,明确安全操作流程、方法步骤,做到有章可循。定期开展设备操作培训带教,增强一线修理人员业务能力和实操技能。采用图文并茂形式,逐一设备对应展示清洁清扫要求、润滑工作操作说明、计量器具及承力件定期工作内容及要求、主要部位点检和巡检内容等,同步采取交叉互检、班组长把关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差错。

3.2 规范维修维护

规范编制设备维护手册,设备使用单位严格按手册开展日常工作,防止设备过修和失修。梳理和修订关重设备巡检单,切实做好使用前、中、后例行检查并作日点检记录,及早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建立设备配件应急筹措渠道,特别是关重设备保持一定备件安全库存量。推行预防性维修保障模式,以关重设备或“独子设备”为重点,制定预防性维修方案,纳入定期维修计划及日常保养工作,提前预判,提前处理,降低设备故障率。

3.3 规范数据治理

建立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可视化管理、信息共享、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实时反映设备使用维护信息。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档案、设备维护维修数据库,做好设备使用工时和故障、维修方案等数据统计分析与利用,动态展示各使用部门设备使用情况,为设备预防性维修、科学排产做好数据支撑。整合设备管理流程,使工装设备立项、采购、使用、报废等业务流程可视化关联,保证每台设备全寿命过程的动态管控,打通数据传递渠道,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质量。采用MDC 等手段,实现设备的联网管控,对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停机时间、利用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科学直观地反映设备利用效能。

4 紧紧围绕风险防控,突出抓好设备安全管理

4.1 厘清管理责任

立足设备全寿命周期,聚力设备综合利用效能,厘清论证、实施、验收、使用维护、维修保养、资产管理等各环节职责,健全设备管理责任体系,压实设备主管部门系统化管理责任、使用部门安全操作和日常维护责任、维修部门故障处理和预防性维修保养责任。推行设备使用维护包机人制度和维修包机人A/B 角管理模式,落实产品技术员产品及设备技术需求责任、设备技术人员技术评估确认责任、包机人设备现场管理责任、资产管理人员设备资产管理责任。

4.2 完善管理制度

持续推进设备立项论证、项目实施、使用维护、资产管理、报废处置等工作制度与流程优化,既确保快速、优质配置资源,又保证高效、安全使用设备。依法依规确定设备采购方式,具备条件的优先采取竞争性采购,加强过程监督,防控廉政风险。建立分级巡检、定点巡检和组合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隐患问题。制定完善设备报废处置制度规定,规正处置方式和渠道,搞好残值回收、利用。

4.3 健全激励机制

开展设备管理与使用维护先进评比,正向激励全员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鼓励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手段创新,对设备进行自主维修或升级改造,根据产生效益予以专项奖励。将设备完好、使用维护、维修保障等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本着按劳分配原则健全奖惩制度,激发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

4.4 筑牢安全基础

常态开展全员安全防事故警示教育,使设备管理职责和安全制度规定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抓安全、事事想安全、时时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对操作人员、设备状态、运行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研判,特别关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高风险部位,检查防雷、防静电、消防等系统可靠性,从源头追溯并根除隐患。积极推行设备安全可视化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状态,实现安全风险自动预警和及时隔离,防止安全事故问题发生。

5 结语

航空装备修理企业设备全寿命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纵向各级、横向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体系融合、实现系统配套;需要从立项论证、项目实施、投产使用、运行维护直至报废处置,进行全链条、不间断管理;需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航空装备修理企业全面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装备设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