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火灾事故成因分析及安防措施研究

2021-04-03 11:49吴金浪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7期
关键词:工艺设备动火石油化工

吴金浪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车间,黑龙江 大庆 163711)

石油化工生产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材料,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反应之后加工工艺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在实际上,因为石油化工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原材料所具有的易燃易爆特征,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引发火灾事故。所以为了能够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积极完善火灾安防措施,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期间火灾的成因分析

1.1 可燃物存在不安全状态

从火灾的成因来看,只有在可燃物、助燃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引发火灾,而在石化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不安全因素存在,最终导致火灾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在高温环境下降压、降温的速度较快,此时温度的骤变可能导致管道或者设备发生变形现象,而这种物理变化会导致可燃物质泄漏。(2)被检修设备与管道阀门的关闭不到位,无法按照安全生产规定设置盲板,最终造成可燃物的泄漏。(3)在设备清理、置换过程中存在缺失,设备检修前未彻底清理内部的液体燃气等,留下安全隐患。(4)未将管道或者设备内的残留物放置在指定地点;或者置换后的气体未被排入到安全场所中。

1.2 未严格控制点火源

点火源控制不严格也是引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常见点火源包括:高温物体、静电火花、明火源、撞击与摩擦火源等。具体为:(1)因为机动车排气管未安装防火帽,这种违章操作将会产生明火源。(2)在喷灯、电焊等维修中工作人员未按照危险等级办理动火批准手续,最终在禁火区内采取了动火作业行为,可能导致火灾问题。(3)在设备搬运以及吊装等维修过程中因为拖拉、摩擦以及碰撞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火花。(4)物料在破裂处产生的火花。

1.3 缺乏防护用具,未落实消防监督体系

(1)在化工设备检修过程中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部分石化企业未准备充足的防护设备。(2)部分检修人员缺乏安全认知,未正确认识到防护用品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导致在检修期间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3)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不到位,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在检修过程中频繁的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4)检修工作不充分,在交叉作业期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往往会因为交叉作业中的失误而引发火灾等安全事件。

1.4 未按规定进行动火化验分析

化工设备所处理的物料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在动火前应对动火现场周围环境或动火设备内的易燃易爆介质进行化验分析,动火化验分析不能过早,应在动火前半小时进行化验分析且合格;如果中断动火在0.5h 以上,应重新进行进行化验分,连续动火作业每隔4h 至少分析测爆1 次。

1.5 未及时清除动火区周围可燃物

在动火区周围15m 范围内,不得有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且不得有工业下水井和污水池。

1.6 特殊的作业环境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作业过程复杂,这是因为化工生产过程本身具有腐蚀性、高压以及高温等特征,在这种环境下会导致化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侵蚀、破坏,并且随着生产过程的持续,这一问题表现的会更加严重。同时化工生产过程也具有作业量大的问题,很多水池、炉具、塔等设备的种类繁多,且规格不同,针对化工企业所面临的任务重、加工时间短的现状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需要检查的内容很多,但是因为条件有限而无法彻底检查。

2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2.1 落实设备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

针对工作人员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失误操作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落实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尽可能的降低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其中的要点包括:(1)落实检修停车的安全处理工作。工作人员在按照预定的方案停车之后应有计划的执行泄压操作,而在压力未泄净之前严禁拆卸设备。管道内的物料应充分抽净、倒空并排放至指定位置;严格按照检修标准控制降温与降量速度,避免因为温度快速变化而引发变形、损坏等情况。(2)在设备停车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消除诸多危险因素,尽量在常温环境下检修;针对高温、易爆炸、易燃烧等介质需要在近塔端加设盲板;而对于有害、易爆的气体需要及时清洗等。(3)在检修过程中落实严格的动火审批机制,控制检修中的火源,考虑到所有在禁火区内的切割以及焊接操作都有可能产生火花并引发火灾,所以在操作前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许可证”,确保在作业过程中的各类消防措施合理、可行,在审批结束后才能进行检修作业等。

2.2 强化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降低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这也被认为是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能够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在检修过程中应该通过人员培训的方法深化全体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理解,最终合理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在石化工艺设备检修中降低火灾的发生。有研究认为,在安全生产中通过落实安全管理条例应该主动与安全生产技术相结合,关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确定,确保安全生产信息的有效性,最终全体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所以在人员培训过程中需要结合已经发生的石化工艺设备检修的安全问题进行宣教,介绍石化设备检修火灾现象的发生原因,加深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解。同时应积极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所有检修过程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目标,规范检修过程的相关操作,促使工作人员在检修过程中能够明确安全的生产理念,全面杜绝消防事件发生。

2.3 做好设备检修与消防安全管理

为了能够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贯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打造安全检修网络,形成完整的安全消防管理计划。关注工作人员的安全消防管理能力,了解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了解各类火灾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等;在现场维修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各类安全设备,熟悉各类火灾事件的处理对策,最终提升消防安全素养。在设备检修前需要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条例,主动规避各类消防隐患;做好消防安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消防水压是否满意、各类消防设备能否顺利使用、是否彻底清理现场的易燃易爆物质等。通过上述工作可以切实优化消防安全管理过程,对于降低消防安全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4 制定消防管理体系

为降低火灾事故的影响,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前应该掌握各类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确保在火灾隐患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将火灾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针对以往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做第二次检查,从设备安全、环境以及操作方案等几方面入手进行安全检查,对于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检修过程中主动预防火灾风险的发生。在消防安全环境检查中也应该关注各类安全隐患问题,对于日常生产中经常出现的操作失误以及发生频率较大的事故源头,重点检查,实现专项控制。

而在火灾事件发生之后,将会对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产生影响,并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在火灾风险控制过程中必须要主动转变思维观念,强化火灾风险控制。例如在火灾发生前能够落实严格的风险预案,做好各类安全事件的检查工作,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救与逃生能力,做好知识宣传,并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消防安全防护中。同时要确保基层消防知识的培训与工作,尤其是各种突发的安全事件,则要进一步渗透消防安全管理条例,避免消防安全问题发生。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在单位内部构建一个长效的消防管理体系,有助于火灾等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3 结语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诸多可能引发消防安全问题的隐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则需要针对各类潜在安全隐患问题做出控制,发挥工作人员作用,主动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最终达到长效的消防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消防管理目标实现,为实现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工艺设备动火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压接类定位器压接工艺设备改进方案
现代有轨电车后勤工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动火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石油化工建设》第41卷总目次
动火作业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违规动火作业致9死18伤
80t不锈钢GOR底吹转炉工艺设备改造
《石油化工建设》第40卷总目次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