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拔牙法与普通拔牙法拔除残根残冠的临床比较

2021-04-04 01:31
保健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残根牙根疼痛感

如何使拔牙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一直以来属于牙槽外科治疗技术当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1]。本文对比研究口腔科患者采用普通拔牙法和微创拔牙法处理残根残冠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存在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75 例)和治疗组(75 例)。对照组中男性41 例,女性34 例;患者年龄18-70 岁,平均37.5±2.8 岁;患病时间1-19 个月,平均4.6±0.5 个月。治疗组中男性44 例,女性31 例;患者年龄18-73 岁,平均37.2±2.1 岁;患病时间1-16 个月,平均4.5±0.8个月。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在治疗开始前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X 射线检查,从而对牙根状况进行明确,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以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拔牙法进行处理,双尖牙和前牙则从牙根近中颊侧边位置进行敲击,或插入增隙,在进行挺松或撬出处理之后,采用拔牙钳对其实施拔除。磨牙则需要采用骨凿、锤,在敲开之后进行分根,再采用牙挺从牙根近中颊、牙根间隔侧进行敲击,或插入增隙,在进行挺松或撬出处理之后,采用拔牙钳对各根实施拔除。治疗组采用微创拔牙法进行处理,双尖牙和前牙可以选择微创拔牙刀插入到牙槽骨和牙根之间的位置,对三分之二牙周膜实施切断处理,再选用拔牙钳将其全部拔除。磨牙则可以选用专用的钻针和45 度高速切割机实施全面的分根处理,在牙槽骨和牙根之间将微创拔牙刀插入,在牙周膜三分之二的位置进行切断,再采用拔牙钳对其实施拔除。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2)不良反应情况;(3)残根残冠处理效果;(4)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无效:症状没有好转,牙齿外观和功能存在明显异常,有严重不适感;有效:症状明显好转,牙齿的外观和功能基本恢复,咀嚼、进食、说话略受影响,患处有轻度不适感;临床治愈:症状彻底消失,牙齿的外观和功能复常,咀嚼、进食、说话无影响,感觉非常舒适[2]。

疼痛程度:采用VAS 法对治疗后当天和治疗后三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 分表示疼痛最为剧烈,0 分表示完全无痛[3]。

1.5 数据处理

P<0.05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 检验,后者以()的形式予以表示,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

治疗组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

表1 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仅有4 例,少于对照组的13 例,发生率分别为5.3%和17.3%,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残根残冠处理效果

治疗组残根残冠处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

表2 残根残冠处理效果数据统计[n(%)]

两组治疗后三天VAS 低于治疗后当天,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天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当天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数据统计(,分)

表3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数据统计(,分)

3 讨论

在临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拔牙属于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属于口腔科有创性手术的一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局部组织造成创伤,进而导致疼痛、出血、肿胀等负面反应的出现,特别是在对死髓磨牙、埋伏阻生牙、多生牙等进行处理的时候,如果仍然选用传统普通的拔牙法,如果实施操作的方法不够规范或术后处理的方法不够恰当,牙折、局部出血、感染、干槽症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4-5]。而如何使拔牙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一直以来属于牙槽外科治疗技术当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6]。

微创拔牙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微创拔牙刀和牙周膜分离器在患牙的牙周膜间隙部位插入且保持紧贴关系,持续的不断进入到患牙牙槽窝内,操作动作保持轻柔,一些锋利且薄的尖端则会将牙周的韧带完全切断,牙槽骨压缩,解除牙根脱位受到的阻力,使患牙能够以缓慢的速度从牙槽窝中脱出到达外部,再采用持针器或拔牙钳取出患牙,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牙槽窝骨壁的完整性,与临床以往应用的传统拔牙法相比较而言,微创拔牙法不仅仅具备治疗微创效果,还可以达到心理微创效果。因此采用微创拔牙法拔牙的时候,对局部的牙槽骨和牙龈所产生的创伤程度相对较轻,治疗后的愈合速度较快,基本不会出现术后张口受限、疼痛、肿胀等异常情况,还可以对干槽症和感染的发生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7-8]。

与传统普通拔牙法比较而言,微创拔牙法不仅仅可以达到生理微创效果,还能够保证做到心理微创。存在残根残冠问题的患者在接受拔牙的时候,其心理层面普遍会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和紧张情绪出现,通过普通方式进行拔牙,往往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引入一定的外力进行协助,并使用相关的器械进行敲击,产生的震动不仅仅会使患者生理层面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增加,甚至还会在心理层面造成极大的恐慌,尤其是对于一些伴随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在拔牙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不良心理,会使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微创拔牙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短于接受普通拔牙的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残根残冠处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微创拔牙法在处理残根残冠方面具有优势性和安全性,今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

总之,口腔科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法处理残根残冠,与传统拔牙法比较,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和留院观察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程度,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残根牙根疼痛感
正畸力对临时支抗装置接触牙根引起牙根表面损伤的影响及其修复过程
微创牙挺拔牙术后临床效果研究
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钢 琴
牙根吸收发生早期指征的动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