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2021-04-04 01:31
保健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换药疼痛感骨科

在人类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并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是现代手术技术的发展趋势。微创技术是一种借助现代电子、电热、光学等技术设备来进行手术操作的技术,具备安全、高效、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当前诸多的医疗手术中,微创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常规骨科创伤治疗方法的手术治疗下,患者在手术后伤口的感染率较高且伤口恢复时间十分冗长,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手术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在骨科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就需要探索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此次研究正是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通过使用微创技术的治疗方法,来探讨其对骨科创伤临床治疗的效果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在2018 年11 月到2020 年9 月期间,在某骨科医院接受创伤骨科治疗的患者共110 例。患者的年龄在23-83 岁之间,平均为(32.5±3.7)岁。将这110 例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的结构构成为:男性患者32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龄为(34.3±2.1)岁。对比组患者的结构构成为: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5 例,平均年龄为(35.1±1.4)岁。患者的病情状况如下。见表1。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种信息资料没有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1.2 方法

在研究组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上,采用常规治疗加微创技术治疗的方式。为了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引导,提高患者的信心。在手术安排上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手术的安排,采用不同的护理与治疗方案。在踝关节创伤患者的治疗中,首先对患者髋关节附近的肌肉进行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肌肉损伤的情况。对于患者关节处的骨折现象和距腓前韧带,跟腓前韧带以及三角韧带区域的拉伤情况要注意仔细地检查。在手术操作中,为了避免患者伤口的术中感染,在手术前应该对手术操作室进行彻底的消毒。在手术中处理患者伤口部位的异物时,需要保证相关的手术工具均是经过严格消毒的,同时还要保证伤口异物处理的效果。手术后对患者伤口的处理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时,应该使用无菌的医疗敷料。手术医生在患者的伤口恢复期内要叮嘱患者按照隔一日换一次的频率及时换药,在伤口完全恢复后即可停止换药。在肩关节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对于患者的颈腕部位,需要通过吊带进行固定,避免伤口的面积因为患者的活动幅度而进一步扩大。在创伤手术结束后,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手术医生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肩关节功能的训练。在膝关节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在微创手术前首先应该对患者的创伤部位使用支架等医疗固定器材进行制动,在制动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的操作中,麻醉方式使用全身麻醉,待药物起效后方可进行手术。在患者创伤部位的处理中,为了方便使用内窥镜进行手术观察,需要在患者的创伤部位切开一小块切口。同时为了保证手术医生对患者的内部组织情况的观察效果,对于患者组织内的滑膜或者血块等影响手术观察的异物需要通过动力系统及时进行清理。在膝关节创航患者的治疗中,手术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半月板或者交叉韧带等组织部位进行拉伤错位的检查,患者如果存在错位的问题需要进行准确的复位矫正。

表1 两组患者的病情

对比组的患者的治疗方案在主治医生经过临床诊断后使用常规的骨科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创伤部位的疼痛感消失且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则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创伤部位的疼痛感存在复发的问题,但是疼痛感减轻或者基本消失,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有所恢复,可以进行基本的活动,则治疗效果为有效。在治疗后患者创伤部位的疼痛感未得到有效的缓解且肢体功能未恢复,则治疗效果为无效。

统计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的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见表2。

表2 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n(%)]

在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研究组的为94.55%,对比组为72.7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分明。见表3。

表3 患者的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n(%)]

表3 患者的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n(%)]

结合表内的数据可以得出,研究组患者的换药频率为(14.31±1.33)次,对比组患者换药频率为(27.51±2.51)次;在伤口恢复时间上,研究组为(23.97±1.64)天,对比组为(43.17±1.73)天;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中,研究组为3.64%,对比组为10.89%;伤口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为1.82%,对比组为12.73%。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的差异分明。

3 讨论

传统的手术技术受其自身特点的限制,虽然可以治疗患者的疾病,但是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伤口的处理上面积大,感染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传统的手术技术在手术结束后,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感,导致了人们对医疗手术充满恐惧感。微创技术则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手术技术的弊病,在降低患者手术痛苦程度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手术后的伤口恢复速度更快,减少了患者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微创技术被应用于各种医疗手术之中。

在常规的骨科创伤治疗中,通常是采用石膏,支架等方式将患者的骨骼断裂部位拼合在一起,借助骨再生和人体自愈的能力来实现康复治疗的[2]。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康复治愈的时间长,而且患者在冗长的恢复时间中频繁地进行换药,还增加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各种固定器材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活动,患者还可能因为固定部位的供血不足而遗留后遗症[3]。通过本次研究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常规骨科创伤治疗方法的患者,其换药频率为(27.51±2.51),相对于研究组的患者而言其换药频率十分高,因此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在手术伤口的恢复方面,使用常规骨科创伤治疗方法的患者为(43.17±1.73)天,患者的康复时间十分冗长,因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

微创技术强调在对人体组织创伤较小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在创伤骨科的手术治疗中使用微创技术,借助于新型手术医疗器械,主治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创伤部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开刀对患者身体组织的干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4]。在保证对患者身体组织完整性的条件下,微创技术还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效果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效率方面达到了96.4%,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同时在患者的换药频率方面,使用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平均换药频率为(14.31±1.33)次,远远低于使用常规骨科创伤治疗方法的患者,不仅方便了患者的生活,同时也避免了因为频繁换药而导致的伤口感染风险。在患者伤口恢复时间上,使用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其伤口恢复时间平均为(23.97±1.64)天,相对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更快,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总体而言,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其效果远远优于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微创技术的这些优势得益于其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主治医生的手术视野更加开阔清晰,准确地定位手术部位。同时由于微创技术的切口小,在手术结束后降低了手术区域的分泌物黏结的现象,可以有效地对手术区域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通过骨科创伤临床治疗的分析,在膝关节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微创技术中的关节镜技术对于改善患者创伤部位的疼痛感,促进创伤部位神经系统功能的术后恢复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微创技术还大大降低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与难度,对于患者的滑膜等问题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结合临床治疗的实践,可以得出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区域的创伤面积,降低患者换药的频率和促进患者伤口的恢复时间,避免了伤口细菌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微创技术极大地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值得在骨科创伤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换药疼痛感骨科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新型肛肠科医用简便换药裤的设计及应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