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专业人才培养 强化医院学科建设

2021-04-04 08:33张力健李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术医学学科

张力健,李龙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

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众多医院均面临着在新的格局中重新定位的问题,这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一次全新机遇,同时也是医院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 对于医院而言,文化、学科、管理、人才是影响其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人才、学科建设对医院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 就人才因素而言,新时期我国对于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基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实现人才发展机制创新,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提供保证。这要求在医院工作开展中,强化人才地位,以人才带动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 而就学科建设来看,其包括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等6 个要素的全面管理。 学科是医院承载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创新进步的基本单元;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强化医院学科建设,将有利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新时期为适应社会医疗事业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实现医院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在各项医疗服务工作开展中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医院学科建设。

1 专业人才与医院学科建设的内在关联

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是医院医疗资源建设的两个基本环节,同时其也是影响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1]。就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其应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满足医疗技术服务需要;而且专业人才还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能积极参与医院建设、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确保医院工作有序开展。而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发展与服务的龙头,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企医院的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2]。

2 医院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

2.1 社会服务

依托各个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医院能规范化地履行自身医疗职责。 从自身属性来看,医疗工作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基于这一特征,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人们要求通过学科建设来提高医学科学研究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这样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保证医院社会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3]。

2.2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是医院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医疗文化、医疗技术、医学研究的系统建设,能实现医学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促进医学事业发展[4]。 此外,学科建设实现了医学理念、技能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务人员起到了理念再教育的目的,这样有效地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创新进步

科技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所在。科技创新能使得学科建设永葆活力,在医院工作开展中,实现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的结合,能实现专业人才思维的有效启发,而这有利于新成果、新技术的产生。医学适宜技术的推广符合医学技术发展需要,同时其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5-7]。

3 医院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医院学科方向建设

把握学科主题方向是医院学科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彰显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前提[8]。 学科方向建设从源头上决定了学科项目建设的先进性,相比于具体的学科内容建设,学科方向起到指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在建设初期,从医院领导班子到专家学者必须深入地进行思考,了解医院医疗服务实际及科研能力,然后找准主攻方向,扬长避短的确定学科方向,这样才能为后期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凸显学科的特色性。

3.2 医院学术成果建设

为实现学术成果的有效评定,人们提出了科研“5+3”的评价指标;其中5 指的就是项目、论文、成果、专利和行业标准5 个指标。对于医院而言,应严格按照科研“5+3”的评价指标,对科研小组的学术成果进行评定[9-10]。譬如,在课堂评价中,应判断所选的科研课题是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是国际合作、社会团体课题;而在论文评价中,应就论文收录杂志专业性进行分析,突出学术成果的科研项目应在SCI 收录期刊、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及中国科技等核心期刊中刊发文章等。

3.3 医院学科队伍建设

为适应医院学科建设需要,应在培养和招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基础上,建设梯形结构的学科队伍:①学科队伍人员首先应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②学科队伍全体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其能积极服从学科带头人、科研组长的引导,做好科研项目的本职工作;③所选择的科研小组成员应包含中老青3 个年龄阶层,同时中青年科研人员应占据绝大比例,这样不仅能保证科研过程的活力,而且能实现学科储备人才的有效培养与发展[11-12]。

3.4 医院学术文化建设

学术文化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在进行学科研究时,应注重学术文化的有效建设。 学术文化应代表着行业发展的先进方向,同时其应符合人类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从学科建设过程来看,学术文化能是学科建设的思想支撑,其对于学科内部成员具有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术文化的先进性、积极性、创新性,能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竞争能力,确保重大学术成果的获得。

4 基于人才培养视阈的医院学科建设策略

4.1 创新学科建设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理念是对“创新”二字的系统阐述,在学科建设中,同样需要转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3]。 为确保学科研究与新医改背景的匹配,在当前学科研究中应积极地创新思维,以全新的医学发展理念来指导学科建设人,然后进行学科发展内外环境分析,发现并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才能确保学科建设适应市场环境需要,提升学科建设价值。

4.2 巩固传统学科基础

以传统学科为基点,打牢学科体系的根基是医院学科建设工作开展及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医院工作开展中,不论是医疗服务实践还是学科理论研究,都需要借鉴前人研究提供的经验。学科研究中,应在明确大致研究方向后,对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和治疗实践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发现问题,了解该研究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策略借鉴、创新,这样既能保证学科研究立足于传统学科,同时可能不断提升医院当前学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4.3 发展优势特色学科

作为医院学科实力的集中体现,优势学科代表了医院各种高技术及新疗法的前沿,当前学科建设应充分以此为依托,不断扩大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这样能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确保医院学科门类、结构、比例的合理性[14]。

特色学科是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重要标准,同时其也是医院构架学科品牌的基础。 就特色学科本身而言,其往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时期医院学科建设还应充分发挥特色学科的带动作用,即应持续深化特色学科研究,继而在“优者益精,特者更专”原则的指导下,形成精品效应,提升医院学科整体建设水平[15]。

4.4 紧抓前沿学科建设

前沿学科往往代表了医学领域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医院学科建设中,一方面,应先就国内、国际医学行业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当前医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从中发现新技术应用趋势,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学科融合和调整,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针对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建设,应注重理、工、医的全面结合,同时应在医疗技术发展中,实现中西医理念的结合,继而在优势互补中,于前沿学科中取得研究成果。

4.5 发挥人才带动作用

培养高水平的医学科学人才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目的。在专业性人才管理中,应注重以下要点把控:①应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能实现其他学科研究人员的有效引导,同时通过引领带动,其能在学科组内部形成一种赶优争先的氛围,推动各个学科协调发展。②在学科组组员挑选中,应通过选举、推荐、考核等方式,选择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学科人才。③针对选择的学科人才,应根据其学术水平、业务技能、管理能力的差异,系统化地进行人员培训,并构建完整的学科研究组织框架,要求学科组织结构呈梯队分布,进而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前沿学科的研究创造有利条件。④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中,应注重中青年骨干人才的有效培养,为学科后续研究及医院持续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4.6 构建制度保证体系

新时期要进一步强化医院学科建设,还要构建合理、规范的学科建设制度,以此来为学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证。 在学科建设制度规划中,应从管理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和评估制度4 个层面进行制度建设,确保学科制度符合学科建设需要,同时该制度符合医院发展实际,能促进各项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需注意的是,学科制度建设、管理涉及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还应检查动态化的管理原则,对针对性、指向性不强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制度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行性;同时针对具体的管理效果,应注重问题反馈,以此来改进学科建设问题,确保学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6]。

5 结论

学科建设对于医院现代化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复杂工程,医院学科建设需要较多专业性的人才作为基础保证。新时期,医院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与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然后基于学科建设功能和内容,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并优化学科建设策略应用,这样才能保证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医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