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病房新入职护士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4-04 10:15王建川黄绍琼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入病房人性化

王建川,黄绍琼

1.云梦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孝感 432500;2.云梦县人民医院外科ICU,湖北孝感 432500

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过程中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加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很多的注意事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繁杂,需要很高的护理质量,使临床上的新入职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大大增加[1]。 为保证能给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寻求有效护理方式来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是关键。 而护理带教工作是帮助护士掌握护理知识,提升护理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常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护理能力,教学效果有限。 该次研究针对新生儿病房新入职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带教方式与采用人性化带教方式,可以发现,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对新生儿病房新入职护士进行带教,可以有效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学习能力,并提高新入职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使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可以尽快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尽快地适应自己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掌握护理新生儿患儿的临床护理操作方法。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7年7 月—2019 年7 月期间38 名新入职护士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新生儿科38 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该次调查的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9 名。对照组年龄为21~24 岁,平均(22.5±1.5)岁。实验组年龄为20~23 岁,平均(21.5±1.7)岁。 均为女性。对照组、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新入职护士在该次调查中采用常规带教方式进行带教 带教老师按照新生儿病房的工作内容,为新入职护士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带教老师按照制订的计划对新入职护士给予授课和带教。在开始对临床患者护理前,带教老师先带新入职护士熟悉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告知新入职护士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新入职护士讲解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操作技能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及一些临床应变技巧[2-3]。

1.2.2 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在该次调查中采用人性化带教方式进行带教 首先对新加入该科室护理人员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 使新入职护士熟悉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掌握新生儿病房相关的规章制度。带教老师要了解新入职护士的基本信息,根据每个新入职护士的不同特点为其匹配相适应的带教老师,每个带教老师最多带2 个新入职护士,按照新生儿病房的工作内容,带教老师为自己所带的新入职护士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使所有新入职护士处于一个轻松而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其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的工作和实践当中。 此外,带教老师应该更多地将与新生儿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新入职护士更多地进行临床护理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中对新入职护士提出一些问题,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回答情况给予指导。带教老师在为新入职护士讲解完新生儿科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后,应锻炼新入职护士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的过程中对其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指导,使其可以独立而熟练地进行操作。 帮助新入职护士对新生儿科的基础护理技能进行熟悉和掌握。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使新入职护士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其更愿意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更愿意与患儿沟通。在新入职护士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更多关注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并且提升新入职护士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性化带教方式的宗旨就是对新入职护士因材施教,并且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4]。通过查阅资料以及查阅文献的方式:鼓励实习护生自我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文献, 对在实习中以及课堂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自我解答与补充,同时还要引导实习护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理解问题、解答问题。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①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新入职护士的带教成绩,带教成绩主要包括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临床应变能力的得分,每个项目的分数为0~100分。

②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的满意度。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评分制, 满分为0~100 分,>80 分为非常满意;60~8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 满意率=(总人数-不满意人数)/总人数×100%[5]。

③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主要包含职业心理素质、临床处置、临床教学、临床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此次评价参考《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指标评价表进行测评》进行考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带教成绩

对照组理论成绩为(69.98±10.8)分,技能成绩为(66.36±7.2)分,临床应变能力为(64.56±5.7)分,总平均成绩为(65.76±5.9)分;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9.33±11.2)分,技能成绩为(84.34±4.55)分,临床应变能力为(85.67±7.8)分,总平均成绩为(86.34±3.2)分。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新入职护士的带教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2、9.441、9.772、13.712,P<0.001)。

2.2 两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

对照组对带教非常满意4 名,基本满意6 名,不满意9 名,满意率为52.63%;实验组对带教非常满意11 名,基本满意7 名,不满意1 名,满意率为94.74%。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对带教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对比

对照组的职业心理素质、临床处置、临床教学、临床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分别为:(1.03±0.04)分、(1.72±0.02)分、(0.45±0.12)分、(0.64±0.04)分、(0.78±0.05)分、(1.31±0.09)分;实验组的职业心理素质、临床处置、临床教学、临床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分别为:(1.16±0.11)分、(2.16±0.11)分、(0.79±0.12)分、(0.96±0.11)分、(1.08±0.08)分、(1.62±0.08)分,对照组的职业心理素质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临床处置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临床教学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临床管理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健康教育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护理沟通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3、25.807、13.138、17.928、20.853、16.882,P<0.001)。

3 讨论

新生儿科是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对于医护人员也是从学生转变为医护人员的一个角色转变重要阶段。这也意味着医护人员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目前我国教学模式普遍为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为比较差,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模式,实习效果较差。随着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带教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带教模式被很好地应用到临床护理的带教当中。常规的带教模式主要是以带教老师中心进行新入职人员的带教与培训,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新入职的护理人员本身的特点,从而无法充分地调动其参与工作中的积极性,并且临床操作技能会提升得很慢,尤其是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大多病情危重,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要求非常高,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尤为必要。人性化带教方式的宗旨就是对新入职护士因材施教,并且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新入职护士需要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过分依赖带教教师,增强自身责任感,加快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采用临床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去结合实际情况来解决临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该次选取在该院实习的新入职护士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分析具体研究结果。

该次研究针对新生儿病房新入职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带教方式与采用人性化带教方式,可以发现,对照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临床应变能力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对带教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对新生儿病房新入职护士进行带教可以使其理论知识转变成临床护理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生儿病房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尽早地掌握新生儿病房护理的技能[6]。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对新生儿病房新入职护士进行带教,可以有效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学习能力,并提高新入职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新入病房人性化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更正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