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研究进展

2021-04-04 10:15刘燕钟灵李佳临李铭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护理研究

刘燕,钟灵,李佳临,李铭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Roy 适应模式理论(roy adaptation model, RAM)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认可,从护理教育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该理论的诠释作用、指导意义、理论价值和哲学思想被众多质性和量性研究相继证实[1-2]。该理论集百家之长,囊括了众多护理实践的主要维度,完整地诠释了护理学的4 个核心概念,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觉和整体护理的方法论。其护理程序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估方法,帮助护士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4 个方面。伴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将RAM 的护理程序融入到护理实践的需要愈加迫切。然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RAM 理论的研究领域分布不均、科研基金资助不够、文献质量层次不齐,在国内、外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3]。基于此,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为该理论在我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理论背景

1.1 理论起源

1964 年,美国护理理论家卡丽斯塔·罗伊(Sister Callista Roy)攻读儿科硕士时提出护理活动的目标在于增强患者的适应性,随后她提出Roy 适应模式。 Roy 参照系统论、行为系统模式、适应理论、压力与应激理论等各家观点的精髓,在人本主义和整体宇宙观的哲学思想上提出Roy 适应模式理论[4]。

1.2 理论内涵

RAM 从开放、整体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一个适应系统对环境中各种刺激的适应层面与过程。 1997 年,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需要,Roy 对其理论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进一步诠释[5]:人是一个动态的主动的适应系统,各种压力源作为刺激输入该系统,人主要通过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4 种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以适应环境中持续存在的变化进而达到新的平衡。 Roy 将个体的应对机制分为调节者亚系统和认知者亚系统,前者与先天机能密切相关,后者通过学习发挥作用;将人体的适应反应分为有效反应和无效性反应,前者应对刺激时机体能够维持自我的完整统一状态,后者机体不能适应刺激,自我的完整统一遭到破坏[6]。 RAM 将护理程序归纳为6 个步骤,首先对应对方式和刺激进行评估,然后诊断个体适应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各期目标,接着实施护理干预促进服务对象积极的适应性反应,最后做出护理评价。

2 理论的应用

2.1 国外应用

2.1.1 教育研究 Roy 最早应用该理论设计圣玛利山学院护理本科课程, 随后同其他学者一起将RAM 作为发展和执行护理博士项目的理论基础[7]。此后,越来越多的院校将RAM 用于构建护理专业课程, 以培养学生识别问题、鉴别反应机制和评估各类刺激下的适应反应的能力,如美国迈阿密大学将RAM 用于构建护理开业者培训课程,卡文斯将RAM 应用于助产士培训。患者教育方面,Mansouri A[8]针对心衰患者的研究显示,罗伊的适应模式可作为提高患者疾病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标准教育模式。Afrasiabifar A[9]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基于RAM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在生理功能和自我概念维度的适应能力。

2.1.2 临床实践 Roy 适应模式能够有效、全面地引导护士对患者开展评估及护理活动。 Heyes SM[10]以RAM 为理论框架构建膀胱癌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健康路径研究,其构建的结构方程显示个体对家庭和社会支持的评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Lok N[11]借助RAM 开发了一套针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刺激疗法,随后证明该疗法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2.1.3 理论外延 Roy 适应理论是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广域理论,学者们以此为哲学基础和概念框架不断发展其内涵、扩充理论的适用领域并发展了新的中领理论如慢性病的适应模式理论。 Hanna DR 等[12]首次提出将该模式的应用领域推广到群体,面向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提出群体应对系统的思想,这一观点亦得到Roy 本人的赞同,显示了RAM 对研究社会健康需求的潜在价值。 Ross R[13]通过分析RAM 的理论要素和既往研究,发展出专门用于系统评估护士抑郁症状的情景理论。Russo S[14]将RAM 及其衍生的应对与适应过程理论用于两例个案的护理,以此证明了罗伊适应模式的实用性和多功能性。

2.2 国内应用

2.2.1 教育研究 Roy 适应理论起源于国外,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的探索相对滞后。 赵润平等[15]运用罗伊适应模式开展护理查房的相关研究对提高我国护士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效果。 颜君[16]在中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应用RAM 构建老年护理课程,培养师生的理论水平和整体护理观。 陈亚明等[17]关于老年人接受移动终端健康教育的适应性研究发现,RAM 能为老人接受和利用移动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教育者判断其无效性反应,找出其相应刺激,并制定有针对的措施。

2.2.2 临床实践 RAM 理论的实践范围和深度在我国仍然比较局限,大多数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相关报道有所增加但总体仍处于缓慢发展的水平,目前主要集中于临床部分科室或病种的应用,如癌症术后、重症监护、个案护理等。 赵雨晴等[18]对食管癌术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RAM 干预,结果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促进了疾病恢复进程。 侯芳等[19]将基于Roy 适应模式的早期活动专项培训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现能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ICU 入住时间,降低ICU 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值得推广。 各类研究大都证实了RAM 对促进患者角色适应,改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3 讨论

3.1 理论信念与认识不足

Roy 的适应理论根植于西方文化,在国外的发展较完善,且国外学者在研究中有意识地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体系,虽然在国内的研究热度逐渐上升但深度和广度不够,开展此类研究发展学科理论的意识不够,尤其以RAM 为概念框架发展本土文化的中域理论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RAM 认知不足,相关培训力度不够、领导支持欠佳等原因进一步加重该理论学习与应用的被动局面。

3.2 非本土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回顾国内既往有关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一些共识性问题:①Roy 理论在我国的探索主要针对个人,而针对集体适应性反应系统的研究很少;②由于RAM 本身的运用程序较复杂,耗时长而成效慢,在人力紧张工作负荷大的综合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确实有一定难度;③相关研究集中在临床护理实践及其效果评价方面,而在我国的护理教育和理论外延方面探索不足。

3.3 应对策略

今后可开展基于Roy 适应理论的质性研究,发展护理实践有关的中域理论以弥合国内外护理学科理论的差距。 其次,护理方式的选择借由RAM 理论为指导,以此帮助临床护士整合服务对象所有的护理需要,进而促使护士整体人的概念。再者,当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慢性病、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未来可进一步探索RAM 作为一种整体舒适性护理的框架在老年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家庭疾病适应和整个老年化社会与环境的协调适应与应对方面的研究。

4 小结

综上所述,RAM 能够引导护理工作者有效、全面地评估服务对象个人或群体的适应系统, 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护理。 Roy 的理论内涵及其在国内外护理领域取得的成效无一不显示:RAM 对护理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未来或可将RAM 嵌入我国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整体人的护理概念,将RAM嵌入老年慢病适应与管理的项目中,为满足更高层次的老年护理需求和发展老年护理事业打下理论基石。

猜你喜欢
理论护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