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婴儿痉挛症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2021-04-05 14:29蔡文仙孙广斐郑钦亮李秋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痉挛婴儿淋巴细胞

蔡文仙 孙广斐 郑钦亮 李秋波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272000

婴儿痉挛症是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可能与围生期脑损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基因改变[1-2]及遗传代谢病[3]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假说[4-5],没有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婴儿痉挛症的发病过程。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免疫调节失衡可能参与了婴儿痉挛症的发病过程[6-7]。本研究观察婴儿痉挛症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免疫机制在婴儿痉挛症发病中的作用及ACTH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40 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为病例组,临床特点符合婴儿痉挛症的诊断标准[8]。患儿无心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无感染病史、无结缔组织病及免疫缺陷病史,均未予抗癫痫药物治疗。选取同期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40 例为正常对照组,均无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史。父母均知情同意,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病例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范围为4~15 个月,年龄(7.58±2.08)个月;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范围为6~14 个月,年龄(8.04±2.57)个月,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比(χ2=0.47,P>0.05)、年龄(t=0.88,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ACTH治疗(25 IU,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5 IU,加入1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泵入6~8 h,连用2周,若治疗有效,则维持此剂量;若治疗无效,则ACTH 增加至40 IU/d,继续用2 周,总疗程为4 周;之后口服泼尼松2 mg/(kg·d),逐渐减停,泼尼松总疗程为3个月。

1.2.2 标本收集 婴儿痉挛症患儿予ACTH 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分别采血,健康对照组儿童抽血1 次即可,所用采血均于上午8:00进行,抽外周静脉血5 ml,经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保存于-20℃待测。

1.3 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测定 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CD19+B 淋巴细胞、CD20+B 淋巴细胞和CD4+/CD8+值的测定使用EpicsXL-MCL 流式细胞仪(美国Backman Coulter 公司生产)检测。采用ADVIA2400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 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儿童的年龄、CD3+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CD19+B 淋巴细胞、CD20+B 淋巴细胞和CD4+/CD8+值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病例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构成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CTH 治疗前两组婴幼儿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D4+/CD8+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CD3+T 淋巴细胞水平、CD4+T 淋巴细胞水平、CD19+B 淋巴细胞水平及CD20+B 淋巴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2.2 ACTH 治疗前后婴儿痉挛症患儿血清免疫指标比较 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对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 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后CD3+T淋巴细胞水平、CD19+B淋巴细胞水平及CD20+B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1 ACTH治疗前两组婴幼儿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表1 ACTH治疗前两组婴幼儿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表2 病例组患儿ACTH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n=40)

表2 病例组患儿ACTH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n=40)

2.3 ACTH 治疗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疗效 4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经ACTH 治疗后26 例患儿痉挛发作完全停止,12 例患儿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2 例患儿发作无减少。期间6 例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低钾血症、高血压及腹泻等症状。24 例患儿清醒期和睡眠期高度失律均完全消失,其中16 例患儿可见局灶性放电。12 例患儿睡眠期仍可见高度失律图形,但清醒期无高度失律图形。4例患儿醒睡各期均可见高度失律图形。

3 讨论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常伴有精神运动发育停滞或倒退[9-10]。发病年龄高峰期为4~6 个月,男性多见[11]。

婴儿痉挛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免疫因素可能参与其发病。婴儿痉挛症细胞因子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陈辉等[12]研究发现婴儿痉挛症患儿泼尼松治疗前血清IL-2R、IL-8、TNF-α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而Haginoya 等[13]测定了婴儿痉挛症患儿脑脊液中IL-1α、IL-6 及TNF-α 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hiihara等[6]测定了婴儿痉挛症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婴儿痉挛症患儿ACTH 治疗前CD3+CD25+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及CD19+CD95+淋巴细胞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明显下降;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显著升高;症状性婴儿痉挛症患儿与隐源性婴儿痉挛症患儿相比差异不明显,提示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CD3+T淋巴细胞是所有T 细胞表面的共同标志,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生理状态下,CD4+/CD8+值动态平衡。体液免疫是B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引发特异性免疫。B 淋巴细胞可以分泌调节性细胞因子,CD19+及CD20+为B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在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来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态。结果显示,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CD8+T 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降低,CD4+/CD8+值较对照组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

免疫治疗对于婴儿痉挛症患儿有良好的效果,陈辉等[12]研究发现婴儿痉挛症患儿泼尼松治疗后血清IL-2R、IL-8、TNF-α水平,以及CD4+比例、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D8+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有促惊厥的作用。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内CRH 浓度增高,ACTH 可能通过抑制CRH 的分泌,起到抗惊厥的作用[14-15]。本研究显示40 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经ACTH 治疗后,26 例患儿痉挛发作完全停止,24例患儿清醒期和睡眠期高度失律均完全消失,ACTH对婴儿痉挛症患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对治疗前升高,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值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iihara 等[6]研究一致,提示ACTH 可改善婴儿痉挛症患儿过度活化的T细胞免疫,从而控制婴儿痉挛症发作。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提示ACTH可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

ACTH 治疗方案潜在的不良事件包括感染、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诱发眼部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过敏、肥胖及精神异常等[16]。本组6 例患儿出现院内感染,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儿带来了痛苦。ACTH 治疗时间较长,应加强消毒隔离,注意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

综上所述,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T 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痉挛发作本身引起免疫功能紊乱,还是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痉挛发作,尚需进一步研究。ACTH可抑制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控制痉挛发作。免疫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对于了解婴儿痉挛症的发病、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痉挛婴儿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房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